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說“童言無欺”。果真如此嗎?調查發現,約有50%的孩子從三歲開始說謊??墒悄懔私夂⒆訛槭裁磿鲋e嗎?當我們發現孩子撒謊時,又應該如何應對呢?
幫助孩子區分想象和現實
“媽媽,媽媽,我是超人!我會飛得好高好高!”、“媽媽,毛絨玩具鴨打碎了花瓶”、“媽媽,洋娃娃吃掉了巧克力”……三歲的陽陽時常這樣“編故事”,媽媽十分無奈:“這么小的孩子,怎么就會‘說謊’了呢?”
沈陽市七彩生活心理咨詢管理中心主任滕放解析,豐富的想象力是3至6歲幼兒心智發展的特征之一,因為他們還沒有能力完全分辨想象和現實之間的差距,時常把想象和現實混同起來,說出想象的東西來表達自己的愿望。孩子不知道“說謊”是何物,屬于無意識說謊,這在一些年齡小、想像力、創造力豐富的孩子身上更多見。嚴格來說,這種幻想式謊言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說謊,家長無須過分擔心,更不要斥責孩子。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維,耐心告訴他們什么是真實的,什么是想像的,讓孩子逐漸把現實和想像區分開來,并告訴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想像,如用“我想……”、“我希望……”等等。家長千萬不要把“編故事”的孩子都當成壞孩子,要耐心細致地引導,不要因為不當的教育方式,扼殺了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
孩子有意識說謊原因各不同
“與無意識說謊相比,有意識說謊的原因相對復雜一些,因為有意識地說謊背后往往有一個想要隱瞞某件事的動機,而在這個動機背后一定又是掩藏了一個不能被滿足的需要,也許很多時候也是父母不認可的?!彪排e例說,一個孩子打了小妹妹,他知道父母要嚴厲地懲罰他,他不希望被懲罰,所以撒謊了;一個孩子晚上貪玩,看電視睡晚了,第二天早上不想上幼兒園,便說自己肚子痛;一個孩子看到許多小朋友都在玩一款遙控賽車,他也很喜歡,可是爸爸媽媽不買給他,他就和其他小朋友說自己的賽車在家里面,客廳里一箱一箱都是賽車……
在有意識說謊中,因為知道自己做錯事了,為了逃避大人們的懲罰而編造謊言來逃避責任是比較多見的。還有些孩子因為父母期望值太高,為了得到父母的歡心和關注,也會撒謊。有些孩子在看見家長說謊或者小伙伴說謊嘗到“甜頭”時,也會去進行模仿。一些孩子為滿足個人的虛榮心也會“夸夸其談”。
三招應對“說謊寶寶”
1.家長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在平時和孩子互動的過程中,要建立起一個誠實守信且敢于擔當的形象,不對孩子說謊,同時也不用謊言來推脫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在自己做錯事的時候要勇于承擔責任,不找理由。
2.傾聽與交流。當發現孩子說謊時,家長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與孩子交談。讓他說說自己為什么會撒謊,同時對他的動機表示理解,也談談自己對他撒謊這件事的看法,并且給予他正確的引導,告訴他下次發生這樣的事情時,與其說謊不如這樣做。
3.平時多給孩子一些關注,避免打罵的懲罰機制。同時,要降低對孩子的過高期望值,更多在意孩子做事努力的過程,淡化對結果的過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