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鐘

2012年4月28日,云陽縣水務局大會議室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縣城鄉建委黨委書記程平康剛剛為縣水務局的黨員們上了一堂題為《做最富創新精神的公務員》的黨課。
“上好黨課真不容易啊!”程平康擦了擦額頭的汗。
臺下,縣水務局黨員余萍拿起筆,在《黨課評分表》上鄭重地打上分數——95分。
“今天這堂課好聽,我很有收獲……”走出會議室,余萍還不忘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個“好聽”,正是云陽縣探索黨課教育新模式的真實寫照。
黨課之殤
2012年3月5日,云陽縣直機關工委會議室里人聲鼎沸,一場關于黨課的討論正激烈地進行著。
“黨課嘛,隨便讀讀報紙、文件,也就算講黨課了。”
“我們部門平時業務工作很忙,很多時候顧不上上黨課。有時候,就拿布置工作來當黨課上了。”
“我們這種小部門,人都沒有幾個,黨員就更少了,一年到頭也難得聽到一堂黨課。”
…………
這是云陽縣直機關工委為調查縣直機關黨課教育現狀而開展的一次調研座談會。
黨組織書記、黨務干部、普通黨員紛紛直抒胸臆。
經過梳理,問題“水落石出”——
有的黨組織不重視黨課教育,一年到頭不上黨課。
有的黨課流于形式,內容陳舊、形式呆板、空洞乏味,不受黨員歡迎。
把黨課教育與業務教育混為一談,黨課變成了業務會。
“上黨課就是為了通過教育使黨員的思想政治素質不斷提高,這一環松了,保持黨員先進性就要大打折扣。”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羅斌說。
為破而立,云陽縣直機關工委決定實施“金牌黨課”選拔培養工程,把競爭機制引入黨課教育中,讓黨課教育真正成為黨員干部的“加油站”。
壓力機制
2012年6月20日,縣交通局會議室里座無虛席。
“今天的課講到這里,謝謝大家。”
臺上,縣委黨校機關支部書記余明江擦了擦滿頭的汗,他剛用一個多小時為縣交通局的黨員們上了一堂題為《增強責任提升執行追求卓越》的黨課。
以往,這是余明江最放松的時候,但今天,他的心里卻七上八下。
臺下,“學生”和評委手中拿著一張表——《黨課評分表》。
表格上清晰地羅列著評分標準——課件是否主題鮮明、內容豐富,講課技巧是否靈活,現場感染力如何,儀容儀態如何……
課堂瞬間安靜下來,只聽見筆紙相觸的“沙沙”聲。
十分鐘后,主持人當場宣布得分——“經過統計,今天余書記黨課的最后得分98分”。
余明江臉上現出一抹微笑,“年終,得分前十名的黨組織書記會得到‘金牌黨課講師證書和表彰”。
為提升黨課質量,云陽縣直機關工委將評價機制引入黨課教育,為黨課教育制訂出規范標準,有效避免了過去黨課教育的隨意性和庸俗性,增加了觀眾的參與度。
“以前上黨課沒什么壓力,現在上課,評分標準很細,上完課后評委和觀眾都要打分,所以壓力很大,像過去那樣應付了事再也混不過去了。”老師們說。
“會不會有人打人情分?”又有人疑惑。
“不會。”縣直機關工委書記王輝說,“我們讓‘金牌黨課交叉上。”
縣直機關83個黨組織被分了組,黨組織書記會被安排到其他單位黨組織中講課。
2012年8月6日晚上10點,縣計生委黨總支書記張巨波還在忙碌。
“這條好像有點重復,刪掉。”張巨波緊盯屏幕,“這張圖片還行。”
第二天他要為縣移民局的黨員上一堂題為《淺談學習》的黨課,為了這堂黨課,他足足準備了兩個月。
“以前上黨課都是在自己單位上,都是我的下屬,又是熟人,隨意性要大得多。‘金牌黨課不同,是要到其他單位去講,講不好別人不會給面子。給你打個低分,這人就丟大了。”張巨波說。
在“壓力機制”的督促下,黨課質量大幅提升。
多元模式
2012年9月12日,縣總工會會議室。
“我收集到的資料是《從礦山到公園:德國魯爾區的轉型》,講的是德國魯爾區從一個老工業區如何轉型的故事。”
“《商鞅變法》的故事,也很有說服力。”
來自縣總工會、團縣委、縣婦聯、縣工商聯的20多名黨員正開展一堂題為“解放思想跨越趕超經典案例”的討論式黨課。
“今天的黨課形式很新穎,我既是黨課的聽眾,又是黨課的講授者,還能分享別人的成果,收獲很大啊。”縣總工會黨員解娟很感慨。
云陽縣直機關工委在堅持課堂教育的同時,創新形式,將黨課討論、紅色之旅現場教學、黨員專題紀錄片、先進事跡宣講、黨員辯論等新形式融入“金牌黨課”,改變了講課者與聽課者的角色關系,使教學過程由單一的講授型轉變為引導型、探討型、感染型,充分激發黨員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金牌黨課”選拔工程實施之后,黨員參與黨組織活動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2013年,云陽縣直機關工委為進一步擴大“金牌黨課”的品牌效益,又推出了“黨課新秀”選拔工程,黨課教育的春風正沐浴著每一個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