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焯源 宋偉玲
摘 要:園林排水工程設施是園林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人們審美及技術水平的日益提高,園林排水系統設計不再僅關注功能使用,還對其園林景觀效果有較高的要求。文章以香港南蓮園池為例,探討了園林排水系統設計和園林造景藝術緊密結合的某些細節及其人性化設計的手法。
關鍵詞:南蓮園池;排水系統;景觀塑造;人性化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41(2014)01-0000-00
收稿日期:2013-05-10
修回日期:2013-09-10
Abstract: Landscape engineering faciliti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garden construction. With the increasing level of aesthetic art, design of garden drainage system has not only functional use,but also higher requirements to create landscape .This paper takes Hongkong Nan Lian garden as an example, analyzing some details and technique of humanization design in the drainage system and the landscape art which closely integrated.
Keywords: Nan Lian Garden;Drainage system;Landscape creation;Humanization design
近年來,隨著我國排水工程建設技術的進步,景觀排水系統也隨之不斷更新發展。過去,我國景觀排水系統存在著很多問題,并遠遠低于國際水平。國內某些園林作品的排水系統只著重功能性,與景觀融合效果欠佳,無法兼顧功能性與景觀性。本文以香港南蓮園池為例,試對其人性化細節進行分析,歸納出排水系統和園林景觀相融合的一些設計方法。
1香港南蓮園池介紹
1.1香港南蓮園池地理位置
南蓮園池位于香港九龍黃大仙鉆石山鳳德道60號,北面是宏偉莊嚴的志蓮凈苑,背靠香港有名的獅子山、慈云山、飛鵝山等郁郁山嶺,東臨斧山道,西鄰荷里活廣場,南界龍翔道,毗連快捷方便的地鐵站;座北朝南,遠迎東九龍一帶。全園總面積約3.5萬㎡,綠化面積約2.3萬㎡。
1.2香港南蓮園池景觀特質
南蓮園池景觀設計依托古唐佛教寺院,以仿唐園林為主體風格,以始建于隋代、確立于唐代的山西省新絳縣隋唐郡府園林絳守居園池為藍本,按照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提出的“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的原則,融合唐代園林布置和建筑的特色,將舒適寧靜和明麗畫意融入園林,并吸收山西、敦煌、日本等處佛教寺院布局和園林特色,形成城中古園,讓市民在煩囂喧鬧的城市中有了一處寧靜舒閑的休憩場地(圖1)。
本園布局以“水”為主體,以堤谷地貎為骨架,以花木柏槐等植物為主題,輔以供游憩的園林建筑物。各種仿唐式建筑物,盡顯唐代建筑特色[1]。南蓮園池以單方向回游式的靜態觀賞為主,運用借景、掩景、隔景、透景等中國傳統造園手法組織空間。水景、堆山疊石、木結構古典建筑和名貴古樹是本園四大造景元素。由于水體諸多,設計時對排水工程進行了巧妙處理,使之與景觀的很好結合,這成為全園的景觀創造特色之一。
2 南蓮園池排水系統人性化設計
南蓮園池排水系統分為路面排水、建筑屋面排水和園林綠化排水。此園排水系統充分考慮與南蓮園池景觀的結合和統一,弱化人工痕跡,使其融入整體環境中,體現“天人合一、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突出人性化設計的宗旨。
2.1路面
南蓮園池路面排水主要使用邊溝和暗溝兩種排水方式。邊溝排水主要用來匯積、排除路基范圍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暗溝是設在地面以下引導水流的溝渠,本身不具滲水、匯水作用[2]。
南蓮園池整個園區道路的排水方式以邊溝為主,收集路道的雨水,隔一段距離設置一個集水井,以便雨水順暢地流入暗溝中,防止產生道路積水,影響行人游賞;而建筑物周邊則使用暗溝排水方式(圖2),加快排水速度,避免積水造成行人不便。
2.2建筑屋面
建筑屋面排水方式可分無組織排水和有組織排水兩大類。無組織排水也稱自由落水,指屋面雨水自由地從檐口落至室外地面。有組織排水是通過排水系統,將屋面積水有組織地排到地面,即雨水經由天溝、落水管等排水裝置被引導至地面或地下管溝的一種排水方式[3]。
南蓮園池屋面排水采用了這兩種排水方式并用的模式。如“香海軒”建筑的入口,行人穿越的地方采用有組織排水方式,充分考慮到游客的方便舒適性,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防止游客在觀園時被屋檐滴落的水滴打濕。
2.3園林綠化
南蓮園池在園林綠化排水方面以地形排水和管道排水為主。地形排水通過豎向設計將谷、澗、溝、地坡、小道適當加以組織劃分排水區域,就近排入水池、水塘或附近的雨水干管,從而節省資金投入。管道排水是將管道埋于地下,有一定的坡度,通過排水構筑物排水[4]。
綠化排水系統是利用園地的地形走勢,采用地形排水方式,使雨水自高處往低處流入地下排水管道中,形成自然排水,既節省成本,又不影響綠化景觀。而在大樹四周則采用相對隱蔽的管道排水,疏導多余積水,以免積水導致樹木死亡,造成資源浪費。
3 南蓮園池排水系統設計與景觀的融合
3.1園林空間的營造
園林景觀空間指由建筑、植物、山石、水體、道路廣場等要素組成的供人們游憩的空間。園林中的空間根據境界物不同可分為以地形為主組成的空間、以植物為主組成的空間、以園林建筑為主組成的空間和三者共同組成的空間類型[5]。
3.1.1園林空間視覺效果的“收” 南蓮園池的植物造景可用“精雕細琢”“精美絕倫”來形容。園中一草一木、一石一水,經過設計施工人員精心挑選、布局,反復推敲、嘗試后,最終構成了遠望大氣恢弘、近觀細膩雅致的完美景致。綠化排水可采用管道排水和地形排水兩種方式。將排水管道埋入地下,對景觀構圖及游客欣賞美景都不會造成影響;部分不得不裸露的管道,則采用低矮地被或置石進行遮擋,將外露的排水管道巧妙地隱藏在景物之中,游人不輕易察覺。盡量減少管道的暴露,弱化管道對景觀的影響,以使游客目光聚集到植物造景中,盡情享受南蓮園池的自然生態美景。
3.1.2園林空間視覺效果的“展” 主園路鋪裝通過一種材料的幾種形式和不同質感的組合,營造出不同的效果,富有韻味且一氣呵成。顏色的選取以純色為主,運用傳統紅色系的材質,與建筑物相呼應,彰顯寺院的禪味與內涵。邊溝的處理方式既實現了排水功能,又擴展了園路寬度,因弱化邊溝與園路的界線,整個園區顯得協調統一、簡潔大方(圖3)。可見,一方面,材質的色彩選擇與搭配在景觀環境中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另一方面,單一簡潔的材質鋪裝容易融入景觀大環境中并渲染環境氣氛。
3.2與園林建筑的融合
排水系統的各種構件從質感肌理、尺度大小到形式變化等方面都與園林建筑相協調,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同時體現了現代景觀設計在細部處理上的創新性。
3.2.1在質感肌理上的表現 雨水管和雨水收集槽采用鑄鐵的現代工藝,在用色方面采用與建筑和諧統一的近木色,模糊了建筑物與排水構件之間的界限。把人工景觀融入整體環境中,不僅避免了排水系統細部構件外露破壞游人觀賞效果,同時還形成了一種功能與景觀結合的匠心獨運的形式(圖4)。
3.2.2在形式變化上的表現 雨水管臂和轉角處巧妙地應用了佛教常用圖案(圖5),和建筑筒瓦相呼應,使整體景觀效果高度統一。除此之外,雨水管的落點位置也經過一番考究,原則上與建筑柱位中心線對齊,當無柱位可對應時,則與建筑外部墻體融為一體(圖6)。
3.2.3在尺度大小上的表現 雨水管的形式、大小亦有細微區分。如“香海軒”,此建筑高度適中,于是在入口石階兩旁采用規格偏大的雨水管構件一環扣一環連接成柱狀,與建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而“唐風小筑”因建筑高大、并與道路緊密相連,為了弱化雨水管對建筑的影響及減少游客在觀園時的不便,則采用規格細小的構件連接而成。由此可見,微小部件的尺度大小與整體空間環境的尺度具有密切的關聯性。在設計過程中我們體會到,景觀建筑的主調確定了局部構件的細部尺寸,同時,局部構件又影響到整體景觀的效果。
4 小結
香港南蓮園池的排水處理設計相當細致,不僅滿足了景區排水的要求,而且巧妙地結合地形、植物、園林建筑等造景要素,通過諸多設計手法,使之與環境景觀融合得非常得體。筆者希望通過香港南蓮園池一例,探索出兩兩融合的一些思路和辦法。排水系統作為園林景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園林排水方式多種多樣,設計師在設計時應當充分考慮兩者的相互關系,無論從系統設計還是細節處理上,都做到功能性和景觀性的融合。
—————————————
參考文獻
[1] 香港正文社.香港旅游全攻略[M].香港:中國海關出版社,2003:30-40.
[2] 蔣育紅.過秀成. 城市道路排水設計[J]. 合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10):1341-1344.
[3] 陳耀宗.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手冊[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2:89-92.
[4] 于永才.梁偉勤. 南方城市園林綠地的給排水設計 [J]. 中國園林.1998(1):28-29.
[5] 朱鐘偉. 園林空間營造淺談[J].建材與裝飾.2012(1):64.
審稿編輯:楊宏烈 林廣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