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我一直在想外婆,那個十幾年來一直用愛包容我的外婆。聽人家說,外婆曾經是村子里有名的家庭主婦,而且還是個干農活的能手,把所有農活一個人攬起來:下田種菜,收割稻谷,放牛等等。聽幾個經常和外婆一起干活的村婦講,外婆很勤勞,而外公很有文化氣質。我小時候的記憶里,外公每天按時睡覺、起床,他愛讀書,他給我講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他也教我讀書寫字,當然,這些都是我寒暑假的時候才有的,平時,我一直和外公外婆在村子里過。再后來,我偶爾回過自己的家,幫父母收割稻谷……
這些年,我親眼看著我的家人為生活忙碌和奔波,可是還是沒能沖出生活的怪圈。聽外婆說,外公曾經是部隊的文秘,抗美援朝期間,外公隨部隊南征北戰。因為外公的文筆好,總是把戰時的消息及時的對外宣傳,所以部隊領導給外公頒發了很多枚勛章。戰爭結束后,外公回到了家鄉,過起了平常的日子。可是外公仍然忘不掉他的文秘情結,生活之余經常寫毛筆、看書、讀報紙、看新聞等等。個子矮小的外公因為戰爭的顛沛流離,身體大不如前,一直咳嗽不斷,感冒頭疼發熱什么的,他隨身必攜帶風油精和萬精油,平時還吃中草藥。因為愛讀書的緣故,外公高度近視,甚至連睡覺都戴著老花鏡,有時候實在看不清,他就用部隊時用過的顯微鏡照。雖然那時候生活清苦,一日三餐都是白菜就著酸菜吃,文革時一家老小甚至吃過樹皮,草根和觀音苦。可是生性樂觀的外公,偶爾也扛起了鋤頭,去下地鋤鋤草,種種菜。外公對于這樣的日子,卻從未抱怨過,他說什么樣的人生有什么的活法,但快樂和幸福是不會消減的,他總說農民有農民的快樂,家人歡聚一堂,談天說地,這是好多人求都求不到的……
外公是個好外公,這一點我很清楚。他用心栽培著我,雖說我從小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可外公給我的教育不比任何孩子少,他教我詩詞,教我下棋,后來我到鄉里讀書后,他又讓我到畫室學畫,他知道我愛這些。外婆常說我們家還沒出過一個真正的“才女”,顯然,外婆認定了外公會把我培養成一個才女,外公亦希望我成為那樣的女子。外公常對我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而我也一直記得……可這些在一個家境日益貧困的小家庭里,似乎總顯得有些不可思議。
是的,是不可思議的,在這樣一個家家戶戶生入不敷出的村子里,沒有人家會有書房,更不會有一家的孩子學吟詩、學吹簫、學書畫,而這,父親曾教過我。我家特地騰出一個很大的書房,盡管屋子坐北朝南、又低矮陰暗,通常沒有光線、非常陰冷,但里面卻有好多的書,那都是外公留給我的。原先那些親戚家有讀書的孩子們都把舊的書本留給我。為了不辜負大家對我的期望,我開始認真地學寫字。
這期間最讓我難忘的事是小時候,我媽媽特地從鎮上買來一只小白豬回家養,這只小白豬就養在我家房屋后面,媽媽還特地在那里壘了個豬圈。我家一日三餐用白菜桿葉喂這只小白豬的,媽媽還特地從鎮上買來五十斤豬飼料來喂它,沒有想到一兩個月過去,它就長了幾十斤的肥膘,成了一只徹徹底底的大肥豬,誰看了都說這只肥豬可真夠肥的,都來向我媽媽討要養豬的秘方,我媽媽就直線告訴他們多虧了她去鎮上牲畜飼料站買的豬飼料。她這一說,以后村里的人養豬都不敢掉以輕心,都去鎮上牲畜飼料站買豬飼料,把自家的豬都養的白白胖胖的,一些人甚至靠養肥豬賺了大錢,脫貧致富。
可是有一次,我爸爸和媽媽吵架,我媽媽被我爸爸打了,我媽媽一氣之下,帶著我去她娘家。半路上河水暴漲,正在我媽媽猶豫之時,一陣熟悉的哭泣聲從我們背后,我們回頭一看,竟是我的姐姐林慧萍。原來我和我媽媽前腳一走,我的姐姐怕一個人呆在家里寂寞,一路上也跟著過來。我媽媽看到河水暴漲、齊膝高,就硬叫我姐姐回去,否則她要抓來暴打一下。我媽媽這一嚇唬果然有奏效,我姐姐哭也似的跑回去!為了安全起見,我媽媽決定背著我過河。她試了幾下河水,最后和我把岸邊的大石頭都扔進河水里,搭成石橋,搭好后,我媽媽背著我從石橋上經過,順利地去她娘家。她娘家在河星村,我們一到那里,就有很多人拿吃的給我們吃,什么蕃薯條、咪咪蝦條、醉螃蟹、小龍蝦等等。對了,話說那時候能吃到這些高檔東西,是因為我媽媽的堂弟是個億萬富商。逢年過節,他都會回鄉省親,帶回很多他公司生產的特色產品。有人會問,這么個有錢的親戚,為什么我媽媽不去投奔他呢?其實我那堂舅是個十足的吝嗇鬼,按西方的話來講,是個中國式的“唐吉柯德”;按中國的話講,是個一毛不拔的鐵公雞。
我和我媽媽在她的娘家大吃大喝后,我媽媽就想帶我回去。臨走時,外婆帶了一大袋堂舅帶回鄉的一大堆特色產品給我媽媽,說是帶給我一家人吃的。走到村口時,發現外公早已站在那里等候我們,他是來送我們的。等我們走遠時,我悄悄回頭一看,只間年過六十的外公還站在那里默默目送我們。回到我山后家后,我媽媽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屋后養的那條肥豬,不看不知道,一看我和我媽媽都被嚇呆了,只見原來的大肥豬不見了,眼前只有一條瘦弱不堪的白豬!正在我媽媽心痛不已地給豬喂豬飼料時,這時候,我家的外門打開了,奶奶走進來說是這幾天都是我爸爸在家喂豬的。
怪不得!原來是由好吃懶做的爸爸來養,估計他根本連豬看都沒有看過!也就是說堅強的肥豬是靠我媽媽去娘家臨走時投的豬飼料和菜桿葉子存活下來的,可是因為吃的寥寥無幾最終瘦成那樣!
喂完豬后,正當我媽媽準備休息時,我的堂叔牽著我那姐姐的手回來。只見,我姐姐頭發凌亂,哭啼啼地。據我堂叔講我姐在我們走后,去找同村伙伴林海去捉泥鰍。因為捉泥鰍時,我姐姐不小心把他的衣服弄臟了,林海一氣之下,揪起她的頭發就打,最后我姐姐被打的哭起來,正好我堂叔經過,把我姐姐給牽了回來,還狠狠數落了一番林海的不是,聽說林海怕被家長發現已經躲了起來。我媽媽看到我姐姐被打挺心疼的,便把她摟在懷里……
聽爺爺講,他那一輩時,我們這村出了好幾個大學生,而且個個高官厚祿,子孫隆昌,這在我們村可是光宗耀祖,光耀門楣的大事。聽爺爺進一步講,這些為官為商的人絕大部分是我們家的親屬,而且都榮甲一方。所以說我的祖輩也算是書香門第。
一路上,我想很多交申請時可能發生的事,但事實和我想的簡直有天壤之別……那天中午,大概12點多,我才來到市里,打車又打不到,我著急地擔心萬一我等不到車那該怎么辦,就急急忙忙沿著人行道向市中心跑。為了趕時間,一路上我問了好多好心的路人,經這些好心的路人指點,準確地來到市中心。那天我跑到市中心已是滿頭大汗,門衛問我有啥事兒,我揮了揮手中的申請:“我是交申請的。”門衛說:“你先進去看看吧,現在是下班時間,老師們估計也都走了。”我匆匆道過謝就沖向辦公樓,果然,教委的門已經鎖上了,我無力地敲了敲門,順著門滑到地上,好累喔!我坐在地上,雙手扒在膝蓋上,又累又困,喘著粗氣等著。我實在太累了,全身一點力氣都沒有,只覺得腦袋昏昏沉沉地,竟不自覺地睡著了…… “哎,同學!”有人輕輕拍了拍我的肩。 我睜開眼睛,看到一位面目清秀的中年人。他笑著看著我:“孩子,你來這有事嗎?”我揉揉眼睛,站起身,點了點頭。“有事情,咱們到辦公室談。”他溫和地說著引領我到一間辦公室,我抬頭看了看,門上寫著“主任室”。我告訴他我來交市里“珍珠杯”作文比賽申請,他說他很樂意幫我轉送教委。他問我從哪里來,得知我從偏遠山村來時,他竟豎起了大拇指,“丫頭,一個人大老遠跑這里來真是不容易啊!”他又親切地問我吃飯沒有,要帶我去吃飯。我當時感動極了,我告訴他,我要趕回去的車,他點了點頭,送我出去。臨走時,我回頭道了聲謝,又跑出了市中心,沿著來時的路一路小跑到車站,似乎那天一切都很順利,我剛好趕上了車。在回家的路上,我一遍又一遍地想那老師,想他對我說的話,想他溫文爾雅的笑容,想他的親切與周到。我突然想到如果今天沒有那位主任,我等不到人,會不會馬上回家?那這事會不會就耽擱了?我說不準,或許不會,依我的性格,既然來了,怎么會無功而返,半途放棄呢?可當我踩在硬邦邦的石子路上,想著自己才學會寫作那么一點皮毛,我無法想象,心中莫名的感到一種幸福,我不知道這算不算上天垂青于我,可我清楚地明白這對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永遠不要放棄希望,但我那萬萬沒有想到這是改變我命運的轉折點……
因為爺爺奶奶后來身體每況愈下,我就經常一個人下山路搭車去鎮上買藥。一路上,我看到了很多我所未看到過的風景,什么火紅的沙橘林,綠色的板栗林,金黃色的玉米林,褐色的柑蔗林等等,我想估計是那些有錢人家種的吧!我越看越愛看,不斷發出驚呼聲,旁邊和我一起坐車的人,看到我的驚異表情,都議論紛紛,都覺得我很土,連市面都沒有見過,一副副瞧不起我的樣子!這讓我非常的難過,讓我幼小的心靈受到打擊,難過的幾乎暈過去!
不過還好,沒多久,車就來到了鎮上。我下車一看,哇,鎮上真多人,密密麻麻都是人,可是由于是第一次來到鎮上,我不知道藥店在哪里,就問了一位好心的老大娘,老大娘熱心地告訴我:“藥店往南走拐彎就是。”我謝過老大娘就去那個藥店給爺爺奶奶買藥。
我按老大娘所指,來到了那家藥店。“小姑娘,是不是買藥?請問要什么藥?”我說:“是。我要抓中藥。”說著,我就把藥方給店員,店員按藥方幫我的爺爺奶奶各抓四副藥,還告訴我怎么煎藥,我拿好藥付好錢就走。看看錢還剩,我就去鎮上的餐館吃了一碗熱湯牛肉面,吃完后,我就去鎮里的書店買了一些小人書、連環畫、童話書和一些古詩詞書。買完書后,我就來到干貨攤前,我看了一下,有熟花生、熟蠶豆、熟黃豆、祺瑪酥、甜餅、餅干等等。我看了看說:“我買三斤餅干。”
“哦,買餅干,是不?”那位賣干貨的人問我。
“恩。”我說。那位賣干貨的人就特地給我稱了三斤餅干。
“多少錢一斤?”我問。“哦,兩元錢一斤,一共六元錢。”賣干貨的人說。
付完錢后,我就高高興興回家回到家中,已是日落之時,家中的情境令我原先的振奮一掃而光。
我一進家門,就看到奶奶不停地吐血,我一時心慌,再加上走了一段山路,兩腿發軟,就暈倒在地上……等我醒來,大概已是午夜,母親坐在旁邊,見我醒了,竟一個勁兒地掉淚,“凡牛,你可不能出事啊……”好一會兒,母親哽咽著說出這么一句心酸話,我的心里著實咯噔一跳。“媽,奶奶有事不?”我急急地問母親,說話間勉強挺直了身體。“沒事的,現在也睡了。”“哦,”我回了一聲直覺得全身發麻四肢無力。母親看我支撐不住,就扶我躺下,轉身端了一碗綠豆湯,“清熱解毒,很涼,你趁熱喝下去,溫胃一下。”我的眼前頓時煙霧繚繞,我端起綠豆湯,淚早已流入碗中,怕母親傷心,我把淚水連同綠豆湯一起喝下去,那味道既有綠豆湯的甜味,又有淚的咸味,卻已讓我的心在那一瞬間抖落…… “媽,爸呢?”母親沒說話,只是嘆氣:“凡牛,現在你就把你自己養好和照顧好就可以了。你要是有個什么,我可擔當不起。你讓我和你爺爺奶奶受不起!”說著,又流下淚來。“媽,”我起身用手幫母親擦了擦淚,“你別哭,我沒事兒,我休息一下就好,你不要擔心嘛!放心,我沒事。”母親看了看我,捋了捋我耳側的頭發,“凡牛啊,你長大了,果然懂事了!說完,就問我:“凡牛,你還要不要吃?”我說:“不用了,媽。”我說完,媽媽就把碗放下去,又轉過身,“凡牛啊,你睡吧!”我本想問父親去哪兒了,看母親一臉疲倦,心中不免有些擔憂,但又不忍再問了,就靜靜躺下。期間,母親不停為我掖了掖被子,還隨手關了燈。她在我床邊坐了一會兒,見我沒動靜,就悄悄走出去了,聽到門輕輕地“哐當”一聲關上,我睜開眼,心中滿是疑惑,因為父親我回來時都沒有聽到他,他大概去給人家碾米吧?翻來覆去一會兒,我就不知不覺沉沉地睡去……
早上,我早早醒來,就聽到屋外的聲音。“這怎么行,趕緊上縣城,打了針才行啊!”……我跑出屋門,看見父親坐在屋外的石凳上,母親和爺爺正在弄什么東西似的,父親衣衫襤褸的,全身一直在抽搐,臉色慘白……嚇得我膽戰心驚地躲在奶奶背后,只見父親的手指頭在不停的流血,腳趾頭都是血……
“爸爸,你這是怎么了?”“
沒大事兒,我碾米時不小心碾到了自己手指頭和腳趾頭了!”我卻止不住哭出聲來:“爸,咱上醫院吧,快點兒!”
說著,爺爺媽媽要去扶父親。“我想沒什么大不了的事吧,休息……”
“不行,快點,咱快上醫院!”爺爺打斷了爸爸的話,媽媽在一邊說:“是啊,快上醫院,身上有錢沒?”父親苦笑了一下,“這幾個月給你碾米有賺了四百,還放在我現在穿的衣兜里。”
“別說了,趕緊上醫院吧,快點兒,別磨蹭了。”母親說著就進了屋,不一會兒拿出新衣裳讓爸爸換上,“撐著點兒,”扭頭又向爺爺說,“爸,麻煩你陪他去趟醫院吧,我家里還有一個老人走不開。”爺爺點了點頭,“我會照顧好他的!”說著就扶著爸爸往外走。我正要跟著一起去,媽媽拉住了我,“丫頭片子,你先進屋去吧!和你奶奶呆會兒,奶奶一直念叨著你。”說著,就隨著爸爸一起出去。
我呆愣地站在原地,好一會兒,才想起要幫爺爺奶奶煎藥。我邊煎藥,邊添柴火。我發現我還是那么地心腸懦弱,遇事還是舉棋不定……不一會兒,母親回來了,“凡牛,奶奶醒來沒有?”我去奶奶的屋里看了一下,奶奶正在酣睡,還發出很大的嗜睡鼻鼾聲。我出來告訴媽媽:“正睡得香呢!媽,他們坐上車了?”“恩,”她說著走過來,“進去睡會吧,媽來煎吧!”我讓開了,母親坐在了灶旁,拿起了自制的蒲扇。“媽,咱家是不是只剩爸爸兜里的那些錢了?”母親沒有吭聲,只是搖著蒲扇,一臉茫然。“媽,那我的學費呢?”“凡牛,供你讀書,咱家還是有經濟能力的。”“可是,爺爺奶奶的藥費呢?咱家是不是買不起藥啊?”媽媽搖著蒲扇,一直煽風點火,頭抬也沒有抬一下,“凡牛,你放了多少水?”“三碗,正好的,”我走到媽媽跟前,“媽,我看到藥柜里就剩兩副藥了。”媽媽看了看我,“媽知道咱家什么個情況,現在咱家是個‘貧油頸’,為了給你奶奶治病,你爸爸已經欠了一屁股債,你讀書也要拿錢,咱家現在一下子拿不出,可你爺爺奶奶的病照樣得治,你的書照樣得上,沒有什么過不去的坎,你別多心了,好好地休息一個假期,開學了讀三年級。”媽媽心平氣和地告訴我,把蒲扇遞給了我,“你先在這兒煎會兒藥,媽去生火做飯。”媽媽說著就去舀米,進了廚房做飯。
我聽了媽媽的話,心中依然有點擔憂,不過有句老話說“船到橋頭自然停,人到山前自然直”,我想家里雖然這么困難,但爸爸媽媽一定有辦法度過難關的。想想生活這么困難,突兀地想起了寫作文,投給一些小學生雜志。假期是個寫作文的好機會。可是年幼無知,筆在作文本上停了好久,硬是像擠牙膏似的一點也擠不出來,我那思維枯竭的就像腦袋遇到了堅硬的花崗巖。不過,我那時想寫作,大概也是為了賺一些稿費。
從我寫作文那一天起,我的生活里除了日常生活外,最多精力投入的就是寫作了,在歪歪扭扭的文字中,我已經離不開文字了,我發現那生硬的文字通過我那點滴的細心觀察,從我筆尖跳到紙上,就像跳動的音符的一樣,演繹我的多彩多姿人生。每個夜晚,我就是托著下巴,仰望星空,看著山后家家戶戶燈火輝煌,再看看群山如黛,我的心中突然糾結,莫名地想起這盞盞燈中居然沒有一盞為我而亮,因為我沒有去開燈,任黑夜入侵了我,想必明燈只有去開,才會光照四射,我一直這樣偏頗而又鉆牛角尖地認為。
我習慣寫漂亮而又純潔的文字,有時寫好后,自己通讀了一下,非常的幼稚滑稽,讓人忍俊不禁,但依舊不倦,因為我覺得那文字把我真實的內心世界都寫出來了。說實在話,這個假期里,我突然長大,我發現我周圍的人都變得可親可愛。我說不清楚他們哪里可親可愛,為什么覺得他們可親可愛,可不知不覺中,許多許多東西都早已失去了原來的邊邊框框,可惟一值得我慶幸的是,假期里,我和我的親人朋友,對幸福和善良的向往是自始至終都是一成不變的,這些都是我所明白的……
所以,在那種有些艱難的境況下,我清楚地明白,我,必須學會生活,在那些日子里,我堅持地寫著羞澀的文字,不是為了稿費,只是為了寄托,寄托希望和心愿,在所有晦澀的文字里,流淌的是堅強而又青澀的文字……
父親由于碾米時被碾傷了手指頭和腳趾頭,傷了手筋和腳筋,假期里都沒有去田里,母親一個人扛起了下田的鋤頭,我在家里照顧著兩位老人。炳陽不用人照顧,他很懂事,會給兩位老人尋歡逗樂,祖母說,炳陽巧舌如簧,這是外人學不來的。
在那些日子里,最快樂的事大概就是城里的老師來家里家訪的時候了,他們帶來一個極好的消息:那就是我的作文在市里面發表了,而且還獲得了一等獎,請我到時候去領“珍珠”獎章,可以一大筆學費耶……
那天城里的老師開車到了鎮里,我去鄉政府門前把他們領到家中,那幾位老師都很平易隨和,他們很親切地了解我的學習情況,又問了家人家庭具體收入情況,看到病中的爺爺奶奶,都說老人一定要安心養病。
只是那天老師們來到家中,家里沒有像樣的凳子可以坐,父親急著要去左鄰右舍借幾把凳子,老師們都擺手說不用可是父親說什么也要去找凳子給老師們坐,況且又偏逢這嚴熱酷暑,太陽照得人屁股像長了刺一樣,家里任何一個地方都像焦熱的火烤一樣,滾燙滾燙的,可是父親的苦口婆心,總算借來了一條凳子,有位老師握著父親的手說,不容易啊!
期間,有位趙主任到院子里轉著看了看,他還看了看我家豬圈養的大肥豬,不知為什么,那一幕,我至今都忘不了。我忘不了趙主任看豬圈時的那種神情,臨走時,他拍了拍我,“丫頭,好好讀書,你是個好孩子!”在他轉身走進車里時,我看到了他眼里的淚光,我朝著老師們揮揮手,目送那車從我的視線里消失……
車走了,但無盡的希望卻留給了我,還有我的家人……之后,父母親顯然都為我高興,他們知道這其中的堅辛與淚水,從幾千篇作文中脫穎而出,而我意外得了一等獎,榮獲了“珍珠”獎章……
假期里,我和爺爺常出去散步,就在村后的小樹林里,颯颯夏風吹,我們爺孫倆有時也說說笑笑,有時又安靜得不說一句話,只是默默地走著……
爺爺說他年輕時的故事,盡管我聽膩了,可是爺爺仍然不厭其煩地講,每次我都認真地聽,我渴望記住他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因為字里有爺爺渾厚的深得體會,還有爺爺的辛酸和淚水。我攙扶著他,感覺得到他的弱不禁風,有時我說早些回去吧,他就說他還想走走。
爺爺一生都是勞苦,但是此時的他卻愿意到處走走,再苦也不叫苦,再累那也是苦中作樂,文革的時候,二嬸婆沒有嫁二叔公之前因為是婦聯的帶頭人,公開去與不法分子作斗爭。后來,被紅衛兵抓走了,被游街示眾,被批了好多天。后來此事被剛當上公安的二叔公知道了,親自去解救她。二叔公是個公安大學生,二叔公念她機智勇敢,也就不嫌她文化底子弱,把她娶了當老婆。小時候,我有一回過年時看到神采奕奕的二叔公,配著槍,雖然快年過半百,但非常英姿颯爽,一看就是身手敏捷,非常英武。他回鄉時不忘帶了一大堆特產產品給父老鄉親們嘗嘗……
“凡牛,給爺爺唱首歌吧!”他遞給我一把父親從城里特地買的電子琴。我接過來,把電子琴自動播放那一鍵按下,然后開始唱。這是爺爺教我的,小時候,他放,我聽,現今,我唱,他聽……
原先的一幕幕如期開啟,晚霞,落葉……
“很好,凡牛,你唱得比爺爺強!”他笑著拿過了電子琴,“這電子琴在咱村可算是個寶物,我以前見都沒有見過!”他說,奶奶最愛聽《梁祝》,奶奶從小跟著爹娘流浪乞討,后來賣給有錢人家當丫鬟,后來因為太爺爺看她可憐把她買了給爺爺當老婆。后來太爺爺害病去世了,離世時,他托付爺爺一定要照顧好奶奶,因為奶奶從小到大受了很多苦,沒有一天幸福過。“凡牛啊,爺爺把這電子琴留給你,如果你以后離開了爺爺,到別的地方去,你想爺爺了,就放電子琴,跟著電子琴一起唱歌。”我看著爺爺,百感交集,又不知道說什么,想哭,又不敢,我怕會惹哭了爺爺……
我拿過電子琴,“爺爺,給你唱首你從沒有聽說過吧……”爺爺愣愣地看著我,笑了笑,“凡牛,還會唱別的歌啊?”
我吐了吐舌頭,唱起了《梁祝》,這是我平時玩電子琴時學來的,我喜歡唱這首經典歌曲,每次唱,都是淚流滿面……那段日子里,我們常到樹林里散步,每天我都給爺爺奶奶煎藥,幫父親敷草藥,給家里做飯。
在那個假期里,我不得不承認我長大了許多,當人在悲傷中醒悟過來,他就懂得了珍惜,我很珍惜那段日子,我害怕離開他們,害怕背井離鄉時我再也看不到他們……
每天晚上,我一個人在昏黃燈光下寫那些淺顯易懂的文字,一如我薄如嬋翼的青春。我寫家里的瑣碎小事,寫每天的點滴心情,寫我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寫著文字,我就覺得我的心情釋放了不少,忘掉了憂傷和煩惱,也脫掉了軟弱的外殼。
我想著自己曾走過的童年每一步,也想著長大后的要走的長長的路,然后就平靜地想著那句“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我一直用這一句話當作自己的座右銘,鼓勵自己,我不知道蒼天會給我安排什么樣的宿命,可我仍然要懷著一份對陽光雨露的期待去走,走一路又一路的有可能是狂風驟雨有可能是鮮花掌聲。我一天又一天告訴自己要努力,要勤奮,凡是學到的東西都要及時地消化和吸收,濃縮精華和人生精髓。雖然后者對那時的我來說是天方夜譚,可我孜孜不倦,一天又一天寫著情暖人間的文字。“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可也是在那段時間里,讓我明白了一個比要強更重要的道理:包容。
一直以來,我在同學中都是一個很出眾的女孩子,二年級時還被評為“三好學生”,在整個校園里,提起我“林慧凡”的名字,沒有人會說我的一點不是,連老師們都夸我是一個完美學生,不光是學習,更有精神。可是,我很明白自己有更大的潛力,我可以海涵任何人,因為我從小就聽外公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句至理名言,所以凡事無論再苦再累我都會包容,可我不能包容我自己。面對花花世界,有人說忍一時是一時,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進一步海闊天空,退一步風平浪靜。太多的優勢讓我無法包容自己的任何失誤,我很多時候會委屈求全。
可是,在那段日子里,我似乎豁然開朗明白了自己的無知與可笑,也許我那時還懵懂,還不諳世事。曾經的我為了平時的一次小小考試的不如意不知蒙在被子里哭過多少次,當然,這些是其他同學都不知道的,包括佳凝,我在他們的面前似乎永遠是不掉淚的。
其實,我真正要善待的是自己,而我一日三省也是自己平時培養的。可是有一天我終于明白“蚍蜉不可撼大樹”這個硬道理,因為我發現我自己是何等的渺小,一時間明白我是何等平凡的一個孩子,看著村前的老黃牛一天天拉著水車走過,我就那么真真切切地感到曾經為了一個小小的名次所流的汗水和淚水是多么的不必要。
可是,只能說,那時我還小,還不能明白,不能放得開,只能說,那個時候的我希望得到的太多,失去的也太多,可話又說回來,正因為如此,在不經意間的放手與抓起瞬間,我得到了很多,我懂得了如何去爭取和拼搏,也讓我學會了成長與堅強……
望著傍晚燒紅了的天際,我就問炳陽,那像什么?他說像火球,我說不像。炳陽就歪著腦袋問我,“妹,那像什么?”我說那像夢,那是夢的織網……
假期將要結束的時候,我把假期里所寫的文字紛紛投進了郵箱。我想,如果有緣的話,真希望有人能懂我的文字,能讀懂我那稚氣雅嫩的話……
開學的那天,我和家人都準備去外地謀生,有很多鄉親把我們送到村口,在轉身上車的一剎那,爺爺奶奶流著淚在車站送我們,我的淚又順著臉頰流下,我輕輕地告訴自己,這是我最后一次流淚了,因為臨走時,我答應過爺爺,以后遇到什么事,都不會哭了……
坐上車,我清楚地明白,我的鄉村童年永遠定格在那一瞬間,不會回來了,我在八歲的這年,將踏上人生的另一個階段,新的征程,新的希望。我心里默念著那句:“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