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潤田 蘇箐 王茂璐
【摘 要】綿竹年畫是西部地區最為著名的年畫品種,是我國“年畫四大家”之一。綿竹年畫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線條流暢,造型質樸,內涵豐富,填色鮮活艷麗。本文主要是針對綿竹年畫的造型藝術做以初步的涉足,對綿竹年畫的構圖方法、造型原理、造型意蘊分別做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論述。希望通過這篇淺論使得更多的人了解綿竹年畫造型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年畫構圖方法;造型原理;造型意蘊
綿竹年畫,因產于四川綿竹市而得名。綿竹的“粉箋紙”是孕育綿竹年畫的土壤,綿竹年畫始于宋,盛于清,衰于民國。在清代乾隆嘉慶時期最為鼎盛,當時綿竹的年畫產品暢銷云、貴、甘、陜、兩湖以及青海、西藏等地,同時還遠銷東南亞一些國家。綿竹年畫是以“手描彩繪”為最顯著的特點區別于其他產地的木板年畫,是我國民間藝術的瑰寶,同時也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
一、綿竹年畫的構圖方法
綿竹年畫的構圖形式豐富多彩,畫面構圖的處理形式也多樣。綿竹年畫本身的特點之一就是以手繪見長,民間藝人自由的透視觀和繪畫觀形成了綿竹年畫自由而多彩的年畫構圖法,我們將這些構圖法歸為兩類,分別是平面構圖法和時空自由構圖法。
我們不難發現,在綿竹年畫中不存在近大遠小的距離,更沒有透視線,這是平面構圖法的特征之一。如果年畫中人物眾多,他們之間有上下左右的方位區別,但在空間上卻是平起平坐,毫無縱深的距離關系;如果年畫中只有單獨的一個形象時,作者也是采用平面構圖法,大多數綿竹年畫中,人物的面部已經傾斜,但兩只眼睛仍是一樣大小的正視,以平面類似魚眼的方式顯現,人物的頭、頸、肩的透視關系也比較模糊,都被無體積的平面化。這種平面分割的藝術手段使作品增加了古拙的形式意味。在年畫的平面構圖法中,構圖的結構特征為對稱和平衡兩種,對稱中又以中軸對稱和相對對稱最為常見,綿竹年畫的宗教佛像年畫多為相對對稱,追求上下左右平和。它講求畫面完整、飽滿且平衡,多個佛像為一幅的年畫大多采用的是水平式平衡構圖方式,眾佛像按著水平線布局,最終達到平穩、安定的視覺效果。
時空自由構圖法是指不考慮時間和空間,以民間藝人自由的觀察印象為主的構圖。絕大部分綿竹年畫都是以印象中的形體為主,采用中國山水畫的散點透視方法構圖,在造型中體現出多角度觀察印象。例如綿竹年畫中最為出名的《迎春圖》,它以綿竹縣城為背景,生動地再現了清代迎春活動的場景。作者運用散點透視法畫出不同時空所見的“客觀物象”。再如《家神案子》畫面上的若干神仙,都在八個水平線上橫向排列,時空自由,人物關系只能靠動作及其神態來表明。
二、綿竹年畫的造型原理
綿竹年畫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原始宗教和圖騰崇拜,綿竹年畫的造型中有一部分來源于神話和川劇,這些原有的思維模式影響著民間藝人的造型觀念。中華民族的陰陽五行的哲學觀念、儒家的孝悌仁愛和佛家了脫生死的觀念對年畫的造型規律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我們從“記憶聯想式,形式程式化,觀念陰陽化,語言自由隨意式”等四個方面分析綿竹年畫的造型規律。四川綿竹年畫和其他地區的年畫一樣,其造型方法可歸納為兩種類型,即寫實造型和寫意造型。無論是運用哪種造型方法,綿竹年畫的造型規律都貫穿其中。
(一)記憶聯想式
川劇是孕育四川綿竹年畫的肥沃土壤之一,民間藝人通過看戲時的記憶,將戲劇里的內容經過思維方式的加工,在年畫上表現出來。清代乾隆年間創作的《西廂記》就是運用這個造型規律,印證了四川民間俗語“世上有,戲上有;戲上有,畫上有”。
(二)形式程式化
綿竹年畫的程式化根植于巴蜀文化的根基上,是多少代人千錘百煉形成的,其造型常常使用夸張、變形、象征等表現手法。在綿竹年畫中,人物多矮胖豐滿,侍女稍減弱,英雄壯實無頸,美人修長無肩;眼角對耳心,鼻長齊耳根;行七坐五盤三,畫兒眼,別文武;要得惡,胡子眉毛撮;要的笑,眉毛嘴巴翹;頭和胸身添動感。綿竹年畫的造型形式受唐代宗教畫的影響很大,同時吸收了中國畫的某些造型形式特征,要求神似。
(三)觀念陰陽化
中國人的各種造型觀念中,陰和陽是最基本的觀念,它包羅萬象,天地、乾坤、日月、水火、剛柔、生死、兇吉等。一陰一陽,兩兩相對的造型都是陰陽觀的哲學觀念造型的產物。綿竹年畫中多出現:鳥啄魚、貓拿鼠、蝶變花等隱語符號。《老鼠嫁女》中,花轎的上方有一個老鼠,變成人的樣子坐在轎子里,她滿心歡喜要嫁給一個有權勢的人家(貓),不曾想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無一不是以陰陽觀的觀念闡釋生命現象,進而表現生命崇拜的主題思想。
(四)語言自由隨意式
我們在綿竹年畫藝術中經常看到寥寥數筆卻頗具神采的造型,民間藝人對神的形象的選取和表達都透露出自我的情緒意愿,以自由的語言方式繪畫,這都呈現出強烈的主觀隨意性。“掭水腳”是綿竹年畫的絕活,又叫“趕水貨”、“行門神”,“趕”和“行”都是比喻其快。“掭水腳”的產生就如同陶瓷的窯變一樣,是個意外的美麗,作坊里的年畫藝人們趁收拾畫案的片刻,挑揀殘余紙張,用毛筆上的余墨或碗里剩余顏料的水色(四川人稱此為水腳),倉促的填畫,形成掭水腳。掭水腳在匆忙中畫出來,對藝人的繪畫技術要求很高,技術要嫻熟,急就之作,必須一氣呵成,寥寥數筆卻要揮灑自如,墨氣酣暢。這種大寫意的效果是否能顯現出來,也跟藝人的心情有關,比較隨意。
三、綿竹年畫的造型意蘊
黑格爾說:“意蘊總是比直接顯現的形象更為深遠的一種東西……即一種意蘊,一種貫注生氣于外在形狀的意蘊。”綿竹年畫的造型意蘊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地域文化和審美功利性兩個方面。
(一)地域文化根源
同其他民間藝術一樣,綿竹年畫源于巴蜀民俗文化,可以說四川民俗文化是綿竹年畫的內核。《三猴燙豬》最具代表性,三只猴子串通一氣來和財大氣粗的豬打牌,意味諷刺,其中“燙”是最為典型的四川方言,是愚弄人的意思。綿竹年畫最有趣且珍貴的一種形式便是斗方,規格多為三毛(54cm×40cm),斗方的內容新穎,題材廣泛,受到地域文化的洗禮,有民間歷史事件,也有民間神話傳說,還有很多詼諧辛辣的川劇折子戲等。斗方年畫造型生動,色彩艷麗,氣氛活潑,給人回味無窮的審美感受。綿竹年畫深受宗教影響,道教中的八寶符號:芭蕉扇、花籃子、蓮花、葫蘆等;佛教中的八寶符號:法輪、寶傘、寶瓶、雙魚等;儒家八寶符號:靈芝、壽桃、蝴蝶、蝙蝠等都被人們認可為驅邪避兇、迎吉納祥的符號。這些符號被大量用于綿竹年畫之中,擴大綿竹年畫的表現內容和風格,體現出綿竹年畫的造型意義,從而反映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造型意蘊。
(二)審美功利性
中國民間年畫都有一個顯著恒常的主題,那就是它鮮明的功利色彩,就像每到過年,賣年畫的商販總會介紹不同年畫的不同意義、不同用途,功能不一,滿足人們不同的心理渴望,綿竹年畫也是如此,體現普通老百姓豐衣足食、人丁興旺、升官發財、延年益壽的強烈愿望。我們很容易感受到綿竹年畫一直在追求趨利、求生、避害的三種功利的造型意義,反映出味之無極,常品常新的造型意蘊。
四、結語
地域性、民俗性和文化性融于一體的綿竹年畫是中國民間藝術的一朵美麗的七色花,它對于傳承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發展民間藝術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民間美術工藝委員會會員劉竹梅說:“傳統的一定要原汁原味地保存下來,只有這樣,年畫的創新發展才有深厚的文化土壤。”要想“原汁原味”的保存并發展四川綿竹年畫,就必須深入“吃透”綿竹年畫的造型藝術的精髓,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之上再發展。相信綿竹年畫將會持續煥發出迷人的光彩!
參考文獻:
[1]張曉黎.綿竹年畫[M].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2012:1-97.
[2]沈弘.綿竹年畫之旅[M].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 ,2006:47- 132.
[3]胡俊濤. 中國民間美術概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82-174.
[4]曲艷玲,王偉.云南紙馬造型藝術研究[M].云南:云南大學出版社 ,2013:100-244.
【田潤田 蘇 箐 王茂璐,昆明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