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在學數(shù)學時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一道題,自己總也想不出解法,而別人卻輕而易舉地給出了一個絕妙的解法. 這時,我們不禁會問:“別人是怎么想到這個解法的呢?為什么我想不到呢?”那么,我們先看一道經典問題如下:
【點評】看后,我們不禁會問:怎么會有這么多的解法?這些解法是怎么想出來的呢?它們之間有怎樣的本質聯(lián)系呢?這就涉及“怎樣解題”這一問題. 下面我們以問題1為例來說明:
首先要弄清問題,不妨問自己這樣一些問題:已知條件是什么?待證結論是什么?它們之間有怎樣的聯(lián)系?你是否知道一個可能用得上的定理?你能直接運用該定理來解決嗎?如果不能,你能添加輔助線來構造條件嗎?
本題已知兩直線平行,要證明角度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①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②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③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所以,本題可以用平行線的性質來解題. 因此抓住平行線性質定理的基本圖形“
以上解法看似各不相同,但方法的本質都是構造平行線性質定理的基本圖形. 正所謂“一題多解,多解歸一”. 抓住了問題的本質,掌握了以上解題的規(guī)律,我們就能靈活運用知識解題.
【點評】本題看似和問題3不太一樣,但本質是一致的. 同學們拿到這道題目時不妨問問自己:“我以前見過它嗎?我是否見過相同的問題而形式稍有不同?我是否見過與此有關的問題?我能否想到一個可以用得上的定理?……”善于聯(lián)想和類比也是一種解決問題,尋找思路的有效方法.
著名數(shù)學家和教育家波利亞在《怎樣解題》中指出:解題的價值不是答案本身,而在于弄清“是怎樣想到這個解法的”、“是什么促使你這樣想這樣做的”.這就是說,解題過程是一個思維過程,是一個把知識與問題聯(lián)系起來思考、分析、探索的過程,而對自己提出問題則是解決問題的開始. 同學們如果能在平時的解題中不斷實踐和體會這一過程,必能使自己的思維受到良好的訓練,久而久之,不僅提高了解題能力,而且養(yǎng)成了有效的思維習慣. 屆時我們必能發(fā)出和波利亞一樣的感嘆:“學數(shù)學是一種樂趣!”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江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