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進

2013年11月26日,永川區五間鎮新建村。
初冬的天氣已頗為寒冷,盤如何卻滿頭大汗。
他腳下,16畝秋洋芋已經成熟。
鋤頭一挖,雙手一捧,泥土芳香撲面而來,秋洋芋很快裝滿一筐。
“行情好得很。”休息時,盤如何點燃葉子煙,笑出了聲。
2013年6月,在永川區農委幫助下,盤如何注冊成立了永川區盤如何水稻種植家庭農場,主營“稻—菜”輪作種植:先種水稻、玉米,兩者豐收后,再種秋洋芋、秋茄子等蔬菜。
“今年收入30萬元沒問題——開辦家庭農場,比打工強多了!”盤如何笑著說。
在永川,像盤如何這樣在家庭農場上播種致富希望的農民還有很多。
引“農”入勝
“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2013年開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家庭農場”概念。
消息傳到永川區,掀起一場大討論。
“家庭是中國農業的基本單位,而家庭農場,就是對傳統農業單位的現代化升級。”
“家庭農場以商品交換為生產目標,以現代生產經營方式為載體,能夠適應市場化農業的需求。”
“永川是農業大區,推廣家庭農場,能對傳統小農經濟進行現代化改造,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
…………
討論結束,永川區委、區政府拍板:建立家庭農場培育機制,實現這一新型農業業態的批量生產。
“家庭農場是全新事物,如何吸引農戶參與?”
“家庭農場如何注冊?”
“在發展家庭農場過程中,農戶可能遇到哪些困難?”
…………
永川區農委主任陳其炳腦子里冒出一連串問號。
為解開這些問號,永川區農委決定展開入戶調研。
很快,問題匯集上來。針對這些問題,陳其炳和同事們開始“對癥下藥”。
2013年5月10日,永川區政府出臺《關于發展家庭農場的實施意見(試行)》。隨后,當地農業、財政、工商等職能部門也出臺了相應扶持政策——永川就此成為全市首個推出家庭農場扶持政策的區縣。
通過檢查驗收達到創辦標準的家庭農場,財政一次性給予3萬元到5萬元補助;興辦家庭農場,在財政、金融、品牌創建等方面也會得到政策支持……相關政策一出臺,立即在基層引起強烈反響。
很快,永川區首戶家庭農場——重慶市永川區姚貴強水稻種植家庭農場注冊成功。
至此,家庭農場在永川破土萌芽。
成長引導
2013年10月20日凌晨5點30分,五間鎮新建村。
天還沒亮,一輛裝滿蔬菜的卡車就駛出村口。
卡車上,裝滿了家庭農場主周貴的致富夢想。
幾個月前,周貴投資25萬元,承包流轉土地26畝,辦起家庭農場,主營特色食用菌種植。
當第一批蘑菇、姬菇成熟時,周貴興奮了——僅這一次產出,他就能收入20余萬元。
周貴的興奮,源自永川區對家庭農場的“成長引導”。
“蔬菜、水果、茶葉、糧油、花卉……這些農產品一直是永川農業的特色。興辦家庭農場,也應和這些優勢資源相結合,推動特色效益農業發展——可是,如何讓家庭農場進入這些特色產業?”在扶持家庭農場過程中,陳其炳和同事們遇到了這個問題。
“通過政策調控,引導家庭農場進入。”一番調研后,永川接連使出三招:一是篩選符合條件的種植大戶,重點培育特色蔬菜栽培、食用菌、名優水果種植類家庭農場作為示范;二是整合糧油補貼、農機補貼、優質糧油補貼等現行補貼,重點扶持,培育一批從事特色種植業的家庭農場;三是加強科技信息服務,定期對家庭農場主進行種植技術和營銷管理等方面的培訓。
三管齊下,當地家庭農場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
“截至2013年9月底,全區共申報示范家庭農場63個,經營土地面積達7700余畝——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特色產業。”陳其炳說。
隨即,他們又遇到第二個問題。
“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是家庭農場主要特征——在家庭農場發展過程中,如何做到‘質與‘量兼顧?”永川區農委農經站站長薛家榮說,為解決這個問題,區農委決定在家庭農場中大力推廣“稻—菜”“菌—菜”“稻—鰍”等循環農業模式,以標準化生產保證質優量足。
“農委的技術員隔三差五就到農場來現場指導。現在,我不用化肥,蔬菜的產量和品質反而提高了。”周貴說。
帶動效應
2013年11月24日,久違的太陽鉆出云層,照耀著盤如何的農場。
“今天天氣好,冬水田該犁了。”說著,盤如何開出了他的寶貝——一臺嶄新的“東方紅554”拖拉機。
坐上拖拉機,盤如何開始犁田。
一邊忙,他一邊哼起《在希望的田野上》。
上個月,盤如何的水稻種植家庭農場榮獲重慶市“市級示范家庭農場”稱號,市農委一次性補貼他10萬元用于購買農機設備。
“播種機、收割機、拖拉機,一次就置辦齊了。”盤如何笑得合不攏嘴。
聽說盤如何榮獲大獎,其他農場主們也摩拳擦掌。
以典型大戶帶動,這是區農委激發家庭農場積極性的一劑良藥。
“當前,家庭農場尚處在起步發展階段,很多農民在摩拳擦掌,但就是不敢‘吃螃蟹。”陳其炳說,“要不斷壯大家庭農場主隊伍,同時激勵已有的農場主不斷進取,就需要用成功致富典型進行‘刺激。”
在這樣的理念推動下,一大批農場主應運而生。
曾胡鑫的永川區臨新蔬菜種植家庭農場,僅2013年秋季就實現銷售收入十余萬元;唐代秀的蔬菜種植家庭農場,采用“豬—沼—菜”生態循環模式,半年就實現收入20余萬元……
截至2013年11月底,永川已有兩家家庭農場榮膺“市級示范家庭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