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
摘要:大千世界,奇珍異寶層出不窮,爭奇斗艷。它們或材質美到極致,或藝術造型登峰造極,或制作工藝巧奪天工,直叫消費者嘆為觀止。本文將從幾個方面談一談筆者對寶石綜合評價體系的探究。
關鍵詞:寶石;綜合評價體系;探究寶石的種類紛繁復雜,僅自然界發現的礦物中可做寶石的材料就超過200種。不同的寶石品種有各自的特點,其評價方法也各不相同。雖然寶石的美是多角度的,但關于寶石的評價也并非無規律可循。本文從以下方面闡述筆者對寶石綜合評價的觀點。
1寶石的品種、材質來源及改善方法評價
一塊寶石的價值,首先需要考慮其寶石品種、寶石材料的來源,以及材料加工的方式。這是對寶石進行綜合評價的前提。寶石品種的稀有性以及影響其材質質量的多種因素。一般認為,寶石材質質量評價由顏色、透明度、光澤、純凈度等因素構成。這些因素相互彌補又相互襯托,當上述因素都恰到好處時,寶石才能光彩奪目、美麗絕倫。(1)寶石品種的稀有性。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寶石品種的稀有性使得寶石被分類為高檔、中檔和低檔,因而出現了“寶石之王”“五大珍寶”“中國四大名玉”等分類。這些分類體現了寶石的品種價值。寶石品種的稀有性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生變化。例如,最初僅見于歐洲大陸的寶石紫晶,被人們視為珍寶,但當在其他國家大量發現以后,價格大跌。需要說明的是,寶石品種的稀有性與其價值并不是絕對的正比關系。例如,一種名為“翠榴石”的寶石極其美麗,但因其過于稀有,受眾小,認知度不夠而使其價值不高。(2)寶石材料的來源。寶石材料的來源是指寶石本身是天然產出還是人工生產。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很多自然界出產的寶石現在可以工業化生產,且質量明顯高于天然出產的寶石。一般來講,天然出產的寶石價值要高于人工生產的寶石,消費者在消費的時候也更傾向于天然寶石。天然寶石具有稀缺性,可用于投資、收藏,而人工寶石則不然,某些消費者甚至將人工寶石視為假寶石。因此,考慮寶石材料的來源對其價值的評價是非常重要的。(3)寶石材料的改善。寶石的改善是指用于改善珠寶玉石的外觀、耐久性或可用性的所有方法。可進一步劃分為優化和處理兩類。優化是指傳統的、被人們廣泛接受的各種改善方法,如熱處理紅寶石、瑪瑙的染色處理等,這些方法不影響寶石的材質價值。處理是指非傳統的、不被人們普遍接受的各種改善方法,如染色處理翡翠、輻照處理藍鉆石等,這些方法影響寶石的材質價值,評價時需要注意。
2寶石的材質評價
(1)寶石的顏色。寶石中的顏色評價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一是無色寶石的顏色,一般是越“白”越好。例如,對開普系列鉆石顏色的要求是越白越好,黃色調的出現使其價值降低;二是有色寶石的顏色,應符合濃、陽、正、和的標準。三是多色珠寶玉石,各種顏色要強烈并對比鮮明,如獨山玉中的劉關張、翡翠中的福壽祿。寶石顏色的評價還需要考慮寶石的多色性對顏色質量的影響。評價這類寶石的顏色以臺面朝上觀察的結果為準。(2)寶石的純凈度。寶石的純凈度的質量評價是指寶石內部包裹體的數量、大小、位置、對比度等對寶石價值的影響。寶石包裹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與寶石在成分、結構、相態等方面存在不同的物質,如:鉆石當中的石榴石、綠泥石等礦物;另一類是寶石的結構特征和物理特性的差異,如帶狀結構、色帶和解理等,如藍寶石的色帶,祖母綠的解理等。一般來講,寶石越純凈越好,內部的包裹體越少,對寶石的影響越小越好。需要注意的是,有時包裹體的存在可以增加寶石的價值。當寶石內部的包裹體形成人物、山水、花鳥等圖案時,被稱為“風景石”“水草石”等,其價值可比沒有包裹體更高。比如著名的瑪瑙切片石。當內部包裹體的存在使寶石可形成貓眼、星光等特殊光學效應時,其價值也更高。比如極為罕見的星光紅寶石。(3)寶石的體量。寶石的體量是指寶石的體積、大小或者重量對其價值的影響。一般來講,在顏色、凈度等質量相同或相近的情況下,寶石體積越大也就是重量越大,則其價值越高。例如,在顏色、凈度、切工相同的情況下,鉆石重量越大,與其價格呈幾何倍數增長。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玉石制品的價值不受重量的嚴格限制,如翡翠、和田玉。(4)其他因素。影響寶石價值評價的因素還包括寶石的特殊光學效應、寶石的光澤、寶石的發光性以及寶石的耐久度等。寶石的特殊光學效應可增加寶石的價值,對其進行質量評價時應注意。寶石的特殊光學效應包括:貓眼效應、星光效應、變色效應、變彩效應等。寶石的光澤是指寶石表面反射光的能力。“珠光寶氣”充分體現了光澤對于寶石材質質量的影響。寶石的發光性是指寶石在紫外線的照射下發出可見光的現象。寶石的耐久性是指寶石應具有一定的硬度、韌性和化學穩定性等。在評價時應考慮。
3寶石的工藝質量評價(創作藝術美、雕刻工藝美)
寶石的工藝質量包括寶石的造型設計和制作兩方面內容。對于單粒單晶寶石來講,造型以刻面型切工為主,造型變化小,其工藝的質量主要體現在制作的精度方面。對于多粒的單晶寶石組合來講,除了考慮單顆粒寶石的切工質量外,寶石組合的整體造型、鑲嵌工藝、顏色過渡等也是評價工藝質量的重要因素。對于多晶體的玉石來講,藝術創作的題材、表現手法、雕刻技法,對創作藝術價值和雕刻工藝價值可以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1)設計造型。多晶體玉石的設計質量評價包括主題及創意創新、文化寓意、瑕疵的去除或利用、俏色利用、整體造型幾個方面。玉石雕刻的創作主題十分豐富。它可以是中式傳統題材,如神話傳說、宗教典故等,可以繼承和發揚傳統。它也可以是西化現代主題,如現代生活、重大事件,能夠貼近生活,關注情感,符合時代要求。主題及創意的評價標準是主題表現突出、創意獨特,構思新穎,在創意與技術上具有突破性的創新。玉石雕刻品文化寓意隨題材的變化而多樣。中國有幾千年燦爛文化,有大量的神話傳說、歷史故事、佛門法事、名人雅客、詩詞文學、戲劇舞蹈等文化題材可供玉石雕刻運用。文化寓意的評價標準是創作主題的人文歷史價值高,命名規范,表意精準,文化內涵豐富,揭示人性、自然之美,表達人類對幸福、自由的渴望與追求,以及對罪惡淵源的揭露與批判。瑕疵的去除或利用以及俏色的運用,是玉石工藝中獨有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一項難度極高的技藝。瑕疵的存在、顏色的多變,使玉石雕刻充滿了不確定性。巧妙地去除或利用瑕玼,色彩搭配精致,俏色巧妙是評價的標準。玉雕設計的整體造型評價標準是品相優美,造型完美,結構合理,比例協調,視覺愉悅感極強,整體美觀度極高。(2)制作工藝。寶石的制作工藝評價對于單晶寶石和多晶玉石來講有不同的地方。單晶寶石的琢型主要是刻面型,其制作工藝評價可參考鉆石的切工評價,主要從比率和修飾度兩個方面進行分級評價。單晶寶石的制作工藝評價還應考慮加工對寶石的多色性對顏色質量的影響。例如,顏色過深或過淺的剛玉寶石,切割時應使其最佳顏色在臺面上展現出來,并應避免其臺面出現多色性;加工的琢型對耐久性、特殊光學效應的影響。多晶玉石的制作工藝評價主要包括線條與造型、工藝技術、工藝難度、工藝量等方面。玉石的制作工藝要求線條非常流暢、造型很好、題材、玉料和作品形態設計高度匹配。工藝技術要求工藝優異,技藝精湛,細微之處見工出妙。雕刻技法豐富,細膩的寫實,浪漫的寫意,互相結合、呼應,藝術表現力強。另外,工藝的難度,手工量的多少也是評價玉石制作工藝的標準之一。
4小結
寶石的綜合評價體系的建立,是寶石行業發展的需要,是提升寶石品味形象的保障。寶石的綜合評價體系的建立,對消費者全面認識寶石、喜愛寶石、消費寶石有重要的意義;對于規范珠寶市場,完善珠寶定價體系,也具有深遠的影響。參考文獻:
[1] 張蓓莉,等.系統寶石學[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6.
[2] 于海燕,雷威.珠寶玉石鑒賞系統化探索[J].中國科技信息,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