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潔


摘 要 數字影像又稱數字圖像,即數字化的影像。基本上是一個二維矩陣,每個點稱為像元。數字影像像元數及像元灰度的量化級數,通常取2的整數冪。一般灰度量化級數最多為28即256級。數字影像表達方式可通過傅里葉變換由“空間域”形式轉變為“頻率域”形式,且可進行各種數字圖像處理,如數據壓縮、影像增強、自動分類等。數字影像技術在今天已無可阻擋地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它廣泛運用于電影、電視、錄像、攝影、互聯網、廣告等傳播媒介,左右著社會的視覺語言。
關鍵詞 數字影像 數字電影 影像發展
中圖分類號:TP391.4 文獻標識碼:A
當今世界不斷發展變化、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也在發展和提高。而在數字影像也作為另一種計算機藝術發面也在潛移默化的發展。
1數字媒體定義
數字影像又稱數字圖像。即數字化的影像。基本上是一個二維矩陣,每個點稱為像元。像元空間坐標和灰度值均已離散化,且灰度值隨其點位坐標而異。數字影像可直接在航天或航空遙感的掃描式傳感器成像時產生,并記錄在磁帶上;也可利用影像數字化裝置對模擬像片進行數字化,也記錄在數字磁帶上。數字影像像元數及像元灰度的量化級數,通常取2的整數冪。一般灰度量化級數最多為28即256級。數字影像表達方式可通過傅里葉變換由“空間域”形式轉變為“頻率域”形式,且可進行各種數字圖像處理,如數據壓縮、影像增強、自動分類等。
2數字媒體應用
數字影像技術在今天已無可阻擋地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它廣泛運用于電影、電視、錄像、攝影、互聯網、廣告等傳播媒介,左右著社會的視覺語言。不管你拒絕與否,你都不可避免地與它遭遇,在不知不覺中,它改變了人們觀察事物的方式,獲取知識的手段,以及人們的思維與觀念。它改善和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影響到社會結構的調整,并有力推動了社會各行各業的發展。
例如: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演出舉世震驚,眩目的影像、獨特的設計、高科技含量讓全世界看到了新穎而成功的開幕式。數字影像的大量運用是此次奧運會開幕式的一大特色,形成與傳統藝術創作手段完全不同的媒介方式,從而大大拓展了藝術創作語言和表現手法。
它幾乎可以使一切藝術想象變為現實。以數字影像技術為主要特征的新媒體藝術已然成為當今國際藝壇的生力軍。數字影像技術在動畫片制作上更是發揮了無可比擬的威力。數字影像技術在中國起步晚,但起點高,可以預見的是,數字影像技術將會影響社會的方方面面,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其發展前景不可限量。
數字影像是作為一種新興的產業,包括CG插畫、影視、影視等。
影視有特效音樂短片《I Lived On The Moon》,楊瑞作品《盲符》,黃君鵬作品《謀殺是情形》等,都是新媒體方面的。
3數字電影
數字電影也是其中一方面。所謂數字電影,通俗一點地講,就是用鼠標和鍵盤就能制作一部電影。數字電影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中國已有很多人在關注和制作數字電影,美術專業人才從事這個行業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其優勢要強于計算機的技術人員。國內已有故事片運用一些數字手段,有些是在國外加工的,是一種嘗試。國外也在關注中國的動畫電影。數字電影會全面取代普通的電影制作方式,只有數字電影才能大大超越以往的電影制作手段。——李東(中國電影集團國產影片發行公司經理)
100多年帶來了西方文化的文明樣式。蒙太奇已經成為了中國人欣賞好好萊蕪大片的基本的影象語言。當然,中國人還不太會使用蒙太奇這種語言樣式在手機視頻里,甚至只有少數馮小剛、陳凱歌們把這種語言用在雅虎廣告里講故事時使用,作為少數會使用這種語言的人,在中國成為了稀缺的資源。他們象當年的屈原李白一樣稀缺。但是如今數字影象技術給中國百姓提供了一個學會用影象說話的機會,也許我們就要會象寫散文一樣,用影象抒情,象馮小剛他們一樣用影象講故事,象屈原李白一樣用影象寫詩。這一天不遠吧。就在明天,拿起你手中的攝象機,那怕只是手機,學會用影象表達自己的意思吧,這一天到來了。去年不會英語還是文盲呢,明天可能不會用手機攝象就變的不會說白話文一樣太古舊了。
4數字媒體發展態勢
至于數字影像的發展態勢,引用張駿(北京廣播學院動畫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的話:數字影像藝術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是最前衛的藝術,它的大部分視覺效果取決于軟硬件的不斷更新,有很多尚待開拓的領地。同時它又是一種“民間藝術”,因為它具有最廣泛的社會接受群與創作群,尤其是青少年。數字影像的出現給美術教育帶來了新的評判標準,新的工作方式,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美術學院在從事數字影像創作的復合型人才培養上責無旁貸。在數字影像的教學上,商業片與實驗片應該兼顧。
5影像發展歷史
人類采集信息其實就是從影象開始的。一塊石頭上畫著垂死的牛或者被劫殺的猛獸。我國公元5世紀的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著錄了黃河由寧夏流入內蒙古途中的巖畫,“河水又東北,歷石巖山西,去北地五百里,石上之自然有紋,盡著虎馬之狀,粲然成群,類似圖馬。故亦謂之畫石山也。”他的描寫應該是世界上最早記錄巖畫的文學作品了。可見,人們要記錄影象的沖動,并不是出現在DV時代,而是出現在遙遠的從前。只是那時沒有實現記錄活動畫面的手段而已。遠古的人類遺留在巖石上的繪畫,最早的據說已有四萬年的歷史,綿延至現代的原始部族仍有制作,今天被人們發現的巖畫遍及世界五大洲,150多個國家和地區。
19世紀工業革命帶來資本的積累,20世紀末開始的產業革命,則以信息流革命為主,它是虛擬的,沒有物質,也不用大量的資本。信息革命將一切都數碼化了。有人問互聯網到底掙不掙錢,我說互聯網不是掙錢是省錢,省去了中介的過程,只要一點鼠標就行了。藝術與技術在信息時代有很多相交的地方,在數碼影像教學中必須注意藝術與科學不要脫節。中國管理人才奇缺,缺乏對東西方兩種社會和文化都了解的管理人才。中國要快速趕上發達國家,急需管理人才與先進的管理體制。——查立(美國UnivercitiCorp)
中國的數字技術已發展至國際前端,希望我們的影像技術會有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 郭斌.影視多媒體[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4.
[2] 丁可.數字圖像處理技術研究與發展方向[J].經濟研究導論,2013(18).
[3] (美)岡薩雷斯,伍茲.數字圖像處理[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