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出現首例非洲豬瘟病例
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報告,愛沙尼亞報告出現第一例非洲豬瘟(ASF)。9月8日,已確認一頭野豬因此死亡。
該患病野豬是在距離拉脫維亞邊境約6公里的地方被發現的。6月26日拉脫維亞確認爆發非洲豬瘟,兩頭野豬因此死亡。
位于西班牙的歐盟參考實驗室已確認愛沙尼亞的死亡野豬體內存在非洲豬瘟病毒。
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提出的控制措施,包括控制野生動物宿主、動物篩查和疫情分區。目前還沒有對受影響的動物進行疫苗接種和治療。
這一地區的非洲豬瘟疫情一直倍受關注。除了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外,俄羅斯、立陶宛、白俄羅斯和波蘭也都爆發了非洲豬瘟疫情。立陶宛的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在該國最大的豬場之一,共有19411只動物容易受到影響。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表示將對愛沙尼亞的非洲豬瘟情況發布后續報告。
(摘編自:國際畜牧網2014-09-17)
2014年9月全國小反芻獸疫確診疫情情況
9月17日,經國家外來動物疫病研究中心確診,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部分養殖戶發生小反芻獸疫疫情,發病羊1 054只,死亡241只,撲殺1 695只。
9月22日,經國家外來動物疫病研究中心確診,重慶市江津區部分養殖戶發生小反芻獸疫疫情,發病羊21只,死亡2只,撲殺45只。
9月22日,經國家外來動物疫病研究中心確診,新疆伊犁州伊寧縣部分養殖戶發生小反芻獸疫疫情,發病羊183只,死亡66只,撲殺394只。
(摘編自:農業部網站2014-09-22)
糧農組織:防止H5N6禽流感在東南亞蔓延
據聯合國網站22日報道,自中國今年4月首次報告家禽中出現甲性H5N6流感病毒后,老撾和越南也相繼在家禽中發現了這種病毒。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9月22日指出,H5N6禽流感病毒給動物健康和民眾生計構成新的威脅,呼吁各國加強對疫情的監測和預防工作,以防止該病毒在東南亞地區傳播。
糧農組織首席獸醫官盧布羅斯(Juan Lubroth)警告說,H5N6病毒具有很高的致病性,受感染的家禽發病快,多數在72小時內死亡, 如果不對疫情加以預防和控制,與禽類養殖相關的生計將面臨重大威脅。
盧布羅斯強調,各國應對疫情緊密密切監測,加強預防工作,與其他多數疾病一樣,應該在生產和銷售過程中采取基本的生物安保措施和標準的衛生預防措施,將預防、早期發現、及時報告和快速反應作為優先行動重點。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目前所搜集的證據,在現階段,H5N6對人類健康的威脅有限,但包括流感病毒其它亞型在內的病原體仍令人關注,如H5N1和H7N9。
糧農組織和世衛組織建議消費者遵守衛生、食品制備和食品安全方面的相關準則,包括經常洗手、清洗制作食品所使用的器具和臺面、只食用熟透的禽肉制品,同時還應避免接觸患病或病死的禽類。
(摘編自:中國新聞網2014-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