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
摘 要 針對非煤礦山安全標準化建設的實際情況,按照非煤礦山安全標準化考評要求,對非煤礦山安全標準化建設進行分析,指出礦山企業在安全標準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從而更好地把安全標準化建設融入到礦山實踐當中,提高礦山安全管理水平,杜絕事故的發生。
關鍵詞 非煤礦山安全標準化 存在問題 分析 建議
中圖分類號:TD79 文獻標識碼:A
非煤礦山安全標準化建設是礦山企業一項重要的基礎管理工作,具有動態性、長效性。早在80年代初期,全國地方煤炭系統在本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督下推行了煤礦標準化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全國范圍內地方煤炭企業事故率明顯下降,這說明標準化建設對保障煤炭安全生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至今煤炭行業標準建設工作為省級以上煤炭安全監督檢查部門準入企業從事生產條件之一,由此可見開展標準化建設的重要意義。近些年隨著我國非煤礦山上的迅速發展,相對的礦山安全事故也在不斷上升,盡管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控制治理措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但隨著非煤礦山的快速發展,非標準生產和無序開采導致的安全事故頻出不斷。直到2006年11月國家出臺了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標準化規范,從而非煤礦山企業進入安全標準管理軌道上來。但礦山企業安全標準化建設和各級安監部門監督體制仍然跟不上發展的需求,國務院在2010年出臺23號文件,指出在規定時間內必須實現達標,沒有達標的暫扣兩證和整改,整改后仍然未達標的建議地方政府關閉。2011年國家安監總局出臺104號文件,提出標準化建設思路和目標,到2013年底前所有非煤礦山達到三級標準化水平,2015年底前大中型非煤礦山達到二級標準化水平。由此可見國家把安全標準化建設工作提高到重要程度來抓。筆者參加本地區多家金屬非金屬礦山標準化驗收工作,現就礦山標準化建設軟件、硬件兩個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進措施。
1標準化建設軟件方面
軟件資料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紙質版東西,是標準化建設活動一系列內容的記載,又是安全生產活動指導、反饋和保障性資料,包含企業相關規章制度、規程、各類表單等。
1.1存在的問題
(1)內容文題不符,未進行深度分解。主要體現在內容脫離實際,缺少手段和措施。如第一元素安全生方針執行“是否有由最高管理者簽發的文件化的安全生產方針?”對這一問題缺乏必要的理解,首先最“高管理者簽發”“文件化”,很多礦山最高管理者簽發了但沒有形成文件,有的形成文件但最高管理者沒有簽發。再比如安全目標,有的礦山比較單一,只規定無重傷、零死亡目標,缺少培訓、設備實施、隱患整改、職業健康等目標。還有的礦山目標不明確,沒有量化。
(2)缺乏系統資料管理。文件資料未進行分類、無編號、無日期、無保存歸檔單位、無定期更新等。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陳舊,與實際已經不相符,缺乏收回報廢更新。
(3)資質單位評審報告提交后,未進行問題的持續改進。有的礦山進行完標準化評審就算告一段落,對評審過程中提出的問題沒有進一步制定措施。
1.2解決措施
標準化14個元素分為若干子元素,每個子元素又有很多問題,軟件應當從每個問題中逆行對應進行建立。同時深刻理解每個問題所涵蓋的內容意義,根據內容意義建立健全與其相對應的管理資料。如第五個元員工教育培訓,要建立培訓計劃、培訓記錄、培訓大綱、培訓內容、學時保障一整套文件。同時不能局限于一般的三級培訓,對法律法規、應急逃生、風險識別、事故報告也進行培訓。
建立標準化持續改進制度并予以跟蹤。
2標準化建設硬件方面
礦山硬件是對設計、規程的具體體現,是設計與規程的有機結合。標準化硬件建設涉及內容廣泛,其驗收標準主要依據安全規程,是對安全規程條款的詳細分解。對具體實際而言主要體現在作業現場、設備實施、生產工藝、風險管理、應急管理、安全投入、檢查等方面。
2.1存在的問題
(1)作業現場方面,主要體現標志、標識、警示不清楚,未注明應對各類災害的逃生辦法和路線,作業現場距安全出口距離沒標出。
(2)設備實施方面,保護不全、缺少防護、隔離等設施,淘汰設備不能及時更新,新設備在使用時沒有風險管理。尤其地下礦山缺少有效的通風設施,通風系統段短路,多數靠自然通風,局部積存污濁空氣。
(3)生產工藝落后,與規程及設計存在差異,應急變化、處理突發事件管理未及時更新,沒有針對性的培訓教育,作業規程不符合實際。
(4)風險管理方面主要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對本礦山在用關鍵設備和作業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進行評價,對周邊環境和已經采過的空區存在危險否不清楚,缺乏檢測評價。
(5)應急管理面窄,沒有全面展開,很多礦山注重于火災、水災的演練,缺乏諸如豎井墜罐、井下窒息、地壓災害等演練。有的礦山進行桌面演練,員工理解不深,缺乏實際能力。有的演練沒有專職救護隊和社會政府結構參加,實效不能印證。
(6)安全投入不足,財務未建立投入臺賬,安全費沒有使用記錄。
(7)檢查內容不明確,檢查周期和線路不清,例行檢查與巡回檢查沒有分開,專項檢查、綜合檢查層次混淆。
(8)職業衛生管理方面,現場缺乏足夠的衛生應急箱和應急措施,員工在上崗、離崗、換崗沒有進行體檢或體檢人數不足,對體檢資料缺乏分析。
2.2解決措施
礦山標準化硬件管理是一個動態性,但在一定時期內會保持相對穩定,礦山與礦山之間存在差異。同一個礦山在不同時間階段又存在差異,而且隨著礦山的開采,差異性越來越明顯,要想解決標準化硬件存在的問題需要從以下入手:
(1)提高對安全標準化的認識,是解決礦山標準化硬件途徑之一,只有認識到位,思想才能到位,思想到位,行動才能到位。
(2)注重標準化建設中的資金投入,只有足額資金投入及時到位,才能解決標準化建設中的一些硬件設施。
(3)加大培訓和宣傳力度,標準化建設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是全員參與,只有全員參與,提高整體素質,標準化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4)不斷尋求創新提高標準化水平。創新包括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知識創新。
3結論
礦山安全標準化建設是礦山企業推動安全發展,提高安全保障,創造社會和諧的基礎管理工作,也是礦山企業加強技術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主要途徑,正確認識和分析礦山企業開展安全標準化建設的重要意義,找出標準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做到持續改進,從而更好地實現安全生產,為社會創造效益。
參考文獻
[1] 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標準化規范 AQ2007.1-2006[S].
[2] 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 GB16423-20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