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化的今天,“積極才能在競爭中勝出”的美式思想成了全世界的標準。然而,事實上,悲觀情緒也造就了一大批成功人士,他們與眾不同的思路和“未思勝,先思敗”的悲觀情緒,使他們最終取得事業上的成功。
害怕投訴早做預防
不想出人頭地,喜歡呆在角落,對未來不抱希望,夢想是早點死去——某位奢侈品牌的女店長有著如此悲觀的思想,卻深受顧客信賴,與五名下屬創造了傲人的業績。她說:“我不希望客人買完東西后說‘買的時候沒聽說這一點’,接待客人時我會把產品的所有缺點都告訴他們?!?/p>
她的店里有一款售價15萬日元的羽絨服。產品雖然高級,卻存在某些問題。由于制造工序的關系,穿上之后羽絨服會鉆絨。此外,由于縫的線過細,衣服很容易被扯破,打理起來需特別留意。
如果她把銷售額放在第一位考慮,可以選擇不向客人說明這些情況。但是,她擔心客人會因為未能事先了解產品缺點而投訴他們,影響商店的口碑,導致店鋪整體的信用降低。
“那些投訴我們的客人對我們的產品抱有很高的期望值,由于那份期望遭到破壞,他們才會投訴。如果客人抱有十分的期望值,我就會報以十分的認真,早做預防?!?/p>
她原本就不善交際,步入社會之后,現實讓她益發消沉??吹酵聦ι纤韭豆堑陌⒄樂畛?,她覺得自己怎么也做不出那種事,還不如早死的好。三年前,她跳槽到現在的公司擔任店長。她告訴下屬:“千萬別急著把東西賣出去,一定要把商品的方方面面介紹給顧客?!备羧钗寰陀蓄櫩蛯λ硎靖兄x:“幸好你們把這些情況告訴我了,不然我買回去就會后悔的?!?/p>
店長覺得她事業的成功正得益于消極的思想。一般來說,人們認為樂觀是好的,悲觀是壞的,書店里擺著成排的增強自信的書籍,人們極力稱贊積極的思考方式。精神科醫生香山利佳認為:“在全球化的今天,‘積極才能在競爭中勝出’的美式思想成了全世界的標準,在日本也得到了廣泛傳播,大家根深蒂固地認為不能退縮?!?/p>
常常做好最壞的打算
有人卻對“積極為佳”的風潮潑了一盆冷水。
《優化工作的消極思考法》一書作者金兒昭斷定,越是有能力的商務人士,越容易因為小事煩惱不已。金兒先生是全球第一大聚氯乙烯樹脂廠“信越化工”的顧問。38年來,他先后擔任過財務和經理,因為優秀的工作能力而被人們稱為“傳說中的經理”。然而,在書中他自稱“日本最消極的人”。
據說他常常被上司批評,每次他都十分苦惱,認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金兒先生列出了四點消極思想的自檢方法:
(1)總覺得事情會向不好的方向發展;
(2)遇到煩惱和失敗時會長時間悶悶不樂;
(3)從不夸大自身的能力,保持謙卑的姿態;
(4)反復考慮有風險和自己擔心的事情。
金兒先生認為消極的思想有助于事業的發展:“工作中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麻煩,能不能預見風險取決于一個人的想象力。性格樂觀的人往往會忽略風險,消極的人卻會在頭腦里描畫各種情況,經常做好最壞的打算,制定預防手段和應對措施,最終取得事業上的成功。”
因為害怕,所以努力
一位傳媒界的女科長極力主張:“日常工作中,想象一下陷入困境時的對策絕對有必要。”
她現在就職于管理部門,以前擔任過生活信息雜志烹飪欄目的編輯,那時候她不斷想象著最糟糕的情況應對工作。她會事先準備好可搭配任何料理的白色盤子;采訪挑剔的美食家時,為避免出現因電車晚點而遲到等“危機”,她總是提前半小時到達約定的地點。她說:“我羨慕那種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的性格,可事實上我總是想象負面的情形,也正因為這樣,我才能做好多方面的預防工作。”
手機里的三百條記錄
成功應聘到大型傳媒企業的某大四男生說:“哪怕只有1%的失敗可能性,我也會惶惶不安?!?/p>
他一直認為自己的學習成績和體能都比不上周圍的人,這樣的他不可能被傳媒界所接受,但他還是想挑戰試試。每制作一份求職簡歷他都要花費近一周的時間。應聘理由、上學時候努力過的事情、想成為什么樣的新聞記者……即便應聘同一崗位,簡歷上的這些內容也不能一概復制,他不斷地修改。一想到什么問題,他就會記在手機里,反復思考面試時該怎么回答。
對日本大地震的感想、對傳媒界的看法、對潮流的評價……他在手機里存了300多條記錄,盡管頭腦里已經對這些內容留有印象,面試的前一天他還是會回過頭來重新看一遍。
“畢業求職關乎一生,我不想用‘反正總會有工作’的想法敷衍自己,所以我盡可能多做努力,即使失敗我也不會灰心喪氣?!?/p>
我沒有能力……
矢野博丈憑借他的“破滅哲學”,創立了年利潤3500億日元的大創產業。1972年,他創立了大創產業的前身矢野商店,1987年起開設大創百元連鎖店。到現在為止,日本本土約有2700家大創百元店,25個海外地區也有700家店鋪。
作為時代的寵兒,矢野博丈卻不斷說出消極的言論:
“我什么都不懂?!?/p>
“世事不可能一直順利下去?!?/p>
“無論是個人還是公司,都有可能在一瞬間倒下。”
這種“破滅哲學”就是矢野的動力。他換過9份工作,為躲債主連夜出逃1次,遭遇火災1次,這一生他經歷了許多變故。
大學畢業后,他在妻子的老家廣島養魚。養殖事業以失敗告終,他背著債務,帶著妻子和幼子連夜逃走。到了東京,他發過傳單,賣過百科辭典,工作一直不順利。70年代初,為了幫哥哥開辦保齡球館,他回到廣島。夫妻倆開始把“矢野商店”當作副業,開著流動售貨車銷售雜貨。沒想到貨物倉庫發生火災,家也燒毀了一半。沒了生意,一家人的生活再度變得困難。矢野在超市里為矢野商店求得了一個角落,最終將事業擴大到今天的規模。
矢野博丈說:“所以我堅持認為,人經歷磨難才能成長,變故在任何時候都可能發生。”
對于不知何時到來的失敗,他始終心存畏懼。為了生存,他一直拼命努力。
70年代石油危機發生之后,日本物價混亂,許多同行退出了零售業。矢野卻因為自認無力轉行,只得悶頭繼續當前的事業。他說:“我不懂消極的作用,但我為了不陷入失敗的洪流,心懷恐懼、顫抖著走到了今天?!?/p>
[譯自日本《AERA》周刊]
工作中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麻煩,能不能預見風險取決于一個人的想象力。性格樂觀的人往往會忽略風險,消極的人卻會在頭腦里描畫各種情況,經常做好最壞的打算,制定預防手段和應對措施,最終取得事業上的成功。
——矢野博丈
“我什么都不懂?!?/p>
“世事不可能一直順利下去?!?/p>
“無論是個人還是公司,都有可能在一瞬間倒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