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
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這是一個帶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要判斷,為全面深化改革明確了著力點和突破口。
這是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效越大,對其他領域的牽引作用也越大。回溯36年來的改革歷程,經濟體制改革的每一步進程,都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無不對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響和傳導作用。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牢牢牽住經濟體制改革這個“牛鼻子”,以此牽引和帶動其他領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協同推進、形成合力。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直轄以來,重慶取得了巨大成就,經濟實力大幅增強,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但是,重慶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于一體,城鄉區域差異懸殊的特殊市情沒有根本轉變,綜合實力還不強,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水平還不高,人民生活還不富裕。總體上看,重慶仍處在欠發達階段,仍屬于欠發達地區,當前正處在統籌區域發展、統籌城鄉發展、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創新體制機制這四個關鍵節點上。
準確把握四個關鍵節點,在西部地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尤其需要抓住經濟體制改革這一重點,努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牽引和帶動其他領域改革,形成協同推進、良性互動的改革新局面。
為此,本刊特別推出這組策劃,盤點這兩年來重慶經濟領域改革創新的一些亮點,希望這些好經驗好做法,能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