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明
回球技術(簡稱單反)。理查德·加斯奎特和斯塔尼斯拉斯·瓦林卡還憑借著出色的底線單反技術殺入了美網公開賽半決賽。但最后進入決賽的兩名選手是納達爾和德約科維奇——兩名雙手反拍(簡稱雙反)。自從比約·博格和吉米·康納利稱霸網壇以來,雙反就成為通向巔峰的不二法門。在1974-1981年,博格奪得了11項大滿貫冠軍,他的成就影響了整整一代網球選手,特別是在那個時代網球拍材質很重的情況下,更讓雙反在網壇大行其道。
那單反技術是否即將銷聲匿跡?這也是法國名將艾米麗·毛瑞斯莫所考慮的,而她此前被認為是女子網壇擁有最出色單反技術的女選手。“對于單反的前景我相當悲觀。”這位前世界女子排名第一的網球名將說,“對此我感到遺憾,但這種技術的缺陷相當明顯。看看費德勒,他是唯一一個將單反缺陷彌補到如此小的選手。”
納達爾憑借他的雙手反拍高位提拉球給費德勒制造了大麻煩,他能擊敗瑞士人,這一技術功不可沒。在大多數人看來,單反已成了費德勒的“阿喀琉斯之踵”。美國著名教練尼克·博萊蒂耶里在六月份甚至說:“單反已經過時了。面對發球上網型選手,單反選手將會非常被動。如果費德勒想重歸BIG FOUR行列,除了改練雙反,別無他途。”
單反確實有著無法彌補的缺陷,他要求選手有極高點擊球精度和極為有力的手臂。如果單反選手在某個時段狀態不佳,他將很難彌補錯誤。而且單反選手的準備期要比雙反的更長,這對選手在比賽中提速會造成影響。“單反很難打出對角球。”退役的單反選手居伊·福爾熱說,“特別是接發球時很吃虧,當球反彈略高時,我就會陷入困境。”
面對發球高手,單反選手確實會非常吃力。“這意味著從第一拍開始,我們就處于了劣勢。”世界排名第17的單反選手吉爾斯·西蒙說道。隨著網球的發展,發球高手越來越多,接發球質量變得至關重要。“只有費德勒可以應付這樣的劣勢。如果你沒有他的眼光、天賦、移動速度,那你就沒法成為頂尖高手。在我看來接發球的問題是單反的命門。”
統計證明西蒙所言不虛,在21名曾占據過ATP世界排名第一寶座的球員中,有9人是單反選手。在最近8位世界排名第一的選手中只有費德勒一人是單反。在世界排名前50的單反選手有12人,他們的平均年齡高達29歲零9個月!
那么單反真的完全過時了么?并不是所有人都對這一技術嗤之以鼻。“這是種絕對經典的打球方式。”吉爾斯·西蒙說,“我們都夢想能擁有完美的單反技術。單反很自然、優雅同時也有些優勢。”“確實,我覺得如果我不是單反選手,職業生涯可能不會如此成功。盡管這一技術存在爭議,但確實很經典。”毛瑞斯莫說。
“那些經歷過高水平比賽的單反選手證明了這一技術的合理性。”法國網協地區發展部負責人阿蘭·索爾維斯說。“加斯奎特和瓦林卡即是例證,包括以前的毛瑞斯莫。它豐富了網球的比賽方式。”西蒙說:“單反讓我在攻守轉換的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同時也可以迷惑對手,隱藏我們在網前的意圖。比如瓦林卡和加斯奎特,在最后一刻對手都不知道他們想干嘛。”
“所以我并不覺得單反是一個過時的技術。”居伊·福爾熱說,“雙反也有它的劣勢,比如他要求雙腿的位置要更精確。”塞雷娜·威廉姆斯的教練帕特里克·穆拉托格魯曾是雙反球員,他也持這樣的觀點。“沒有什么慎人的理由證明單反會消失。特別是場地減速后。只是對于年輕人來說,單反回球需要他們付出巨大的努力,有時需要接受暫時降低水平……”如果說過去單反給年輕球手帶來了暫時的阻礙,現在更是如此。“一些選擇單反的有天賦的年輕人可能在和同齡人的較量中不占上風,但逐漸他們會取得一些優勢,很多單反選手都是大器晚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