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益文化培訓是一項重要惠民舉措,它能夠進一步的服務社會,豐富老百姓的生活。只有認清責任、確立目標、更新理念、創新方法,將培訓和活動進行有效的結合,才能進一步的加強公益文化培訓的效果,并吸引更多的人來參與文化、享受文化。
關鍵詞:文化館;公益培訓;服務文化培訓是文化館職能中的一項主要工作,在群眾文化建設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審美情趣和倫理標準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也隨之日益增長。群眾文化好不好,就看培訓和輔導,他是群眾藝術修養、知識獲取最直接的重要途徑;是為文化建設不斷輸入新的血液,為廣大市民提供學習藝術、提高文化素養、展示文化藝術風采的良好平臺。在新時期的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起到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提升文化館的服務效能、如何開展有效的公益文化培訓,值得我們思考?我想只要我們認清責任、確立目標、更新理念、創新方法,才能把更多的文化藝術奉獻給廣大人民群眾。
1新狀態下的公益文化培訓
文化館公益培訓過程中只注重培訓的數量而沒有注重培訓的質量,使公益文化培訓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文化館的培訓工作缺乏與群眾的溝通和交流,進而不能充分考慮群眾的實際需求,使公益培訓工作僅僅流于形式。其次公益培訓工作在實施的過程中。不能對藝術和文化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導致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另外,文化館在服務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不能為公益文化培訓提供有效的支撐。公益文化培訓工作需要貼近群眾,消除社會大眾和文化館之間的隔膜。通過公益性培訓的展開將文化活動進一步地融入到群眾的生活中去。最根本的措施就是文化館的工作人員要與群眾打成一片,結合環境資源優勢來展開各項公益文化培訓工作。文化館是我國文化工作有效展開的基礎,文化館中有著豐富的文化和藝術資源,這對于群眾的培訓工作有著輔助性的意義。公益文化培訓的展開能夠使群眾感受到文化藝術給自身精神層面帶來的價值和意義,掌握文化館發展的步調,進而實現群眾文化活動藝術性價值和水平的提升。在開展公益文化培訓工作的過程中要端正服務工作的理念和態度,并通過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水平的提升來構建業務熟練、思想意識先進和組織技能較強的工作隊伍。另外,我們還要確保服務工作充分適應群眾的需求,在培訓的過程中還要集中群眾的力量,并將其投入到培訓工作中去。
2如何開展公益文化培訓
2.1認清肩負的責任
《黨的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新時期要傳承創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文化事業的發展就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弘揚中華文化,建設和諧文化,從而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工作者要起到引導社會、服務人民、推動發展的作用,在發展文化的同時促進人類的全面進步,增強民族凝聚力。文化館是加強我國群眾文化建設的載體,隨著社會文化的不斷推進,文化館是傳播和推動文化發展的主要陣地,是承擔政府給予群眾提供文化服務的平臺,能夠為大眾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所以我們應該充分發揮它的作用,大力的挖掘它的文化價值。另外還要適時的舉辦高質量的群眾文化培訓、展覽和文化活動,面向廣大的群眾服務,進一步的肩負起文化館的責任,并充分發揮其重要作用。責是一種使命,我們的責任,在于傳播知識、啟迪智慧、陶冶情操、鑄造心靈,靠自身的知識、智慧、人格來影響廣大受眾。要履行這個責任,首先要求我們自身的修養,更需要有高尚的道德理念,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其次要有一個相對成熟的心智,必須很清楚地明白自己的身份、身負的責任以及將要完成的使命,這樣才能更好地為人類的文化創造與傳播。
2.2明確目標和理念
策劃培訓項目要以群眾的需求作為出發點,并借助獨有的載體來表現先進的價值觀和理念,最終收到良好的結果。我國最近舉辦的“最美愛心少年”就是把人物作為載體來弘揚我國傳統的思想美德,活動中選取的少年都是樂觀堅強、孝順父母的典范,它們堅強的形象感動了很多的觀眾。這個電視節目就能對群眾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行引導,這種生動的例子比單純的說教更有作用。公益文化培訓在策劃的時候就應該具有明確的目標、內容以及可能出現的結果。這就需要活動的策劃者站在一定的高度,并用長遠的目光來看待這個問題,并要結合群眾的實際生活,根據以往的經驗來進行決策。
2.3制定有效的方式方法
在培訓、輔導過程中,受眾是否有興趣,效果的好與差,往往和輔導者采用的方式方法有著直接的關系,對于提高效能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公益文化的培訓工作大多是開放性的,每個環節都可能出現多個溝通的對象,所以每一個對象之間都需要進行積極的溝通。雖然有些培訓已經成了固定的模式,但是還需要開展一定的協調工作。培訓的過程可能會出現理解或者行動上的偏差,這就需要通過組織、協調,充分考慮一些不確定的因素,以備預案。第二,在培訓輔導的過程中因受眾對象的不同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根據受眾者的求學目的、興趣愛好等因素來確定相應的培訓手段,包括項目選擇、制定方案、宣傳招生、實施培訓,每一個階段都有具體的目的任務,無論選擇選擇什么樣的方式方法,都必須從這些具體的目的任務出發。比如是傳授理論知識,那就可以選擇講授與討論的方法;如果是排練舞蹈,那就選擇口傳身授,反復練習,操作實踐等方法;如果是攝影、書畫,可以采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作品欣賞點評、示范和練習的方法。另外根據培訓對象的文化、職業、年齡等不同層次去選擇。不同的文化層次,對其認識程度也有所不同,年齡層次不同,對接受能力和操作能力也會不同。因此,輔導的方式方法是決定培訓輔導的關鍵所在。
2.4建立創新意識
“創新”是指現實生活中一切有創造性意義的研究和發明、見解和活動,但有的人說,堅持就是一種創新。我覺得創新,在于“創”,有了創造,必然就會有新的東西出現,前提是創造出來的產品要符合大眾需求,被大家認可。在當代社會,這個詞已被過度濫用,哪怕就是創造出來的產品不符合社會需求,只要是新出現的,就說是創新,種種誤區時刻存在著。那么文化更需要創新,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記得在八九十年代只要有文化活動,群眾都會積極地參加、觀看,而如今群眾的審美觀念大大提升,理念也有所改變,不參與沒有檔次的活動,不觀看沒有水平的演出、不參加沒有新穎的藝術培訓等等,已經把群眾文化享受提升到了更高水準,文化培訓不僅僅是簡單的服務,而是如何服務,現在很多地方都開展了公益文化培訓工作,但是很多的活動都存在模仿的痕跡,并且缺少一定的創新性。培訓工作的千篇一律會降低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導致培訓工作出現一定的問題。因為文化永遠不可能被單純復制化的機器所代替,它是一個個靈魂對世界的重新理解和探索。文化活動永遠是鮮活的,面對同一對象或事件,群眾會有各種各樣的反應,帶來不同的詮釋、好奇和興奮點。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捕捉各種信息,提升自身的閱歷,掌握社會變化的動態,豐富知識面,不斷汲取靈感并思考、探索并創造,接受智慧的各種挑戰,才能形成新的文化作品和產品,符合群眾的需求,那么就會吸引一大批群眾參與進來,并能提高公益文化培訓的效率,更好的推進文化事業持續發展,從而因此享有快樂和自豪。
群眾文化培訓、輔導是一項服務性、基層性、復雜性和繁瑣性的工作,而且所付出的努力也未必能被別人看到和認可。只有我們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明確責任,工作富有激情、有創造,不斷總結經驗,改變方式方法,滿足群眾文化需求,相信會取得輝煌的成就。作者簡介:王志明,寧波市文化館培訓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