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思嫻 賀思媛
摘要:鋼琴演奏中的緊張心理是每一位學琴者必須要經歷的一個心理過程。要克服緊張的心理就要學會放松,增強自信,運用正確的練習方法,掌握全面的演奏技巧,多在公共場合下練習等等,通過這些訓練會使學生的演奏更加完美。
關鍵詞:鋼琴學習;心理素質;演奏技巧鋼琴演奏和其他表演藝術一樣,演奏者平時練習的成果要在演奏的一剎那完美地表現出來。在這短短的時間里,是演奏動機、欲望、情感的表現與記憶、想象、控制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動的體現。演奏者的心理狀態直接影響著表現的效果,如何將心靈和身體與音樂相結合創造出完美的音響效果,一直是鋼琴演奏者們追求的目標。鋼琴演奏的過程是各種技能學習的過程,同時也是演奏心理的變化過程,是多種心理要素的協調活動。穩定的心理因素是成功演奏的必備條件。
1鋼琴學習對學生的心理要求
(1)具備演奏的自信心。在鋼琴學習中首先要具備和樹立的就是自信心。前蘇聯著名鋼琴演奏家亨利·涅高茲也在《論鋼琴表演藝術》中提到:“信心是放松的基礎,信心越大,技術上缺乏信心的情況就越少。”眾所周知,每個人的心理素質都是不同的,在公開演奏場合演奏時學生的心理素質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并不懼怕在眾人面前的鋼琴演奏,反而,人越多他的演奏欲望和自信心就越強,他就會感到高興、興奮,而適度的高興和興奮能夠使得演奏者彈的比平時更生動。但是有的人害怕眾人的注視,眾人的眼光對他簡直就是一種有形的壓力,彈起來拘束放不開,平時練習的成果在臺上就大打折扣。所以要抓住每一次上臺演奏的機會,對于心理素質好的同學可以加強和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而對于缺乏自信心和心理素質差的同學來說更要珍惜每一次難得的機會來鍛煉,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
(2)具備應變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平時要多登臺演出,多在人多的地方演奏。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積累更多的演奏經驗。有了豐富的演奏經驗學生在臺上的應變能力也就會隨之增強。匈牙利著名女鋼琴家安妮·菲希爾1985年在北京演奏貝多芬的《“黎明”奏鳴曲》有一段分解和弦,進行一開時她就沒有彈準,但是這位七十多歲的老鋼琴家憑著她豐富的經驗,很快就找到了和弦的位置,使整個演奏沒有減色。據說有名的鋼琴家別遼斯基在一次音樂會的演奏中忘記了原譜的音符,他只得在臺上即興演奏長達十分鐘之久,繞了很多圈子才把音符完全抓回來,他依靠演奏經驗使得演奏沒有丟失其完整性。
在演出過程中加強自己的應變能力首先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冷靜+自信+適度的興奮感,尤其在鋼琴演奏中,調動大腦在最佳狀態下進行有效的心理調節與控制,使自己排除一切不必要的心理負擔與障礙,完全沉浸在美好的琴聲中進行演奏。當然,演奏中通常會出現某些丟音或失誤,但這都是很正常的,學生不要因此就自暴自棄或是放棄整個演奏。在演奏過程中種種不可預測的情況會隨時發生,這就需要學生迅速而靈敏的應變能力,要求學生在出現問題之后更要積極地去調整心態憑借著豐富的演奏經驗及時挽救,以免造成殘局而不可收拾。
(3)具備較強的意志力。在演奏過程中,產生與和諧演奏狀態相悖的因素,通常稱為“雜念”。這些因素是多種多樣的,比如:一些學生很重視分數,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過分的希望拿到好的成績或者過多地考慮,反而會給自己施加壓力,而使得顧慮重重,失去常態。又如,在演奏過程中出現了停頓、錯音等小的失誤后而不能集中演奏,而放棄了整個演奏的效果。因此,在練琴過程中要學會排除“雜念”。認識到演奏過程中出現問題是正常情況,只要能夠堅持集中演奏,保持樂曲的完整性。這樣對演奏的效果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2在鋼琴學習中的不良心理分析
(1)自卑心理。鋼琴的演奏技術是相當復雜、艱深的,鋼琴作品也浩如煙海,學生每前進一步都要面臨種種困難,付出艱辛的努力。自卑與畏懼情緒一般是由于練習中的技術造成的,所以如何看待技術問題是非常重要的。自卑感強的學生處處感到不如別人,悲觀失望,在學習中遇到挫折就容易產生對鋼琴學習的畏懼感,即使是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務,也會輕言放棄。
(2)依賴心理。鋼琴教學一般都是“一對一”的形式。它的優點是有利于老師的因材施教,但也容易形成學生的依賴心理。學生信任老師是正常的,但學生的一切行動依賴老師,容易形成機械被動的教學,也影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此外,很多的學生對家長的依賴性也很大,練琴時也要家長督促,結果學習很被動,進步不大。
(3)心理障礙。演奏心理是指演奏者在演奏活動中的心理活動。這種心理活動是在實踐中發生的認識活動,是演奏者的才能、注意力、意志、音樂記憶、音樂思維、音樂聽覺、個性心理特點、審美心理表達等各種心理因素的統一。就我自身而言,演奏中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常常在學習,演奏或考試中“拋錨”由于心理過于緊張,失去了正常的演奏狀態,使音樂思維停頓,不能夠完整的表達音樂的意境。除技術不過關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演奏心理障礙造成的。
3鋼琴學習中心理訓練
3.1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1)增強學習的興趣。鋼琴具有很強的專業性,許多老師會認為鋼琴教學越專業越好。無論學生出于什么樣的目的,都應該按照專業化的要求。但是從學習的效果來說,并不能真正的完成任務,而過于專業的要求會使學生失去對鋼琴的興趣。因此,老師應以學生喜歡音樂,喜歡鋼琴為目的,來安排教學進程及要求,讓學生自然的接受之后再考慮引入較高的專業化要求。第一,老師應給學生選擇適當的教材,布置適當的作業。第二,鋼琴課應力求生動有趣,豐富多彩,讓學生在音樂中掌握技巧。第三,教學過程中老師應采取鼓勵,表揚的手段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選擇科學的學習方法。第一,學生要選擇合理的練琴方法:1)在練琴過程中無論是哪種方法都應該從慢練開始。2)同時學生的思想也要積極認真,手指的彈奏動作、指法、音量變化等都要按照譜面的提示彈奏要領來練習和體會,養成一種嚴格讀譜的好習慣。3)加強學生自身腦、眼、耳、手、腳等感官協調的配合訓練,使音樂技巧與表現融為一體。第二,要有科學的記憶法。科學記憶法包括:聽覺記憶、動作記憶、理解記憶等等。“聽覺記憶”是演奏者獲得音樂意義的主要門戶;“動作記憶”是以人們操作過的運動狀態或動作形象為內容的記憶;“理解記憶”是一種與積極的思維活動密切相關的記憶。
3.2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1)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學生常會在考試、演出中產生緊張的情緒,致使演奏效果大打折扣。產生這種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練習時不認真,表演時記憶力集中了,卻發現自己對樂曲缺少控制的能力,自然也就有緊張的情緒。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呢?第一,要集中注意就要加強意志力的鍛煉。積極主動的意志力能讓學生克服惰性,把注意力集中起來,在練習中遇到困難時,想象自己在克服它之后的快樂,積極投身于實現自己目標的具體實踐中,你就能堅持到底。第二,訓練聽力是集中注意力的最好辦法。“聽力”指接受聲音、分辨聲音的能力,聽力的培養與訓練可以說和訓練手指同等重要。練琴時學生應養成“用耳朵聽”的習慣,集中注意力,認真視譜,用耳朵聽自己的琴聲,一旦彈錯音能很快反應過來,主動糾正。這樣慢慢地學生的注意力就會集中起來,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
(2)學生要做出正確的自我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突出表現在對自身能力、演奏效果和技術難易三個方面:第一,對自身的評價。成功型的學生具有堅定的自信心,練習和演奏中積極主動,樂于接受別人的意見。喜歡公開演奏,不把學習鋼琴當作是一種負擔,而作為顯示自己能力的平臺。第二,對練習結果和演奏效果的評價。成功型的學生不介意自己在練習和演奏中的失誤和不足,他們看中成功,對于每一個成功都充滿喜悅。一旦遇到失敗時也能迅速調整狀態,從失敗的陰影中解脫出來。第三,對技術難易的評價。成功型學生樂于接受高難度技巧的挑戰。覺得這是對自身能力的肯定。他們喜歡彈快速,高難度的作品炫人耳目,能較客觀的看待難易問題,對比較容易彈的作品也欣然接受。
(3)學生對樂曲的分析,處理要有一個整體的概念。在學習鋼琴過程中,學生要認識作品,看清整個作品的框架、初步理解作品的結構、創作的時代背景、作品的音樂形象。使學生對所要學習和演奏的作品有一個總的概念和想象,然后在總體的基礎上不斷地去要求每個細節,完善整部作品。這樣,彈奏時學生才能夠做到心中有數,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只有學生對作品有了全面的剖析和認識,學生在彈奏時才能夠得心應手。
通過以上的分析和總結以及結合自身的學習經歷,筆者認識到了在鋼琴學習中對學生心理素質訓練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要想讓學生在鋼琴演奏過程中獲得最佳心態,必須在學習的各個階段克服各類不同的心理障礙,大膽參與到各類觀摩、演出和實踐中去,多增加學生藝術實踐的機會,在一次次的實踐中去體會過程與心得,并不斷地進行總結與交流、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比較自我感受來調整感覺,以便使學生對自己有一個客觀而準確的評價,從而加強自身的心理素質和心理調控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可以為學生的成功演出奠定堅實的基礎,也將會成為學生學習中的一項重要科目。參考文獻:
[1] 曹理,何工.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
[2] 賴景瓊.鋼琴演奏心理訓練.作者簡介:賀思嫻(1987—),女,寧夏人,碩士,北方民族大學音樂舞蹈學院教師,研究方向:鋼琴演奏與教學。
賀思媛(1984—),女,寧夏人,碩士,寧夏大學音樂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音樂理論與音樂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