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開顏
摘要:個性化服務通常被廣泛應用于經濟學領域,但近幾年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對信息需求的日益增大,且人們需求的個性化都需要圖書館做出相應改變,以適應日益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圖書館個性化服務逐漸被提出并應用到圖書館管理中來。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管理;個性化服務;網絡信息技術;信息需求多元化1開展個性化服務的必要性
網絡技術的發展及互聯網的普及,使以計算機與遠程通信技術為支撐的信息網絡得到快速擴張,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開始有傳統紙質逐漸轉向網絡電子形式,這就形成了紙質文獻與電子文獻競相發展的局面。相對紙質文獻,電子文獻無論是信息的時效性、更新速度還是獲取途徑的寬度都展現出巨大的優勢,因此傳統圖書館面對信息環境變化帶來的沖擊,必須重新思考并拓展信息服務的內容與模式來提高自身競爭力。在這種背景下,一方面發展圖書館數字化。另一方面提高服務水平,更新服務模式,引入個性化服務是圖書館生存和發展的趨勢。首先,傳統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是存在滯后性的,多以需求者滿足圖書館為前提,很少為單一客戶組織信息資源,因此,這種服務模式存在很大局限性,總是以公共化和平均化的服務形式存在,不能滿足不同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其次,高校圖書館的面向用戶不僅局限于教師,還廣泛服務于學生,同時教師之間以及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和層次性,因此他們的需求是有差異的,這就需要具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服務。再次,信息載體和資源的多樣性要求傳統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做出轉變,引入個性化服務以適應信息環境的變化,實現紙質文獻的“引擎搜索”。
2高校圖書館開展個性化服務的可行性
個性化服務需要強大的信息網絡及技術進行支持,同時在圖書館是數字化的發展趨勢下,數字圖書館也為個性化服務提供了支撐。信息環境下,現代網絡能夠滿足人們隨時隨地的獲取所需信息,這種信息獲取的方便化推動了個性化服務的發展,也為高校圖書館拓展個性化服務提供了保障。首先,網絡資源拓寬了高校圖書館信息的獲取渠道,為拓展個性化服務提供了信息上的支持。其次,網絡技術、信息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數字技術的發展與普及為高校圖書館拓展個性化服務提供了技術支持。再次,網絡環境及網絡信息已經觸發了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這種用戶需求主導性的個性化服務需求是高校圖書館拓展個性化服務的外動力。最后,針對高職院校而言,圖書館及用戶需求具有層次性、專業性的特點,為滿足不同性質用戶的需求,個性化服務具有強烈的可行性。
3高校圖書館基于網絡的個性化服務方式
(1)信息分類定制服務。對于圖書館數字化發展趨勢下的高職院校圖書館,信息分類定制服務通常指用戶按照自己獲取信息的目的與需求類型,在圖書館或者圖書館信息系統上定制個性化的需求信息,然后圖書館根據提交的個性化需求信息進行群分和細分,然后依據此分類信息針對性的對圖書館資料進行分類,形成多個資源和服務模塊。每個用戶的每次信息進行數字記錄,建立數據庫,以作為圖書館進行個性化服務的信息基礎。(2)信息推送服務。針對網絡浩瀚的信息資源,信息推送很好地解決了人們在網上盲目點擊和無目的閱讀問題,由于推送服務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可使用戶每次訪問固定的網站后就能獲得所需的最新信息,省時高效。針對網絡推送服務的優點,高職院校圖書館同樣可采取相似的信息推送服務,比如圖書館根據圖書館資料信息及用戶特點,由學科館員對各系部老師上門服務,通知系部專門負責老師每一期的新書目,和新進圖書的購買情況,幫助各系部開設教師閱覽室,把各系相應需要的一些圖書提供給他們,定期更換等。(3)個性化推薦服務。相對于信息推送服務來說,個性化推薦服務具備更深層次性和主動服務性。個性化推薦服務面向的用戶是個體性質,這些個體除具有共通性之外,還具有較明顯的個體性。針對這部分用戶,圖書館互動搜集這部分用戶的需求信息,制定有針對性的策略,定時主動的進行個體需求推薦。除以上主要的個性化服務方式之外,還可進行垂直信息服務,網上圖書預約、續借服務,交互式讀者咨詢服務,圖書借讀信息反饋與提醒服務、信息自主檢索服務等。
4開展個性化服務存在的主要問題
個性化服務經過研究和探索取得不錯成績,但相對來說,個性化服務仍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其發展和普及面臨著很多問題。首先,個性化服務需要強大的信息資源、技術及人力資源的保障,資金支持便不可避免的擺上臺面。其次,個性化服務完全鋪開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持,諸如信息數據庫的建立、信息索引、用戶信息集成等都需要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撐。再次,雖然多數高職院校對于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引入具有較高的投入,但對于開展個性化服務的觀念意識并不熱情。最后,個性化服務的用戶反饋必然涉及安全和隱私問題,相對于傳統紙質信息形式,以數字技術為依托的用戶隱私和信息則面臨更為嚴峻的考驗。
5基于教育輔助功能的圖書館個性化服務方向
(1)引入帕累托原則。帕累托原則又稱不平衡原則,是指在投入與產出、因和果之間存在不平衡關系。研究表明,通常一個小的誘因或者投入,往往會獲得大的結果或產出。將這一原則運用到高校圖書館個性化服務中來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從人力資源理論看,以處于20%的少數業務骨干重點管理,帶動其他人員。在學科館員配備上,培養素質突出者成為中堅力量,帶動其他館員共同進步。其次,個性化服務的用戶上,選擇具備較高學術水平、研究能力和發展潛力較為突出、能為學校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最為重點服務對象。最后,在資源配置上,為高價值讀者配備圖書館資源重點導向,對這部分讀者進行資源配置傾斜。(2)建立質量反饋體系。對服務行業來說,質量反饋是個性化服務進一步發展完善的基礎,因此,要想是高校圖書館個性化服務具有長遠性和競爭性,必須建立質量反饋體系,時刻把握用戶需求信息及用戶體驗度,將這些反饋信息作為進一步提高個性化服務質量的重要依據。(3)建立用戶信息庫。就目前的信息環境來看,基于網絡世界的用戶信息需求的發展和變化是十分復雜的,對與信息提供者來說,并非所有的信息服務都有必要做到個性化,過于分散的個性化服務既會增加服務成本和管理的發展程度,也不利于用戶選擇。因此,建立用戶信息庫是高校圖書館做出個性化服務決策的依據和基礎。完整的用戶信息數據庫系統能夠是高校圖書館的個性化服務長期保持較高的水平。(4)加強與院校的緊密合作。基于用戶信息需求的圖書館個性化服務需要大量的圖書館信息資源最為依托,單個院校圖書館的信息儲量畢竟有限,從分析學上來看,有限的信息資源不足以滿足用戶無限的信息需求變化,因此,加強與其他院校圖書館之間的緊密合作,一方面可以拓寬圖書館信息資源,為圖書館個性化服務提供信息支持。另一方面,還可拓寬用戶范圍,最大限度的發揮圖書館信息資源的作用。除此之外,通過院校間機密的合作,可更為全面的獲取用戶需求信息,便于建立更為全面的用戶信息數據庫,為個性化服務提供信息支持。參考文獻:
[1] 張崢嶸.我國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趨勢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0(10).
[2] 韓海濤,宋智軍.面向和諧校園建設的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8(2).
[3] 李媛.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的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