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明 張慧堅 胡小嬋 蒲金基
摘 要 基于SCI-E(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的數據,利用文獻計量學方法,統計分析1994~2012年SCI-E收錄菠蘿的相關研究文獻,探討國內外菠蘿文獻的文獻量變化與被引頻次、國家或地區分布、主要研究機構、作者、學科類別、期刊分布、語種、基金資助機構等。結果顯示:菠蘿研究發文量逐年增加,其中發文較多的國家為美國、巴西、印度等;發文量較多的機構為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巴西圣保羅大學、夏威夷大學等;最具有學術影響力的作者主要來自于美國和印度;其中以食品科學技術、植物學、農學等為主題的研究較多;論文在不同期刊中呈分散分布,但主要以食品工程雜志、農業與食品化學雜志、巴西果園雜志等為主要的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期刊;相關文獻的出版語言主要以英語為主,占89.88%;基金資助方面,巴西教育基金資助文獻最多,其次是巴西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位于第三。該文分析了菠蘿研究的總體狀況和發展態勢,為菠蘿科研工作者及決策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 SCI-E(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菠蘿;文獻計量學
中圖分類號 G256 文獻標識碼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Pineapple Literatures Based on SCI-E
ZHAO Junming1, ZHANG Huijian1, HU Xiaochan1, PU Jinji2*
1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CATAS, Danzhou, Hainan 571737, China
2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ikou, Hainan 571101, 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papers on pineapple derived from the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database in 1994 to 2012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with the method of bibliometrics. Several aspects of the related papers were discussed on the annual number of papers, language, the distribution of papers in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e main relate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distribution of journals, and the core autho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iteratures on pineapple increased from 2001 to 2011 anually, and the top productive countries are America, Brazil, India and et al.; The top productive institutions are Univ Hawaii Manoa, Univ Sao Paulo, Univ Hawaii, et al; The authors with high academic achievement are mainly from America and India.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Revista Brasileira De Fruticultura are the most active journals in this field; The main subject categories of published pineapple papers are Food Science Technology, Plant Science, Agricultural Science. The bibliometrics analytical results provide total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pineapple research, which may serve as a potential guide for future pineapple research.
Key words 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Pineapple; Bibliometry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4.01.035
菠蘿(Ananas comosus)學名鳳梨,也叫黃梨、番梨,是鳳梨科鳳梨屬多年生草本果樹,其果實是由眾多小果組成的聚合果。菠蘿原產于中、南美洲熱帶地區,是僅次于香蕉和芒果的世界第三大熱帶水果,商業化栽培種植于全球南北緯30°之間的90多個國家和地區[1-2]。疲蘿中不僅含有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C及E)、果糖、葡萄糖、氨基酸等營養成分,還有較高的藥用價值。中醫認為,疲蘿味甘、性溫,具有健脾和胃、解暑止渴、降壓利尿等功效,還是治療慢性胃炎、氣管炎的理想果品[3-4]。有關菠蘿研究的相關文獻也呈線性增長,采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開展文獻分析,以了解目前菠蘿研究狀況及前沿領域,對于把握該學科的整體發展趨勢具有重要作用。文獻計量學基于文獻事實,能從多方面多角度揭示學科的整體布局、發展方向和學科優勢,目前已廣泛應用于不同領域的學科分析[5-18],但目前尚未見到利用文獻計量學分析菠蘿研究狀況的相關報道。因此,作者利用Web of Science平臺中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數據庫,對1994~2012年收錄的有關菠蘿研究文獻進行了計量研究,從科研文獻產出的角度揭示菠蘿研究領域的發展態勢,以期把握菠蘿研究的整體發展狀況,從中尋找出新視角、新觀點和研究空白,為開拓新的研究方向、確定新的研究起點、提高研究效率和水平提供參考依據,從而使該領域研究者更有針對性地選擇相關核心著者的研究文獻,跟蹤其研究內容,發現其研究重點,減少重復勞動,避免盲目性。
1 數據來源與方法
利用SCI網絡數據庫Web of Science進行SCI擴展庫(SCI-E)的檢索。檢索式為:主題=(Pineapple*)OR主題=(ananas comosus*),入庫時間=1994~2012年,數據庫=SCI-EXPANDED。共檢索出菠蘿相關論文2 074篇,上網檢索時間為2013年4月24日。以此2 074篇論文作為來源數據,利用SCI-E的分析工具,分別從文獻量、語種、國家/地區分布、機構和作者的發文數、文獻來源出版物、語種、學科類別、基金資助機構等方面對檢索結果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研究。
2 結果與分析
2.1 SCI文獻量與被引頻次
1994~2012年SCI-E收錄世界菠蘿相關文獻各年載文量及被引頻次見表1。由表1可知,1994~2012年世界各國在SCI-E上被收錄的菠蘿主要相關文獻記錄總計2 074篇,被引頻次總計24 679次。2010年收錄的文獻量最多(229篇),占SCI收錄的11.04%,而1996年收錄最少(47篇),僅占SCI收錄的2.27%;1994~2006年,每年收錄文獻量變化幅度較小,2007~2012年文獻收錄主要呈不斷上升趨勢,收錄文獻量占SCI-E收錄的53.91%。各年被引頻次中,2011年被引頻次最多(3 963次),占總被引頻次的16.06%,而1994年被引頻次最少(9次),僅占總被引頻次的0.04%。
2.2 主要國家/地區發文量及被引情況
2 074篇文獻源自97個國家和地區。其中發文數量居前20位的國家或地區見表2。由表2可知,美國發文數量最多(375篇),占18.08%;巴西位居第二(371篇),占17.89%;印度位居第三(231篇),占11.14%;中國位居第八,發文79篇,占3.81%。在發文量前20 位國家中,總被引頻次居前 3 位的國家分別為美國(6 789 次)、德國(3 239次)和印度(3 132次),中國總被引頻次為523,位居第十四。篇均被引用頻次中,德國居首位,38.11次/篇;美國第二(18.10次/篇);英格蘭第三(16.76次/篇);中國第十六,僅6.62次/篇。所發文獻最具有影響力的前三位國家依次為美國、印度、西班牙。
2.3 文獻學科類別分析
2 074篇文獻共分布在130個學科上,居前20 位的學科類別見表3。前3位的學科依次為食品科學技術(588篇)、植物學(272篇)、農業科學(179篇)。其中,中國菠蘿文獻共分布在43個學科上,以食品科學技術、生物技術與應用微生物學、植物學等較多。
2.4 出版機構分布
2 074篇菠蘿文獻發文機構共有1 746個,共發表文獻2 051篇,占總文獻的98.89%。文獻機構結構見圖1。由圖1可知,1≤發文量<5的機構最多,為1 611個;發文量>60的機構為0。其中,載文量前20個機構見表4。由表4可知,排名第一的UNIV HAWAII MANOA(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發文49篇,所占比例為2.36%;排名第二的UNIV SAO PAULO(巴西圣保羅大學)發文48篇,所占比例為2.31%;排名第三的UNIV HAWAII(夏威夷大學)發文47篇,所占比例為2.27%。
2.5 文獻來源出版物分布
2 074篇文獻共被730個出版物出版,文獻收錄排名前20位的出版物共出版文獻519篇,占總文獻的19.19%,而其它710個出版物共出版文獻2185篇,占總文獻的80.81%。其中,《食品工程雜志》共出版文獻56篇,占總文獻2.70%,出版文獻數居首;《農業與食品化學雜志》共出版文獻50篇,占總文獻的2.41%,出版文獻數位居第二;《巴西果園雜志》共出版文獻49篇,占總文獻的2.36%,出版文獻數位居第三;其余出版物共出版文獻均低于40,所占比例均低于2%(表5)。
2.6 文獻語種分析
2 074篇菠蘿文獻涉及英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法語、日語、德語、漢語、意大利語、土耳其語共9個語種(表6)。其中,英語所占比例最高,為89.88%,葡萄牙語第二,為7.33%,其它語種文獻量均較少,所占比例共為2.80%。中國菠蘿文獻涉及英語、漢語2個語種,其中,英語所占比例為94.94%,漢語所占比例為5.06%。
2.7 基金資助機構
2 074篇菠蘿文獻中共有635個基金資助機構,共資助文獻830篇,基金文獻率為21.26%。資助文獻數1的機構較多,為533個,資助文獻數2~6的機構98個,資助文獻數為7~9的機構0個,資助文獻數為10以上的機構4個,共資助文獻數830篇(圖2)。前20名基金資助機構中,巴西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居首位,資助文獻數為31篇;巴西教育基金第二,資助文獻數為24篇;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文獻數為13篇,排名第三(表7)。
2.8 文獻作者分布及被引情況
文獻檢索結果表明,2 074篇文獻共5 883位作者,篇均作者數為2.84,發文量最多作者發文數為31篇。發文量居前 20 位作者共發文316篇,占總文獻記錄15.24%(表8)。其中7位作者來美國,5位作者來印度,2位來自巴西,2位來自日本,其他3位作者分別來自中國、古巴、馬來西亞。其中,THOMAS S發文量最多,為31篇,來自印度;HU J S位居第二,為23篇,來自美國。20位作者中,文獻被引頻次總計較多的均依次為MOHANTY A K,MISRA M、THOMAS S等。影響力較大的前3位作者依次為MOHANTY A K、THOMAS S、MISRA M。
2.9 文獻來源類型
文獻檢索結果表明,2 074篇文獻類型共分為12類,其中,ARTICLE(論文)文獻量最多,為1 934篇,所占比例為93.25%,PROCEEDINGS PAPER(會議文獻)、MEETING ABSTRACT(會議摘要)、REVIEW(評論)也占有一定比例,分別為3.13%、2.70%、2.27%。其它各種文獻收錄較少,僅占總數1.83%(表9)。中國菠蘿文獻類型共分為5類,其中,ARTICLE(論文)文獻量最多,為75篇,所占比例為94.94%。
3 討論與結論
利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對1994~2012年間SCI-E收錄的2 074篇關于菠蘿文獻進行了系統分析,其結果能夠較全面反映全球有關菠蘿研究的現狀。通過分析國家機構的發文量,以及個人的文獻產出及被引用情況,可以全方位反映出一個國家、機構乃至個人的學術水平和影響力,及其對科學發展和學術交流所起到的作用[18]。從國家、機構和作者的發文量和被引頻次來看,美國、巴西和印度等國家開展的研究較多,影響力也較大。中國發文79篇,占論文總量的3.81%,居第8位。說明在菠蘿相關研究中,中國學者也做出了一定貢獻,但與領先國家和機構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核心作者對于推動學科發展、開拓研究領域的深度和廣度起著決定性作用,根據普賴斯定律“統計年限內核心作者發表文獻數應達文獻總數的50%”可知,本文所選領域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對來源出版物的統計分析結果,可幫助中國的菠蘿研究者及時了解該領域的研究進展,掌握該領域的核心出版物,確定跟蹤研究的文獻基礎;同時還可以用于指導投稿,指導研究者盡可能選擇收錄相關論文量大、收錄側重與研究內容相一致的期刊,提高文獻命中率,有利于在該領域擴大研究成果的影響范圍,進一步提升中國菠蘿研究的國際地位。如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食品工程雜志),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農業與食品化學雜志),REVISTA BRASILEIRA DE FRUTICULTURA(巴西果園雜志)等期刊收錄的菠蘿研究論文較多,是國內相關研究者重點閱讀的期刊和著者投稿的重點選擇。
參考文獻
[1] 張惠云, 吳青松, 孫偉生, 等. 菠蘿黑心病研究進展[J]. 廣東農業科學, 2009(3): 94-96.
[2] 沈佩儀. 菠蘿皮中多酚類物質的提取、 純化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 南昌: 南昌大學, 2012.
[3] 張洪文. 果中驕子菠蘿[J]. 吉林農業, 1998, 12: 16-27.
[4] 葉光斌, 羅惠波, 王 毅, 等. 菠蘿果酒澄清及穩定性的研究[OL]. http: //www.cnki.net/kcms/detail/52.1051.TS.20130412.1413.
001.html2013-04-12.
[5] 鄔亞文, 夏小東, 職桂葉, 等. 基于文獻的國內外水稻研究發展態勢分析[J]. 中國農業科學, 2011, 44(20): 4 129-4 141.
[6] 趙慶齡, 路文如. 土壤重金屬污染研究回顧與展望--基于web of science 數據庫的文獻計量分析[J]. 環境科學與技術, 2010, 33(6): 105-111.
[7] 張宏梁, 肖 宏. 基于Web of Science的HIV感染文獻計量研究[J]. 第二軍醫大學學報, 2007(28): 531-537.
[8] 孫啟貴, 鄭 泉. 基于SCI數據庫的人類胚胎干細胞文獻計量分析[J]. 中國科技論壇, 2010(7): 156-160.
[9] 趙基明, 邱均平, 黃 凱, 等. 一種新的科學計量指標--h指數及其應用述評[J]. 中國科學基金, 2008(1): 23-32.
[10] 趙慶齡, 路文如. 中美土壤重金屬污染超富集植物文獻計量分析[J]. 中國農學通報, 2011, 27(04): 370-375.
[11] Behrens H, Luksch P. Mathematics 1868-2008: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Scientometrics, 2011, 86: 179-194.
[12] 史成穎, 周逸辛, 陳 華. 基于Web of science的茶學研究文獻計量學分析[J].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 2012, 39(4): 1-7.
[13] 袁玉花, 方 祥. 基于SCI的腸道微生物與健康文獻計量學研究[J]. 農業圖書情報學刊, 2011, 2(11): 71-74.
[14] 趙宏銘, 魏 穎. SCI分析工具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以腫瘤免疫基因治療技術為例[J]. 情報探索, 2007(7): 10-13.
[15] 金碧輝, 張 望, 周秋菊, 等. 中國科學: 進步與自信、差距與動力的聯想--2007年SCI論文統計分析[J]. 科學觀察, 2008, 3(1): 26-52.
[16] 潘 衛. 我國衛生技術評估文獻的計量學分析[J]. 醫學信息, 2008, 21(10): 1 794-1 796.
[17] 王 棟, 孫 艷, 孫金立. SCI分析工具在抑郁癥研究中的應用[J]. 第四軍醫大學學報, 2009, 30(22): 2 690-2 692.
[18] 汪 偉, 李洪軍, 李幼子, 等. 基于Web of SCI-Ence的吡喹酮抗藥性文獻計量學分析[J]. 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 2010, 5(8): 585-589.
責任編輯:葉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