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亞崢 韓晉芳


[摘 要]美國物理學會是世界最具聲望的物理學專業學會之一,它在分支機構管理上有完善的經驗。本文在梳理美國物理學會管理框架的基礎上,討論其分支機構(包括學部、專題組、論壇和地區分部)的建立程序和管理制度,總結其特點,以期為中國學會分支機構的發展與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美國物理學會 學會分支機構 管理經驗
美國物理學會(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以下簡稱APS)成立于1899年,由哥倫比亞大學的36名物理學家發起,致力于通過學術刊物、會議及推廣活動,促進和傳播物理知識,是目前世界上最具聲望的物理學專業學會之一,屬于非營利組織。APS的第一大活動是出版雜志,2012年度學術出版收入達3480萬美元,占總收入的75.5%;第二大活動是舉辦各種科學會議,2012年度科學會議收入500萬美元,占總收入的10.8%。在美國物理學會的發展中,APS的分支機構(Units)發揮了“至關重要”①的作用,它們讓APS更好地履行了“促進和傳播物理知識”的使命,這其中有很多經驗值得我們借鑒。本文在梳理美國物理學會管理框架的基礎上,詳細討論了其分支機構的建立程序和管理制度,以期為中國學會分支機構的發展與改革提供借鑒。
一、美國物理學會的管理框架
美國物理學會的管理框架包括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學會的理事會。根據章程,理事會是APS的最高權力機構,負責制定各種政策,對學會的所有活動負責,可以授權成立或者解散下設的委員會和分支機構,審查分支機構的運營。理事會的組成包括:學部和論壇的代表以及8位理事、提名委員會主席、公共事務專委會主席、主席序列、各運營官員及一名國際理事和來自地區分部的2位代表。執行委員會是理事會的一部分,負責理事會的日常工作,成員包括主席序列、運營官員和由理事會選舉的8位成員。主席序列(The Presidential line)包括4位成員、副主席、候任主席、主席和上任主席。APS的日常工作由3位運營官員負責,分別是執行官、司庫/出版和總編輯,還有數以百計的志愿者參與到APS的運轉之中。
第二個層面是工作委員會。APS根據工作的職能和領域設置了包括審計、預算、國際科學事務、章程、教育、獎勵、投資、會員資格等21個委員會(Committee),這些委員會不收會員,名單如下:(見表1)
第三個層面是APS的分支機構。分支機構是APS的重要組成機構,分為4類:學部(division)、專題組(topical group)、論壇(forum)和地區分部(section)。學部和專題組是依據學科領域設立的,論壇主要關注物理學與其他學科或領域的互動,地區分部是按照地理位置來劃分。在這種組織結構下,由不同目標和地域組成的分支機構能夠讓興趣相同的會員在最高級別的平臺上進行更高效的交流。2012年,APS共有會員49653人,其中屬于一個或多個分支機構的會員大約有32000人,比例達到65%。
各個分支機構主要通過會議和通信來實現交流,活動比較獨立。在收費方面,2013年,學部、專題組年費都是8美元。加入論壇時,前2個論壇不收費,從第3個起每個按8美元收費,地區機構免年費。學部和論壇的經費來源也不同,論壇的活動基本上是“以會養會”,會員參會的會議費是論壇主要的經濟來源,而學部的經費部分來自會員所繳納的年費②。(見表2)
二、分支機構的建立程序
APS分支機構的建立和取消有著完善的程序,既有鼓勵分支機構積極開展工作以獲得更大發展平臺的制度,也有懲罰落后最終取消資格的制度,而且制度的標準大都按會員的數量和比例,客觀可操作。
(一)專題組和學部
專題組和學部都是依據學科、專業而建立的,當專題組的會員數量達到一定規模之后就可以轉變為學部。從會員數量來看,專題組的會員一般少于學部的會員。如專題組中會員最多的是“量子信息”組(1238人),占會員總數的2.5%,最少的是“少體系統”組(279人),占會員總數的0.6%。而一般的學部會員都在千人以上,人數最多的是“凝聚態物理”學部(6028人),占總會員數的12.1%,人數最少的學部是“集束物理”學部(1116人),占會員總數的2.3%。專題組可以說是學部的前身,專題組反映了學科的興起,而向學部的轉換說明了學科得到了更廣泛的認可。因此,專題組和學部可以反映某學科在學會和學界的狀態。
1、建立專題組的程序和專題組向學部轉換的程序
對物理學的某個領域或主題感興趣,愿意發展和傳播相關物理知識的會員超過200名之后就可以向理事會申請成立專題組。理事會接到申請之后,將向已有的學部和專題組的主席和司庫提供待成立專題組的關注領域等的相關材料以供審查。得到理事會批準后,在18個月之內該專題組如果登記會員超過200人,則被視為正式成立和有效的。為保持組織的有效性,從獲準成立之時起3年內,該專題組必須將會員數擴大到至少300名;成立3年之后,如果會員人數少于300人,那么該專題組將被視為失效,不再被列入邀請會議或者會員名錄中;如果一個專題組持續3年失效,將被自動終止;如果一個專題組的會員數量連續2年達到會員總數的一定比例(X%)(理事會在APS細則中確定了X的值為3),那么它可以向理事會提出申請,得到批準后將成為學部。反之,當學部的會員數量連續4年低于會員總數的一定比例(0.7X%)時將恢復成為專題組。學部的會員數量超過一定比例時,該學部才能在理事會中擁有理事,如果數量低于標準將按照以下規定執行:在每年12月31日,學部的會員數量占APS總會員數的比例低于NX%(N>1)時,代表該學部的理事將在任期結束后退出理事會;當學部的會員比例連續4年低于0.7X%時,將在第4年的12月31日失去代表理事資格。
在APS中擁有專題組和學部,意味著該領域的研究者獲得了更大范圍的科學共同體的承認;而學部在理事會中有理事名額,意味著學部在學會中的地位和話語權。成立專題組,轉變為學部,保持學部理事資格,都要滿足會員數量這個硬指標,這就充分體現了APS是一個會員組織和為會員服務的性質。
2、學部舉例:原子、分子和光學物理學部
原子、分子和光學物理學部(簡稱DAMOP)成立于1943年,是APS的第一個學部。DAMOP細則的最新版本于2009年11月經過APS審核通過。細則中規定了學部的名稱、目標、會員資格、執行委員會的組成、會期、學部的職員組成和職責、學部官員的任職程序及任期、學部設立的各個工作委員會、各類會議會費和細則修改的程序等內容。比如,執行委員會負責學部的管理,人員組成包括:學部職員、上任主席和司庫、學部的學會理事和6位理事。其中,學部職員包括主席、候任主席、副主席和司庫。在DAMOP中,根據需要也要設立相關的工作委員會,現有的工作委員會包括:提名委員會、會員資格委員會、論文獎勵委員會、計劃委員會和教育委員會。
3、專題組舉例:強子物理專題組、能源研究專題組
2002年,屬于粒子和場論學部、原子核物理學部的專門研究強子的物理學家成立了強子物理專題組。專題組的出現讓專業交流更方便,同時還加強了強子物理學家在學界的地位,讓他們在科學共同體中發出了有力的聲音。
APS在2007年、2008年連續2年的年會上組織了由研究生和博士后參加的關于能源研究的工作組(workshops)。2009年5月能源研究專題組獲得正式成立,能源涉及多個物理學科,其中包括光能、電能、原子能和流體力學中的水能和風能等,只要對能源問題感興趣的會員都可以加入這個專題組進行討論。
(二)建立論壇的程序
論壇以物理學與其他學科或領域的互動為主題進行設立,因其涉及領域寬泛,能夠吸引眾多會員,所以論壇基本上是APS內部最大的分支機構。論壇的成立程序與專題組類似,會員指標依舊是200名。如果一個論壇的會員數量連續2年達到會員總數的一定比例(2X%),那么它將有資格在理事會中擁有一位理事的席位;如果它的會員數連續4年低于會員總數的一定比例(1.4X%),將在第4年的12月31日失去理事資格;如果會員數連續4年少于200人,則該論壇將自動終止。
學部、專題組和論壇都是會員交流的平臺,但功能有所不同。物理學史學部的成立和從學部轉變為論壇的過程,就可以很好地說明學部與論壇的功能。
1978年10月,在專業科技史研究者的年會“美國科學史學會年會”上,有物理學家提議在APS內部建立“物理學史學部”,理由是:很多物理學家對物理學史有興趣,為此還特意加入了美國科學史學會,但仍無法滿足他們交流的需要。一方面,物理學家與專業的科學史學家交流較少并且存在障礙;另一方面,是APS內部沒有機構能夠容納不同專業的物理學家共同討論歷史問題。于是,物理學家們開始征集簽名提出申請學部的程序。他們籌建學部的理由包括:物理學史具有重要的科學、文化和教育價值等,APS的很多會員正在進行物理學史方面的研究和發表著作。構想中的物理學史學部具有以下功能:為會員提供會議和郵件等交流方式;在APS年會上舉辦會議;贊助專門的科學史會議和出版物;支持AIP③的物理學史中心;幫助APS更好地與其他科學史研究機構,比如美國物理教師聯合會AAPT、美國科學史學會等保持聯系。
1979年11月,理事會收到了200個簽名的申請后成立了專門委員會,并就成立該學部一事提出建議。當時委員會提出的是成立物理學史學部而不是論壇,理由是:首先,物理學的某些進展是非常專業化的,單純的歷史研究人員很難搞懂,因此在美國科學史學會中就無法組織相關的探討,而在APS中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其次,雖然物理學史學部與其他學部都有交集,但是成立學部有助于鼓勵建立較高的學術標準;最后,科學史界和其他組織已經表示出對新學部的支持。1981年4月22日,在APS的年會上正式成立了物理學史學部,學部的目標是“鼓勵物理學史方面的學術研究、傳播物理學的歷史以及物理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等知識”。學部成立一年后,擁有會員1163名,當時APS最小的學部有會員900名,最大的學部有會員5100名。
10年之后,物理學史的學科發展有了較大的變化,學部的形式已經不能滿足會員的需求,因此在1992年5月物理學史學部的會員投票通過了對細則的更改,將學部改為論壇,并于1993年1月1日正式生效。與學部和專題組這些專業性的學科和子學科的組織相比,論壇面向的是所有對某個領域感興趣的人,是一個更為開放的組織。物理學史學部改為論壇后,開始致力于為物理學家、歷史學家和APS的其他會員搭建一個探討物理學的歷史和物理學史對文化、教育和物理學研究自身發展有影響的平臺。論壇的通訊每半年一期,而且會在APS的三月會議和四月會議上組織和贊助多種會議,其中包括:組織物理學史專題討論會、資助紀念性會議、與學部合作開展歷史項目研究、出版物理學史通訊等。
(三)地區分部的建立
除按照學科和專門問題劃分外,APS還按照地域設立地區分部。居住、工作在一個地區的至少200名以上的會員就可以向理事會提出申請成立地區分部。如果會員數連續4年低于200人,該地區分部將被撤銷。所有地區分部在理事會中擁有2名理事會成員。
地區分部雖然是按地域來命名的,但會員不限于當地。地區分部的活動富有地域特色,強調滿足地區的需要,如紐約州分部主要面對當地的教學、科研和企業開展活動,每年要組織2次有工業界、政府實驗室和學術機構的物理學家參加的專題研討會,當地大學的學生也是分部歡迎和鼓勵的對象。
三、分支機構的管理制度
分支機構的管理制度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分支機構的內部管理制度;二是學會對分支機構的管理。這些都體現在APS的章程、細則以及各個分支機構的細則中。
(一)分支機構內部的管理制度
分支機構具有與APS類似的管理結構,這是APS在章程和細則中明文規定的。在管理人員結構上,分支機構通常設立主席、當選主席、副主席、司庫等行政職位,執行委員會是分支機構的最高管理機構,司庫負責向學會理事會和執行官通報分支機構的活動情況和需求。分支機構的固定委員會包括:會士資格委員會主要負責會士的選舉;計劃委員會主要負責安排年會期間的論文、會議議程等內容。分支機構都有自己的細則來規范各項活動,如“原子、分子和光學物理學部”的細則中規定了學部的名稱、目標、會員資格、最高權力機構執行委員會的組成、會期、學部的職員組成和職責、學部官員的任職程序、任期、學部設立的各個工作委員會、各類會議會費細則修改的程序等內容。比如,學部的職員包括主席、當選主席、副主席和司庫,執行委員會負責學部的管理和人員組成,其中包括:學部的各位職員、上任主席和司庫、學部的學會理事和6位理事。
(二)學會對分支機構的管理
理事會是APS的最高權力機構,2012年學會的理事共30名,其分布如下:2位國際理事,14位學部代表(共14個學部,每學部一名);6位論壇代表(共7個論壇,2010年11月成立的“公眾參與論壇”目前還沒有理事);2位地區分部代表(共10個地區分部,總共擁有兩位理事);6位一般理事。
不同分支機構有不同的理事資格。如前所述專題組沒有理事資格;達到一定標準的學部和論壇各有一個理事名額;APS在分部的理事人選上實行輪值理事制度。所有分部共同擁有2位理事,任期4年,最多連任兩屆,當年沒有選派理事的分部將各自選出一位理事會觀察員參加理事會會議,但無投票權。
在章程中明確規定了學會對分支機構的管理內容,其中包括:
1、分支機構的提名委員會中有學會執行官指定的人員。
2、分支機構會議時間和地點需要學會執行官的批準,執行官負責監督和通知會員各種會議的召開。
3、理事會負責審批分支機構對各自細則的修改,并有權要求分支機構修改的細則與學會的章程和細則保持一致。
4、理事會可以終止任何分支機構。
5、分支機構的會費標準由理事會設定。
6、在經濟方面,APS為每個分支機構專門設立賬戶。分支機構超過1萬美元捐款的項目需要得到執行官的批準。學會的司庫每個季度向分支機構提交一次相應機構的財務報告,包括學會代收的會費、資金撥付等情況。在學會章程和細則允許的條件下,分支機構可以從各種活動中,比如會議中獲得收入。司庫要監督分支機構的財務狀況,并在每年的財務報表中顯示分支機構的財務狀況。
7、分支機構與APS的工作委員會有密切的互動,這在章程和細則上均有明確的規定。每年APS提名委員會都要就APS的職員和各個委員會的人選問題咨詢各個分支機構,分支機構也要選派人員參與到相關委員會的工作中,比如物理與社會論壇就要選人加入到學會的公共事務委員會,任期3年;教育論壇的主席、上任主席和當選主席是教育委員會的法定成員。國際物理論壇的主席、上任主席和當選主席是國際科學事務委員會的法定成員,APS的獎勵委員會在選擇獲獎者的時候要咨詢相關專業領域的分支機構。
四、幾點啟示
(一)APS的工作委員會不屬于分支機構
工作委員會是按工作職能來設立的,面向學會的整體工作,不收會員。而學部、專題組、論壇和地區分部等面對的是以學科、興趣、地域來劃分的不同會員,這種功能與結構的劃分很清晰。
(二)分支機構組成形式與其活動性質相適應
學部和專題組是按照學科知識的自我發展而構建的學會組織,是學科發展影響學會發展的表現。論壇的作用更多的是促進多學科知識的交融,如果說學部和專題組是專業的組織,那么論壇則是提供多種知識交流的平臺,能夠參與論壇的不僅僅是專業人士,還有對該領域的話題感興趣的其他相關人士。地區分部也不是簡單地將APS的模式搬到所屬的地區,而是根據地區的特點,側重于物理與社會的外延活動、教育等方面。當地的企業、實驗室和各級各類學校是地區分部的普遍關注點,由此能夠擁有在物理學發展,在物理與社會的互動,在物理教育方面的特色領域通過活動的開展獲得發展的動力。
(三)分支機構是學會的內部機構,是根據會員需求來建立的,有一個自下而上的建構機制
學會對分支機構的設立和取消有完善的規章制度,不需要經過外部各類機構的批準,學會承擔分支機構的最終法律責任。內部有章程和細則,外部有國家法律,只要按章依法開展活動就可以,違法自有法律懲處。
(四)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規范分支機構的運行
學會在章程和細則中明確規定了會員資格、會費標準、成立、活動、解散的條件,比如會員數量和比例、年會次數、理事會的構成、選舉程序等簡單易行可操作,可以盡量地避免人為因素的干擾。
(五)分支機構的設立和運行有一個動態的管理機制,可上可下,有助于激發其活力,是建立組織發展與會員之間的正向作用機制
(六)學會是會員型組織,會員數量、比例和發展狀況是分支機構運行的重要指標,在分支機構建立、選舉、提名、章程修改制度中都是如此
如“原子、分子和光學物理學部”規定:超過20%的會員提出申請,就可以舉辦會議;超過10%的會員提出申請,就可以啟動修改細則的程序。這樣可以充分地調動分支機構為更多的會員開展活動,而不是僅僅滿足少數人的需求。
注釋
① APS 2012 ANNUAL REPORT, 本文文獻主要來自APS官方網站上的公開信息,諸如:年報、分支機構通訊等,詳見http://www.aps.org/。
②APS的會員主要分為以下幾類:普通會員、資深會員、學生會員、青年會員和終身會員,其中按照學術水平等因素又設立會士,即屬于普通會員的普通會士,屬于資深會員的資深會士,屬于終身會員的終身會士。普通會員資格保持10年之后滿足一定條件后就可以成為資深會員。會員按年繳費,而且標準每年都有一定的提高,如2013年普通會員、會士年費137美元(2012年是133美元);終身會員2055美元;資深會員年費69美元;學生會員年費34美元;青年會員年費69美元。
③1931年,APS與美國光學會、美國聲學會、美國流變學會、美國物理教師學會一起成立了美國物理聯合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AIP),當時共有4000余名個人會員,隨后又有美國醫學物理協會、美國天文學會、美國晶體協會、美國地球物理學會、美國真空學會加入。AIP以“促進物理學的發展與傳播,推動物理學為人類造福”為宗旨。AIP不僅是數字出版的先驅,而且還是世界上物理期刊最大的出版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