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版足球游戲中,張稀哲不是一個很好用的球員,即便虛擬世界中我執教的只是女王公園巡游者,但這個23歲的年輕人也爭不到主力位置。吊詭的是在現實的人生中,如今等待他的是來自狼堡的邀約,那是連續兩個賽季排行德甲前列、新賽季歐冠資格光明又樂觀的強隊。這樣的境況放在中國球員闊別歐洲五大聯賽數年的背景下,想一想都是醉了。
但醉過之后,沒有理由懷疑足球游戲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更不可懷疑天上絕無可能掉大餅的生活經驗。從德國人到中國人,總是有一小部樂觀主義者堅持張稀哲是憑實力走向德甲,但如果真信了,就未免圖樣圖森破了。
生意就是生意。對于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在剛剛開始迷戀足球游戲的那些年,每開一個歐洲聯賽的新檔,我都要買下一些中國球員,理由倒是很單純,這是一個球迷在虛擬世界里恪守的樸素愛國主義。但后來才知如果是奔著打造豪門的目標而去,揮霍捉襟見肘的轉會費,如此做法實在是“錢少,人傻”。小球會的經理空談崇高是奢侈的,好的生意才能支持卑微的生存。
說張稀哲是商品,或許不太中聽,但德國人促成此次轉會,與競技沒有半毛錢關系。在沃爾夫斯堡陣容里,適合張稀哲的位置上不但不缺人,而且冗員眾多,德布勞內、維埃里尼亞、佩里西奇、洪特、克利赫等一串歐洲一二流強隊的正印國腳在拼殺主力機會,旁邊還有阿諾德這個比張稀哲更年輕的德國U21主力球員虎視眈眈。縱然張稀哲在中超這一平臺游刃有余,但德國人揚克爾早就言明:中超,不過德丙水平。
考慮到張稀哲轉會的推手非是狼堡主教練黑金,而是德國大眾公司,我們的心態或許會平和一些。今日的張稀哲無非是當年李鐵和李瑋峰的翻版而已。就像如今歐洲所有的奢侈品店都要配備中文導購一樣,許多財政并不太健康的歐洲球隊以及背后深陷財政危機的贊助商更需要一名中國球員,至于這名球員姓張姓李,板凳不會有不同的感覺。
記得許多年前,孫繼海、楊晨等一批中國最優秀球員集體登陸歐洲,有心情振奮的中國足協官員豪言,隨著越來越多中國球員征戰五大聯賽,中國足球的春天就要到來了。可惜事與愿違,多年之后,日韓球員已成批量占據歐洲各級聯賽的主力位置,但中國球員卻闊別歐洲主流聯賽至今,結果,中國足球想不從東亞四強降格至東南亞四強都不行。
當然,對于尚屬年輕球員的張稀哲,能夠走出去,終究還是好的。按照對于中國足球大環境“你我都懂的”心照不宣,我們都希望這樣難得的優秀年輕人能盡早去歐洲磨礪,而不是在中超的大醬缸里消磨。
哪怕在很長的時間里只能踢一些預備賽,只能為進入大名單而努力,但至少從此進入了真正的職業化體系,有天賦,如果再有勤奮,未必等不到機會。況且,即便大眾公司是出于商業目的促成這筆交易,也不全是壞事,畢竟一個能夠得到上場機會的張稀哲,才能讓贊助商在中國的商業利益最大化。
能夠混成隊友楊晨那樣固然好,淪落成老鄉蒿俊閔也不是最受傷,不同的德甲經歷固然與兩人所處球隊檔次不同、面臨挑戰的強度不一有關,但語言與適應能力也非常重要,后來的年輕中國球員自下定留洋決心伊始,就該懂得語言和技術同等重要。
去年,恒大在亞洲橫掃日韓,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中國球迷,但卻少人關注被恒大橫掃的日韓足球寧可倒貼,也要將最優秀的年輕人送至歐洲。當中國足球為一座亞冠自得不已之時,鄰居早已認為惟有國戰才有價值。
張稀哲尚需努力,理想異常豐滿,現實總是骨感,但作為有天賦的年輕人,有本事,就真的不要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