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屏背后的創新
“這兒的蔥頭才一塊五一斤,比‘市均價便宜。”9月16日上午,在位于德外大街的金泰教場口便民菜店里,一位市民將一打洋蔥過秤之后走到離蔬菜區不遠處的一面LED屏幕旁,仔細對比價格。
在這面LED屏上,以500克為單位,顯示著該菜店的10種蔬菜價格以及前一日相同品種的全市農貿市場均價,發布單位為北京市價格監測中心。
“這些掛上了‘價格監測屏的菜店是‘價格監測定點單位,現在全市一共有10家這樣的菜店。”北京市價格監測中心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通過后臺連接交互型傳輸設備,市價格監測中心每天會為價格監測定點單位提供10種蔬菜的農貿均價進行發布。與此同時,這些菜店錄入相應品種的蔬菜價格數據,市價格監測中心會在后臺自動抓取。
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菜店的價格監測屏可以起到價格公示的作用,引導周邊市場定價,后臺還可以初步實現“實時采價”的功能,當蔬菜價格出現波動的時候,實時菜價將會為價格調控提供依托和抓手。
而在未來,通過布局“電子結算系統與掛屏相結合”的價格動態監測系統,“實時采價”的意義會更完整。
所謂“價格動態監測系統”,首先會覆蓋100家監測定點單位,包括像金泰教場口便民菜店這樣的“菜籃子”超市、新發地便民直營蔬菜市場和蔬菜直銷店等“平價菜店”概念的零售終端。由此,在原先全市蔬菜批發、農貿和超市之外,市價格監測中心將監測范圍覆蓋到了新的終端業態。
每個監測定點單位將配備具有實時采價功能的“電子結算系統”。在菜店稱量結算每一筆蔬菜消費的同時,通過特制的“電子秤”,蔬菜品種、成交價與重量都將實時反饋到后臺,進行相關統計和計算。
除此之外,在100家監測定點單位中,將選取有代表性,具備一定規模的平價菜店懸掛LED價格監測屏,比如能夠輻射更多小區居民人口、對周邊其他蔬菜零售網點的價格能起到更大示范作用的菜店,以此擴大價格公示的影響力。
“‘電子結算系統實時采價將是一種全新的監測手段,能實現從傳統人工采價到實時、實點采集方式的轉變,提升準確率、時效性,減少人力。”不僅如此,市價格監測中心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電子結算系統還能克服LED屏的一些維護弊端,并由原先10種蔬菜成交價格,將監測范圍擴大到店中每種蔬菜價格以及其成交量。增添了成交量這一數據,測算出的零售環節蔬菜加權平均價,將比目前的零售簡單平均價格更具參考價值。而品種、成交價、成交量積累成的“大數據”,還能為價格指數研發和研究分析提供依托。
再有,所有監測定點菜店繪制而成的電子地圖,將為“北京價格”的微信、微博、網站查價格服務,“曬”出菜店的成交量、成交價。未來,老百姓動動“指尖”就能做出更精明的選擇。
一面LED屏、一臺電子秤的背后,將是價格監測、調控、研究、發布方式的全新探索與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