張菊
[摘 要] 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健全和完善,采用企業合并來實現自身戰略發展目標的企業越來越多。作者通過對母公司理論和經濟實體理論進行分析和比較,認為經濟實體理論是我國未來合并會計報表合并理論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 合并會計報表;母公司理論;經濟實體理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0. 008
[中圖分類號] F23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4)10- 0013- 02
1 母公司理論與經濟實體理論的含義
母公司理論是站在母公司股東的角度,來看待母公司與其子公司之間的控股合并關系的合并理論。這種理論強調母公司股東的權益,它不將子公司當作獨立的法人看待,而是將其視為母公司的附屬機構,其編制的目的是為了向母公司的股東反映其所控制的資源。
經濟實體理論是站在由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組成的統一實體的角度,來看待母子公司間的控股合并關系的理論,它強調單一管理機構對一個經濟實體的控制。經濟實體理論的合并理念是:母、子公司之間的關系是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而不是擁有與被擁有的關系。
2 母公司理論分析
2.1 母公司理論的應用
關于母公司理論,并沒有一個全面準確的定義。母公司理論強調合并會計報表是母公司會計報表的擴展,其編報的基本目的是從母公司角度出發,為母公司股東的利益服務。母公司理論認為,在企業集團中,只要滿足了母公司股東這一主要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主要要求,其他利益主體(包括少數股東)對會計信息的基本要求也會得到大體上的滿足。
母公司理論在新準則中的具體應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子公司資產的計價基礎。同一控制下對子公司的統一資產項目采用歷史成本計價,非同一控制下對子公司的統一資產項目采用公允價值計價。在同一控制下按賬面價值計算,屬于母公司理論。在非同一控制下按公允價值計價,但不包括商譽中的部分,這種做法屬于修正的母公司理論。②對子公司資產、負債增值(減值)。對子公司凈資產增值部分歸合并主體所有,即全額確認。子公司當期發生的虧損應當在母公司和少數股東之間進行分配。新準則更加強調“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從合并財務報表角度,確認子公司超額虧損,如實反映了企業集團控制的經濟資源和經營業績。③合并商譽的處理。新準則把合并商譽僅限于母公司收買價格高于其獲得的子公司可辨認凈資產的份額的差額部分,不為少數股權確認商譽。
2.2 母公司理論的優缺點
母公司理論的優點在于:在報表要素合并方面,它摒棄了所有權理論狹隘的擁有觀,采納了經濟實體理論所主張的控制觀,與控制的實質相一致;在少數股東權益方面則明顯體現了折中和修正,既反對所有權理論將少數權益完全排除在合并報表之外的保守做法,也反對經濟實體理論全額確定子公司可辨認凈資產的升(貶)值并按股權比例分攤給少數股東的激進做法;在商譽方面,考慮到商譽是不確定性最高的無形資產,完全體現穩健原則,合并過程中產生的商譽屬于母公司;因為合并會計報表由母公司編制,而母公司股東最關心屬于自己的份額的凈資產,要據此評價自己所有權的價值,并做出有關決策,所以這一理論在實踐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母公司理論不足之處在于:①它缺乏獨立的理論基礎。母公司理論過分強調母公司股東與少數股東的差別,將少數股東視為債權人的做法,違背了股份經濟的同股同權原則。②母公司理論將少數股權視為一項負債,將少數股權凈利潤視為一種費用,不符合負債和費用會計要素的定義。③它無法克服比例合并法的雙重計價問題,母公司理論在計算購買合并產生的商譽時,對被購買者凈資產中屬于母公司的部分按公允價值計價,而對少數股東的部分,仍按歷史成本計價。對同一項目采用了雙重計價標準,違背了歷史成本原則和一致性原則,使合并資產負債表的計價既不是歷史成本,又沒有反映公平市價,會計信息缺乏相關性,最后抵消數額的計算很復雜。
3 經濟實體理論分析
3.1 經濟實體理論的應用
雖然在新會計準則中規定的主要的合并理論是母公司理論,但是也對經濟實體理論的應用有所側重。經濟實體理論在新準則中的應用如下:①對子公司概念的界定。子公司是指被母公司控制的企業,同時被母公司控制的其他被投資單位(如信托基金)也視同子公司。新準則是基于控制對子公司進行定義的,對母公司能夠駕馭一個主體的財務和經營政策,并借此從該主體的經營活動中獲取利益時,該母公司就具有控制權。②合并范圍的界定。合并范圍以控制為基礎予以確定,母公司應當將其全部子公司納入合并報表的合并范圍。新準則更加強調實質重于形式,強調實際意義上的控制,而不僅僅是法律形式上的控制。③少數股東權益的列報。在合并利潤表中,“凈利潤”項目下以“少數股東損益”項目列示,使得合并資產負債表上的項目更加符合收入、費用要素的定義。④為實現內部銷售利潤的抵消。母公司與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間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或其他方式形成的存貨、固定資產、工程物資、在建工程、無形資產等所包含的未實現內部銷售損益應100%抵銷。從集團內公司間交易未實現損益的抵銷來看,經濟實體理論要求100%抵銷,而不是母公司的持股比例抵銷,有助于抑制企業利用集團內的關聯交易操縱利潤的現象。
3.2 經濟實體理論的優缺點
經濟實體理論的優點主要表現在:①從編報目的來看,在經濟實體理論下,企業集團的所有股東包括母公司的股東和子公司的少數股東均被平等地視為合并財務報表的使用者,并將企業集團視為不可分割的統一實體,報表信息將為所有股東服務;②)從計價基礎上看,在經濟實體理論下,子公司的資產負債都采用公允價值計價,克服了母公司理論對子公司資產和負債采用雙重計價標準的缺陷,充分體現了控制的實質;③從提供信息的完整性來看,在經濟實體理論下,所編制的合并財務報表能夠反映期初期末控股股東和非控股股東各自的權益留存收益及本期各自的收入和股利,而依據母公司理論編制的合并財務報表僅包含母公司的收入、股利、權益和留存收益。
但經濟實體理論并非是完美的,它也存在一些明顯的缺陷:①在母公司以現金所購買的只是子公司達到被控股但卻非絕大部分的股權,或者母公司是以非現金資產股份來交換子公司股權的情況下,以母公司購買子公司部分股權的代價來計量子公司全部股權的價值,這種做法的合理性就存在問題;②商譽的計算缺乏可驗證性,經濟實體理論下對子公司商譽的推定計算是以假設子公司的少數股東也愿意同母公司一樣支付同樣比例的超額部分來購買其相應的股權為前提的,但這與實際情況不符,如果此時仍對少數股權也按公允市價計量,顯然不合理。
4 對母公司理論與經濟實體理論的評價
依據母公司理論,合并財務報表是作為母公司本身的會計報表反映范圍的擴大來定位的,并從母公司角度來考慮合并財務報表合并的范圍和合并的技術方法問題。母公司理論強調的是母公司股東的利益,按照母公司理論編制的合并報表,主要是為母公司的股東和債權人服務的。因此,這一理論忽視了除母公司股東以外子公司少數股東的利益。
經濟實體理論對多數股東與少數股東一視同仁的做法,能較好地滿足企業集團內部管理人員對會計報表的需求,以及整個企業集團生產經營活動的需要。它與母公司理論相比,雖然在觀念上有許多可取之處,在未實現內部損益的抵銷上也較為簡單,但在實際操作和實際應用上存在不足之處,其最大的缺點是并購商譽的計算具有假定性。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經濟實體理論已成為合并會計報表的主流理論。未來的合并會計報表編制的理論基礎也朝著經濟實體理論方向發展。通過對兩種合并理論的分析比較,結合國際的發展現狀以及我國的具體國情,作者認為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經濟實體理論是我國編制合并會計報表的必然選擇。
主要參考文獻
[1]李凌寒,鳳艷.新準則下我國合并財務報表理論的現實選擇[J].中國集體經濟,2009(1) :157-158.
[2]王蘭.基于不同需求者的企業合并財務報表理論研究[J].經濟師,2008(10).
[3]李靜,趙愛萍.淺議我國企業合并理論及合并業務[J].會計之友:上旬刊,2009(3):14-15.
[4]韓江磊.合并報表合并理論問題研究[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