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地區是指北極圈緯度高于66°33′以北的地區。它雖然終年寒冷,環境惡劣,卻無法阻擋人類對這片不尋常的土地的探索。
在人類成功征服北極點后,北極地區的科考成了全球新的關注點。1928年,美國地理協會首次提出“北極活動的動力將不再僅僅是探險,而是科考”,從而揭開了北極科考的序幕。次年,美國成立北極考察隊,開始對北極進行科考。
1957 年是國際地球物理年,12個國家的1萬多名科學家相互配合,就北極的固體地球物理、大氣物理、地質與礦產、生物科學等方面進行了綜合考察。在這段合作的時間里,北冰洋沿岸建立了54個陸基綜合考察站和許多浮冰漂流站及無人浮標站,為北極國際化大規模科考時代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1990年8月,來自8個極地國家的代表簽訂協議,正式成立國際北極科學委員會,為廣泛的國際合作和信息交流提供了平臺。至此,北極科考進入了嶄新的階段。各國科學家開始通過對北極地區的科考,研究歷史氣候的演變、古代環境的記錄、氣流和洋流、全球碳循環等各個方面。
1999年中國組織了第一次北極科考,并獲得了一大批珍貴的樣品及數據資料,其中包括北冰洋3000米深海底的沉積物、5.19米長的巖芯、3100米高空大氣資源及3950米的水文綜合數據,為研究北極對全球及我國氣候、洋流以及生態系統的影響提供了依據。
從發現北極至今,人類對北極的探索從未停止,今后也不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