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嘉黎
摘要:服裝設計是一種從構思到完成設計的全部過程。設計師通過工程學、文化學、色彩學、美學、市場學和材料學等對設計的平面效果圖進行繪制,并按照圖樣進行制作。隨著后現代主義不斷發展和滲入,人們對服裝的風格、穿著理念都有較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后現代主義發展及特點,研究后現代主義對服裝設計風格、服裝色彩、服裝材料的影響。
關鍵詞:服裝設計;后現代主義;風格;色彩;材料服裝設計是服裝設計師創作思路的重要體現[1]。設計師通過對設想、構思資料的收集和分析,確定設計方向及方案,明確服裝的造型、面料、風格、搭配和主題等,最終制作成成品。隨著社會時代的不斷進步和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設計師的設計思路也不斷拓展,時代的歷史古跡、高山流水、民族風情、蟲魚花草和音樂舞蹈等都可以成為設計師的創作靈感。后現代主義是在西方文明歷史的不斷發展中逐漸形成的,在現代主義的基礎上加入一些新的裝飾或修飾形成新的視覺效果和心理效果[2]。
1后現代主義發展及特點
20世紀60年代,西方哲學和建筑學率先提出后現代主義,與功能主義、國際主義不同,后現代主義主要體現了裝飾性,并打破了功能主義傳統設計觀念的制約,形成了較新的設計觀念。后現代主義崇尚變異性和開放性,新型的材料、電子科技和新能源都是設計師的創作靈感。因此,后現代主義具有極大的震撼性、奇特性。70年代是后現代主義快速發展的時期,80年代發展成熟并對文學批評、服裝設計、政治學、教育學和心理分析學等領域產生巨大的影響[3]。服裝設計中的后現代主義以逆向思維為主,改變了傳統的服裝設計原則,如秩序、比例、統一、調和等,以多變、怪異、多元化的表現手法和設計觀念對服裝進行設計,形成具有后現代主義特色的服裝。后現代主義下的服裝設計也對人們的審美觀造成一定影響,人們逐漸由傳統意義上的筆直、對稱等觀念向混搭、個性等轉變。服裝的內長外短、內衣外穿等都是后現代主義特色服裝的體現。
2后現代主義對服裝設計的主要影響
結合以上對后現代主義發展及特點的分析,以下從服裝設計風格、服裝材料和服裝色彩三方面分析后現代主義對服裝設計的主要影響。
2.1對服裝設計風格的影響
在后現代主義影響下,服裝設計風格由單一化逐漸向多元化發展。風格多元化體現在服裝元素、服裝主題和人性化展現三個方面。(1)服裝元素可以分為外輪廓元素、內輪廓元素、色彩元素、圖案元素、材質元素、工藝元素和裝飾附件元素七種。外輪廓元素是指服裝的基本外部造型,傳統設計下的外輪廓元素主要分為A型、S型和O型等,在后現代主義下,逐漸形成了不對稱型、繭型等,改變了人們對傳統服裝造型的觀念。提花、印染、刺繡等是傳統的圖案元素,很多設計師通過日常觀察和對傳統圖案的再創造,形成人字紋、花卉紋樣及字母紋樣等多種圖案,豐富了服裝圖案元素。(2)在后現代主義影響下,服裝主題發生了較大變化,很多設計師將魔方、撲克牌、亮片、鉚釘等融入設計中,形成了個性化、朋克風的服裝主題,深受年輕消費者的喜愛。(3)后現代主義服裝設計中,堅持以人為本,追求人性化的設計理念,以此展現服裝的形式美感、裝飾美感,突出服裝功能和自由性的特點。日本著名的服裝設計師為了便于穿著者衣物收藏和搭理,設計出以褶皺為主的一系列服裝,造型流暢,服裝結構較為簡單,對穿著者的身材沒有要求和限制,受到廣大女性的喜愛。
2.2對服裝材料的影響
很多設計師運用逆向思維和解構思維,將服裝上設計出形狀各異的洞,故意的將服裝反面省道線、褶裥線等外露,將褲邊進行磨損、撕裂,形成毛邊,顯示出服裝的神秘性和個性化。少數設計師對風格迥異的服裝進行搭配、創造,如將蕾絲旗袍與黑色長靴相搭配,將紗、紡等質地輕薄的面料和具有重金屬韻味的流蘇、鉚釘腰飾相搭配,形成混搭效果。現代主義影響下的服裝設計產業,服裝生產形式發生了重大改變。由傳統的單件訂做形式轉變為大批量流水線作業。服裝產業工業化的不斷發展對人們的生存環境、生態平衡和能源等造成嚴重危害。隨著后現代主義不斷涌入,設計師開始加強對材料環保化和服裝環保化的研究,設計時利用生活垃圾、工業碎屑等進行構思、制作,形成了具有個性化、環保化的服裝,并逐漸被消費者接受和喜愛。70年代國外設計師通過對鎖鏈、別針、衣服碎片等的重新利用創作出一系列服裝。國內設計師也跟隨時代發展腳步,利用蕾絲、廢舊報紙、包裝袋等制作出晚禮服,并贏得了廣大環保消費者的喜愛。
2.3對服裝色彩的影響
色彩元素是服裝對人們造成視覺沖擊的重要表達。隨著后現代主義不斷深入,很多設計師逐漸嘗試相反色相色彩的和諧搭配,以此形成獨特的視覺效果,并從日常生活中尋找色彩,比如將象征泥土的黃褐色,象征環境的藍白相間條紋等融入創作中。設計師甚至將相反色相互搭配,如紫色和黃色、綠色和紅色、藍色和橙色等,通過相反色之間強烈的對比,對人們的視覺造成極大的沖擊力,形成獨特的服裝風格。著名的服裝設計大師加里亞諾在女裝設計中大面積、大量的運用大紅色、中綠色、枚紅色、中黃色及湖藍色,利用格子紋、條紋等圖案的相互重疊及分隔形成前衛、時尚、雍容華貴的服裝風格,對人們的審美觀念造成沖擊和影響。在傳統現代主義下,設計師為了展現男性穩重、深沉的特點,在對男裝進行設計時大都運用黑色、灰色、藏藍色等深色系,以此體現設計目的和設計構思。但在后現代主義影響下,男性服裝逐漸向個性化、鮮艷化方向發展,大紅色、枚紅色、天藍色和明黃色都被運用在男裝設計中,年輕男性結合自己的實際需求可以選擇不同顏色的服裝,以此展現陽光、活潑的一面。男裝設計色彩的這一變化仍然影響著男性運動裝、休閑裝的設計理念。
3結束語
服裝設計不僅要滿足時尚、美觀等審美要求,還應當賦予服裝一定的價值觀,具有一定的穿著意義[4]。每一次社會時代的變化和藝術的創新都會對服裝設計造成一定影響,引起服裝設計的一系列變革[5]。隨著服裝設計產業的不斷發展和與西方藝術文化的不斷融合,越來越多的服裝設計師在設計時受后現代主義影響,對具有現代主義的服裝進行裝飾和修飾,形成具有后現代主義特色的服裝系列。筆者查閱了大量的相關資料和文獻,從后現代主義發展及特點、對服裝設計的主要影響兩方面研究后現代主義對服裝設計風格、服裝材料及服裝色彩的影響,供廣大學者參考。參考文獻:
[1] 丁煒鵬,孫冬,諶戡,賀傳婷,王建偉,費芳芳.后現代主義思潮影響下的創意服裝設計[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4(14):4546.
[2] 孫莉,江虹,徐燦,李雋昱,丁汀,宋麗,趙冰心,曹曉彩,黃琳慶.后現代主義思潮對90后大學生的影響研究[J].學理論.2013,12(12):4243.
[3] 諶戡,賀傳婷,呂瑞雪,郭曼英,曾素根,王奉清,秦德清.淺談后現代時期服裝設計的游離性與邊緣性[J].中國科技信息.2013,18(19):4748.
[4] 鄭歡,聶艷梅,湯紅艷,丁煒鵬,孫冬,袁斌,馬景洋,師志虎,李永斌,韋雅莉.后現代主義理論對體育審美教育的影響[J].才智.2012,10(12):6566.
[5] 付晨薇,楊佳欣,王軍,劉俊濤,邊旭明,楊劍秋,沈鏗,黃惠芳,潘凌亞,沈福實. 后現代主義服裝設計面面觀[J].大眾文藝.2012,12(1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