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萍 賀濤 崔大方
摘要:以廣州市十二個公園為調查對象,對其中種植的山茶屬植物種類、應用形式及配置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結果顯示,在所調查的公園內,應用較多的種類為山茶Camellia japonica和金花茶C. petelotii,應用形式主要為散點植和叢植;主要存在問題是應用種類和形式單一,缺乏養護。文章就此提出幾點優化建議。
關鍵詞:山茶屬植物;園林應用;廣州
中圖分類號:S68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41(2014)01-0065-04
收稿日期:2013-07-05
修回日期:2013-12-18
Abstract:Twelve parks of Guangzhou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ites. The species, application forms and configurations of Camellia planted in the park green space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species were Camellia japonica and C. Petelotii in all investigated parks. They were mainly planted in scattered and group planting. The main application problems of Camellia plants in Guangzhou was less species and simple application type and form and lack of suitable maintenance. Some optimization recommenda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Camellia;Landscape application;Guangzhou
山茶屬( Camellia) 是山茶科( Theaceae) 中種類較多、系統較原始的一個屬,全產于亞洲,為常綠闊葉灌木或喬木,世界上共有4個亞屬22組280種,分布于東亞北回歸線兩側。我國現有 238 種,以云南、廣東、廣西、四川最多[1]。山茶屬因形姿優美、葉濃綠有光澤、花姿豐盈、端莊高雅、花期長而受到全世界園林界的重視[2]。許多山茶屬品種是重要的觀賞型花卉,多為常綠小喬木或灌木,花單生或簇生葉腋,花冠白色、紅色或黃色,大而整齊,多開于10 月至次年4 月,大多具有瑰麗的花朵,觀賞價值較高[2]。隨著培育技術不斷發展,山茶屬植物在園林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3]。本文對廣州市主要城市公園中的山茶屬植物種類及園林應用情況進行調查并總結,期望為各城市科學地應用和管理山茶屬植物提供依據。
1 調查地點與方法
本文綜合考慮廣州市中心各區公園的分布、性質、養護管理水平等因素,選取了天河公園、流花湖公園、云臺花園等12個城市公園作為調查研究區域(表1),對上述公園所應用的山茶屬植物種類、出現頻率(指應用某種山茶的公園數與被調查公園總數的百分比)、配置情況進行調查。通過實地記錄、拍攝照片的方式鑒定種類和獲取數據,總結分析目前山茶屬植物在廣州市公園中的應用特點及不足之處。
2 結果與分析
2.1廣州公園中山茶屬植物應用情況分析
2.1.1 應用種類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廣州公園中應用的山茶屬種類非常少,只有5種,應用最多的為山茶C. japonica,其次為金花茶C. petelotii;另外,在東山湖公園有應用茶梅C.sasanqua,天河公園有形成較大片的油茶C. oleifera林景觀;越南抱莖茶C. amplexicaulis是四季開花的新種,在越南作為觀賞植物栽培已有多年,僅在云臺花園發現一株,但可能因為置于陽光直射環境下,生長情況不好。
2.1.2 應用頻率分析 由表1可知,調查的12個公園中有9個公園應用了山茶屬植物,但整體應用頻率不高,山茶在所調查的公園中應用頻率最高,但也僅為67%,金花茶為33%,茶梅、油茶、越南抱莖茶都只有8%。山茶屬各植物僅在云臺花園出現次數較多,且主要分布于新建的生態谷景區。東山湖公園種植約有80株茶梅,但僅在湖心小島上可見。金花茶在4個公園有應用,但在每個公園僅出現1~2次,且種植數量不多,云臺花園雖新種植金花茶約50株,但僅群植分布于入口左邊的斜坡上。
2.2 廣州公園中山茶屬植物應用形式分析
山茶屬植物在廣州公園中的主要應用形式為散點植和叢植。山茶主要是散點植、叢植,重點表現山茶的群體美;金花茶應用形式比較單一,為散點植;油茶一般高達2~6 m,在天河公園群植形成小片油茶林景觀;茶梅為常綠灌木,體態玲瓏,葉形雅致,在東山湖公園群植于草地上,具有良好的觀賞效果。
2.2.1 孤植 山茶多為常綠灌木,但也有高達2~3 m的小喬木,可選用冠形好、冠幅大、枝條密、花繁葉茂的山茶樹孤植于庭園、花壇中心、道路交叉口、道路轉折點等地,以突出其優美的姿態 [4]。如在流花湖公園中景點入口處栽植了一棵山茶,樹形高大,開花時花繁色艷,既充分體現了山茶的個體美,也豐富了入口景觀,使其更具吸引力(圖1)。
2.2.2 對植 對植多用在自然式園林的進口兩側,橋頭、蹬道的石級兩旁,以及建筑物的門口兩邊,在園林構圖中作為配景,起陪襯和烘托主景的作用。在天河公園的百花園景區,在山頂休息平臺的入口兩側種植了大小相同、姿態類似的兩棵山茶,營造了山茶園特色鮮明的入口景觀(圖2)。
2.2.3 散點植 散點植不像孤植樹那樣強調個體美,但強調點與點互相呼應的動態聯系,體現韻律和節奏美。在荔灣湖公園中,常見山茶以直立灌木形式與 紅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錦繡杜鵑Rhododendron pulchrum、含笑Michelia figo等散點種植于道路兩旁的花壇中(圖3),流花湖公園和黃花崗公園可見金花茶散點種植于園路邊,葉面鮮綠,秀麗雅致(圖4)。
2.2.4 群植 園林中常選擇花期、花色不同的山茶花品種互相搭配成群種植,可成為山茶花區,也可利用山茶花自然樹形,高低錯落、三五成群,突出山茶花的景觀效果。天河公園中的山茶花區就是圍繞小山坡種植大小不同、品種不一的山茶而成,云臺花園也有一片山茶和金花茶群植形成的山茶園,觀賞效果良好(圖5)。
2.2.5 林植 在天河公園百花園景區中林植有近百株油茶樹,油茶挺拔開展,樹皮褐色、光滑,肉桂Cinnamomum cassia、荔枝Litchi chinensis、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等圍合形成密閉上層空間,林下主要為蜘蛛抱蛋Aspidistra elatior、合果芋Syngonium podophyllum ‘Albovirens等耐蔭植物,喬、灌、草結合,營造出一種豐富的景觀。油茶林中層林下空間視線通透,其間配置林間小路,也豐富了游人空間體驗(圖6)。
2.3 廣州公園山茶屬植物配置情況
2.3.1 立體復層植物景觀 山茶屬植物喜好半蔭蔽環境,園林綠化應用茶花時,應營造蔭蔽、相對濕潤的小環境。流花湖公園蒲翠洲路邊草地上(圖7),上層種植觀賞喬木蒲桃Syzygium jambos作為遮蔭物,下層種植高低不同的山茶,搭配紅花檵木、方枝蒲桃Syzygium tephrodes,地面覆蓋低矮的大花蘆莉Ruellia elegans,形成多層次、高效益的立體復層景觀植物群落,增加了空間層次,豐富植物景觀。荔灣湖公園中多處應用山茶-腎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或銀邊山菅蘭Dianella ensifolia ‘Silvery Stripe結合景石配置。曉港公園以山茶為主景的綠地中,上層為枝條開展、稀疏的小葉欖仁Terminalia mantaly,下層空間點綴觀花觀葉植物如花葉艷山姜Alpinia zerumbet ‘Variegata、鵝掌藤Schefflera arboricola、朱蕉Cordyline fruticosa,利用枝葉的疏與密,亮度的明與暗,色彩的對比與協調,構成光影斑斕、色彩多樣的景觀效果。
2.3.2 與園林建筑、小品、水景的配置 在亭、堂、樓、閣、水榭附近栽植單株或幾株山茶,不僅能使色彩和諧,還可襯出建筑的華麗 [5]。云臺花園生態谷中,幾乎每個亭榭旁都配置有三兩株高低的山茶、山石幾座、賦詩一兩首,共同營造了文化氣氛濃厚的嶺南庭院景觀,表現建筑及庭院的高雅品格(圖8)。越秀公園有一處水景前種植了高低不一的山茶作為屏障,兩側利用景石與山茶的圍合營造了幽深高雅的入口景觀,穿過入口,豁然開朗,可欣賞到壯闊的瀑布景觀,讓人心曠神怡。
3討論
3.1 山茶屬植物在南寧、南昌、長三角地區的應用比較
廣西大學文祥鳳[6]等報道了南寧市園林綠地共應用了豐富的山茶屬植物共28種,應用較廣泛的主要為山茶、茶C. sinensis、南山茶C. semiserrata及金花茶、防城金花茶C. chrysantha var. phaeopubisperma和顯脈金花茶C. euphlebia。南寧與廣州地理位置相近,在山茶屬應用種類上可相互借鑒,如金花茶花色金黃,是山茶屬植物中少有的黃色品種,可增加金花茶應用種類,并可提高其園林應用頻率。
夏勃[7]等報道了南昌園林應用的山茶種類有8種,城市公園中應用最廣泛為茶、油茶、茶梅、山茶,可在校園綠地中見到尖萼紅山茶C. edithae、美人茶C. uraku、浙江紅花油茶C. chekiangoleosa少量種植。尖萼紅山茶葉色濃綠,花艷紅,是良好的庭園灌木花卉,同時也是廣東鄉土植物,但在廣州園林中尚未見到應用,僅在華南植物園山茶園中有栽培,另外廣東鄉土山茶屬植物如香港毛蕊茶C. caudata、柃葉連蕊茶C. euryoides、柳葉毛蕊茶C. salicifolia都有很大的園林觀賞價值,可考慮對尖萼紅山茶等進行引種馴化,開發花灌木新種應用到園林中。
與長三角地區園林山茶的應用情況比較可知[8-9],長三角地區山茶和茶梅的應用頻率比廣州高得多。如茶梅體態玲瓏,葉形雅致,花色艷麗,是賞花、觀葉俱佳的著名花卉,在華南植物園也有引種栽培,長勢良好,因此建議加強茶梅的應用,可以花籬形式大片種植,豐富廣州園林中綠籬形式及種類。
3.2 存在問題與建議
3.2.1存在問題 綜合以上調查結果可知,廣州山茶屬的應用具備了一定的基礎,但目前山茶在廣州市的園林應用存在以下問題:
1)應用種類少,種類選擇不恰當
目前應用于廣州公園的山茶屬植物種類少,僅5種,且只有山茶應用較多,金花茶、越南抱莖茶、油茶和茶梅僅應用于一兩個公園,未能廣泛應用,這可能與應用的種類或品種選擇不恰當有關。如應用的山茶花主要為紅色,品種相對單一;但從廣州居住區庭院調查發現,應用的山茶品種多樣,有單瓣、重瓣、白色、粉色等,可篩選生長良好的山茶品種應用于公園綠化中。金花茶和越南抱莖茶尚在引種培育階段,不宜大面積應用于公園綠化。常綠小喬木油茶是主要木本油料作物,但較少作為觀賞植物。
2)養護管理不善,缺乏完整的栽培管理技術標準
在調查的廣州公園中,山茶的生長情況基本較好,孕蕾率較高,但栽培養護不到位,未能及時修剪,多生長散亂,景觀效果營造不佳。如在珠江公園的蔭生植物區入口的幾株山茶長勢比較差,葉子有發黃現象。多數山茶屬植物為半蔭習性,應栽于林下或喬木下。蔭棚的通風透氣性較差,透光性較弱,排水不良,易于積水,山茶難以相適應這樣的生長環境,因而造成植株生長不良。風景園林的新寵——越南抱莖茶有喜蔭特性,不能忍耐夏季的強陽光,而在云臺花園中,越南抱莖茶栽植于休息廣場旁小花壇綠地中,陽光直射,無喬木遮蔭,故植株矮小,葉子發黃脫落,建議將此株越南抱莖茶移栽于半蔭環境中。
3.2.2 建議
1) 加強廣東山茶屬鄉土原種的引種馴化,豐富山茶屬應用種類
廣東山茶屬植物資源豐富,不少種類具有良好的觀賞價值[10],如南山茶為常綠小喬木,花大,在華南植物園有引種栽培。紅皮糙果茶[11]C. crapnelliana四季常綠,樹姿優美,主干明顯,還有一個明顯特征就是枝干被磚紅色粉末,可列植于道路旁形成特色道路景觀,杜鵑紅山茶C. azalea、長尾紅山茶C. polyodonta var. longicaudata的盛花期在夏季,這種反季節性狀可以添補夏季無花的空白,可用這些反季節開花的山茶屬物種做親本,通過雜家育種,培育出夏季甚至全年開花的茶花新品種。另外廣東鄉土植物香港毛蕊茶、柃葉連蕊茶、柳葉毛蕊茶、大果南山茶C. semiserrata var. magnocarpa、尖萼紅山茶、紅皮糙果茶均可考慮開發種植于廣州公園中,豐富山茶品種資源。因此,建議加強鄉土種類的引種馴化,促進野生山茶屬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
2)合理栽培,營造適宜山茶屬植物生長的小環境
山茶屬植物在酸性土、半蔭環境中長勢較好,而在堿性土和強直射光下則長勢較差,且孕蕾率較低,病蟲害和日灼傷較嚴重。在園林綠化栽培中應營造必要蔭蔽、相對濕潤的小環境。建議參考流花湖公園的種植模式,上層種植觀賞喬木作為遮蔭物、下層種植山茶花、地面覆蓋低矮的草坪或草本地被植物,形成多層次、高效益的立體復層景觀植物群落,既有助于山茶屬植物的健康生長,亦提高了城市綠化科技含量和優化了園林景觀效果。
3)優化配置、適時修剪
山茶屬植物造景受到特殊株型、光照、土壤條件的限制,在進行植物配置時,除了要挑選適宜場地條件的山茶屬樹種外,還必須選擇與山茶屬相似或互補的植物進行搭配,以便在不影響山茶屬植物生長的前提下也能讓其他植物茂盛成長。另外注意對植物進行維護和修剪,特別是以山茶為主景的群落景觀,勤修剪可以防止地被植物生長過快而影響景觀效果。
參考文獻:
[1]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 第四十九卷第三分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4.
[2] 李婭莉,張健,潘遠智,等.四川省山茶屬植物資源及其園林應用[J] .西南園藝,2005,33(3):26-27.
[3] 高潤清.園林樹木學[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1: 142-143.
[4] 侯海毅,段永平.山茶花在園林綠化中的配置及應用[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09(4): 76 -106.
[5] 張常樂,丁紹剛,李升科.山茶屬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江蘇農業科學,2011,39( 6) : 314 -316.
[6] 文祥鳳,和太平,黃志輝,等.南寧市園林綠地中茶花應用的調查研究[J].廣西熱帶農業,,2004(1):43-46.
[7] 夏勃,肖福平,錢萍,等.南昌市區山茶屬植物種類與園林應用研究[J].江西林業科技, 2010(6):58-60.
[8] 王立翠,張亞利,李建,等.山茶在上海園林中的應用調查與分析[Z]中國浙江杭州: 中國園藝學會觀賞園藝專業委員會、國家花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9] 王立翠,張亞利,李健,等.山茶屬植物在長三角地區公園中應用的研究[J].江西農業學報,2009(12): 82-85.
[10] 胡羨聰,趙鴻杰,吳小英.廣東優良觀賞山茶資源與開發利用[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7(6):19-21.
[11] 崔勇,門媛媛,陳海紅,等.我國山茶屬糙果茶組植物資源及其園林應用探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23):14329-14330.
審稿編輯:莊雪影 陳紅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