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核心競爭力是大學生綜合能力的反映。為了解淮安市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主體現狀,本文對本市600名大學生進行了調查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高校提升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淮安市;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策略
0 引言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加快,高校畢業生數量持續增加,畢業生面臨著“畢業即失業”的尷尬局面。因此,積極培養和提升大學生核心競爭力,幫助其直面嚴峻的就業挑戰,保持競爭優勢,成為高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面臨的首要任務。本文對淮安市大學生核心競爭主體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提升策略。這有助于幫助地方高校在學生實際培養工作中更有針對性地培養其核心競爭力。
1 大學生核心競爭力概念及特點
1990年,美國學者普拉哈拉德(C.K. Prahalad)和英國學者哈默(G. Hamel)在著名的《哈佛商業評論》雜志上共同發表了《企業核心競爭力》一文,首次提出“核心競爭力”一詞。隨后,該詞被應用于教育學研究領域,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人們開始普遍關注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培養和提升。
大學生核心競爭力是以個人專長為核心、良好身心素質為基礎、較強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為載體的一種綜合能力。它具有專業性、實踐性、綜合性、全面性和創新性等特點。
2 淮安市大學生核心競爭力主體狀況分析
采用隨機抽樣中的分層抽樣與多階抽樣相結合的方法,本文從淮安市隨機選取600 名大學生展開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564份,有效回收率為94%。這次調查運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有效問卷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借以了解淮安市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主體狀況。
2.1 大學生普遍認為核心競爭力對就業很有幫助
圖1 大學生核心競爭力對將來就業的幫助
研究表明,大學生普遍認為培養核心競爭力對自己將來就業很有幫助,可見多數人已經知道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性,也深信核心競爭力會給他們帶來就業優勢。但是,仍有少數同學覺得大學生核心競爭力對自己將來就業幫助一般,甚至沒有幫助。這就需要高校教育者加強對核心競爭力的宣傳,使學生認識到大學生核心競爭的本質和作用。
圖2大學生認為缺乏核心競爭力的自身
2.2 大學生缺乏核心競爭力的自身因素
調查顯示,在被調查的600名大學生眼中,自身無明確目標、缺乏積極主動態度和存在浮躁心理三個因素是影響他們核心競爭力的主要因素。特別是無明確目標更是位居第一。所謂無明確目標其實就是大學生對自己職業生涯缺乏規劃。據調查,雖然有69.1%的學生認為自己所學專業就業壓力大,但卻很少有學生對自己和所學專業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更別說確定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了,沒有目標核心競爭力的培養也就無從談起。
2.3 大學生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學校因素
圖3大學生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學校因素
研究表明,如果將大學生核心競爭力概括為思維力、意志力、凝聚力、適應力、創造力五個方面,有68.2%的被調查者認為目前高校教育對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培養沒有明顯的作用。而其中導致這種現象的學校因素排名前三的分別是過多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理論聯系實際少;缺少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培養考核機制學校社會活動單調,學生參與機會少。這就要求學校應該在優化教育資源方面高度重視,為學生提供更好的發展平臺,加強學生社會實踐鍛煉,保持學生與社會的聯系,讓學生在校期間就可以了解社會,為將來更好適應社會奠定基礎。
3 高校提升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策略
3.1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制定科學的培養方案
一直以來,高校都是企業人才的主要輸送地。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對人才多層次、多類型的需求與高校人才培養單一化產生矛盾,所以為了使人才培養符合社會發展要求,高校必須將學校特色與學生特色完美結合,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例如在專業設置上,高校要有前瞻性,科學預測社會發展趨勢,提前調整或改變專業設置,及時更新培養方案,以便大學生在畢業時仍能滿足社會和市場需求,充分發揮自己的競爭力。
3.2 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
高校在尋找提升大學生核心競爭力對策時,應著眼于大學生核心競爭力提升工作的長期性和系統性,扎實做好大學生職業發展體系建設工作。第一,強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理念,讓大學生在校期間能夠全面接受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其確定目標和方向。第二,引入專業的職業測評系統,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進行職業測評,形成科學的自我認知。第三,加強職業生涯規劃的師資隊伍建設,為學生提供系統服務,促進其全面發展,增強核心競爭力。
3.3 加強對大學生精神、知識和能力的全面培養
大學生核心競爭力是大學生綜合能力的反映,這就需要高校加強對大學生精神、知識和能力的全面培養。首先是精神培養,高校要加強對大學生健全人格、積極樂觀、艱苦奮斗和堅韌不拔等品質的培養,這些不僅是大學生必備的心理素質,也是核心競爭力培養的重要內容。其次是知識培養,對于大學生來說,合理知識結構的構建,既是自身文化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用人單位對人才的普遍要求,更是將來就業后是否有所建樹的內驅力。最后是能力培養,主要包括社會實踐、社會適應和創新創業等方面。只有高校處理好精神、知識和能力三者的關系,大學生核心競爭力才會得到快速提升。
4 結語
總之,高校作為培養大學生核心競爭力至關重要的一環,只有抓住市場需求,不斷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在教育過程中將職業生涯規劃理念落實到底,才能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切實提升大學生核心競爭力,讓大學生將來在就業市場上擁有自己的競爭優勢。 [今]
參考文獻:
[1]周文芳.淺談高校如何培養大學生的核心競爭力[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7):71-72.
[2]趙培信.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統計分析[J].科技信息,2013(15):74-77.
[3]沈 超,郭 鵬.如何提升大學生核心競爭力[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12):118-120.
[4]潘樹棟.有效提升高校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調查與分析[J].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1(6):89-91.
作者單位:淮陰工學院人文學院。
(編輯:李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