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
【摘 要】本文在調研重慶市高職院校國際合作與交流現狀的基礎上,結合重慶市作為中國西部唯一直轄市、中國四大國際大都市之一的實際情況,提出了重慶市高職院校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前景策略。
【關鍵詞】重慶高職院校;國際合作與交流;策略
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要積極發展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逐步建立起一個從初級到高級,行業配套,結構合理又能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從此,中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進入大發展大繁榮時期。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等職業教育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隨著國家的經濟法發展,教育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成為一種必然趨勢。2011年,國務院把重慶定位為四大國際大都市(北京、上海、重慶、廣州)之一,這個正在努力將自己建設成為西部地區教育高地和長江中上游地區教育中心的直轄市也應抓住機遇,結合區域實際,把重慶的高等職業教育推向世界。
高職院校國際合作與交流通常從五個層面展開:一是,通過學生、教師、科研人員的國際交流展開,派出和接受國均可從人員交流中獲益,但獲益的比重有大小之分,有短、中、長期獲益之分;二是,通過合作研究,雙方互相協作、互通有無,對培養科研人員,完成高質量的科研項目很有益;三是,技術援助合作,通常是一方對另一方的指導、幫助,以先進或發達的技術幫助改進落后或發展中國家的科技進步;四是,課程或學科建設開發,這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增進教師、學生的國際知識、國際觀點相當有益;五是,各種短、中、長期培訓,通過培訓把最新的知識、技術廣為提倡,增進受訓者的技能,包括觀念、知識的更新。
通過前期對重慶市高職院校國際合作與交流現狀調研,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地域所限,國際化程度差;具有國外學習和工作經歷的教師很少,缺乏國際化渠道;國際化意識淡薄,對外交流與合作尚未展開;外事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不完善;對外交流與合作缺乏創新性和時效性;外事專項經費不足,基礎設施不完善;還未建立一支高素質、穩定的外事隊伍;普遍沒有開展留學生教育服務項目等。根據目前現狀中表現出的諸多問題,重慶高等職業院校應該結合自身特點,以創建國際知名高職院校為目標,調整尋找策略,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
1 更新觀念,重視辦學的國際合作與交流
由于中國傳統思想及地域的束縛,重慶部分高職院校屬于閉門造車階段,國際合作與交流辦學意識較弱。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面對較為完善的國外高職教育,對外合作與交流已成為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重慶高職院校應樹立辦學國際意識,開放辦學觀念,積極引進先進的辦學理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2 抓住特色,樹立品牌
在磅礴浩瀚的國際大浪潮中,吸引人眼球的無外乎是一所學校的特色、品牌。每一所高職院校的建立與發展都有自己的特色亮點,有適應、服務行業、區域經濟發展特點。重慶高職院校要善于利用和發掘自身豐富的文化資源和傳統歷史的優勢,結合各高職院校地方特色,重點開發與這些行業相關的專業項目,樹立品牌,作為高職教育對外交流與合作的主打產品,率先走向國際高職教育市場。
3 找準定位,長效堅持
作為高職院校,尤其是部分新興院校,自身或多或少有一定局限性。每個高職院校應該分析自己的優勢劣勢,在國際合作與交流中必須找準自己的定位,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規劃,提高國際合作與交流的綜合效益。合作與交流的最終目的是促進雙方發展,獲取利益。國際合作與交流的任何一方都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院校,所以高職院校應該選擇地位對等的伙伴,真正建立長效、實質的合作與交流。外事工作也不能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視長遠利益,也應該具有連續性。
4 改革外事工作機構,創新管理體制
高職院校的外事部門是學校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核心部門,外事工作是高等院校對外合作的橋梁。目前,重慶多數高職院校并沒有專門設立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室,沒有專門從事外事工作的人員,大多采用兼職或聯合辦公的形式。即使部分院校設有專門的外事機構,在實際工作中也存在一手包辦、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因此,各高職院校應該積極改革外事工作機構,創新管理體制。集外事管理、國際交流、涉外教學科研、外籍教師生活服務于一體,歸口外事部門集中統一管理的模式。建立學校外事部門主抓,各部門、院系積極參與的管理機制。各院系、部門根據自己的教學和科研實際,提需求,找項目,由外事部門按學校發展計劃及需求統一規劃,編制方案,有步驟加以實施。這樣既能發揮學校外事主管部門歸口管理的職能作用。也能調動其他部門的積極性。
5 加強外事工作隊伍建設,提高工作水平
重慶高職院校應該加強外事隊伍建設,提高外事工作水平。外事工作人員不光是要英語流暢,在實際工作中還會涉及涉外法規與政策、外交禮儀等各方面問題。外事人員應加強政治與業務學習,提高綜合素質,積極為學院外事工作服務。
6 拓寬國際合作與交流的途徑與形式
由于各方面綜合原因,重慶高職院校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形式相對單一。高職院校應多借鑒本科院校等外事工作豐富的院校,結合自身實際特點,積極拓寬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形式。比如,加強與國外企業、教育機構、國際組織等的合作與交流,探索多樣化合作形式。
7 領導重視,拓展經費來源,保障外事經費
高職院校的外事工作要更好地為學院教學、發展服務,就必須要有足夠經費保障。學院領導不光口頭上重視,在實際工作中也要重視加大經費投入,拓展經費來源。校要與上級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密切聯系,積極爭取上級主管部門與地方各級政府的支持和資助。
加強高職院校國際合作與交流,培養高技能技術應用型人才,是我國客觀形勢的需要,也是教育國際化發展的必然趨勢。重慶高職院校應該通過國際合作與交流,深化改革,提高辦學能力,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成功的教學和管理經驗,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因勢利導,與時俱進,努力培養國際化高素質技能人才,為國家繁榮昌盛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高登亮,陳麗英.新建本科院校外事工作的現狀及對策探析[J]. 龍巖學院學報,2009(27).
[2]熊倪.高職院校對外交流與合作實踐途徑創新研究[J].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8).
[3]吉蕾.大力發展高職教育,加強對外合作辦學與交流[J].考試周刊,2008(43).
[4]周生龍.我國高職院校對外交流與合作有效途徑之思考 [D].2003.
[責任編輯:王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