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電視文化節目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探討傳統文化如何在新的語境下創新表達的歷史,終極目標是“潤物于無聲”并“寓教于樂”。這點,十年前的《百家講壇》已做出探索,如今的《漢字英雄》亦如是。后者不僅以“有人物、有賽制、有互動、有共鳴、有樂趣”的真人秀表現方式讓長期陷入表達困境的文化節目找到新的樣態坐標,還以其“漢字”的題材拓展了電視可以呈現的文化內容范疇。還是通過這檔節目,電視臺和視頻網站的合作也有了質的突破。
《漢字英雄》戳痛了一個長期以來被人們忽視的問題——鍵盤時代提筆忘字,對傳統文化危機的新一輪反思由此生發;在官方,中宣部領導多次批示學習“漢字”節目的文件,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去年歲末下文要求全國廣電系統學習包括《漢字英雄》在內的文化節目經驗,積極開辦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原創文化節目;在行業內部,《漢字英雄》再次點燃了電視從業者對文化類節目的信心,“扎堆”不再是音樂、舞蹈等節目的“專利”。
作為電視播出平臺和制作方之一,河南衛視“名利雙收”。在競爭激烈的2013年暑期,“后進”的河南衛視收獲了驕人的收視率,《漢字英雄》多次進入同時段綜藝節目前三。但在河南衛視副總監郭昕暉看來,收視只是階段性的成績,更重要的是“河南衛視堅定不移走‘文化衛視’路線始自《漢字英雄》,而且頻道的品牌價值借此節目被大眾認可。”
與傳統的制播分離或者制播一體不同,《漢字英雄》的制作方出現了視頻網站的名字。作為網絡播出平臺和制作方之一,愛奇藝與河南電視臺以“共同投資、共同研發、共同制作、共同營銷、共享收益、共擔風險”的方式開創了網臺聯動新格局。愛奇藝首席內容官、《漢字英雄》第一季總制片人、主持人馬東表示:“《漢字英雄》的制作標準代表了目前視頻網站自制節目的最高水平。”
郭昕暉則認為河南衛視與愛奇藝的“開放與合作”促就這檔節目不同于其他節目的基因,“之所以開創出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其實與制作團隊的‘雜交優勢’有關系,大家的思路不一樣,更容易碰撞出火花。”
《漢字英雄》第一季以“尋找鍵盤里失落的漢字”為價值主張,采用馬東獨創的“漢字十三宮”等寓教于樂的方式,多輪淘汰,通過趣味性和知識性的節目環節選拔優秀選手。在節目中,馬東擔任主持人,于丹、張頤武、高曉松作為節目嘉賓(“漢字先生”),主持人和三位“漢字先生”亦師亦友,還能從選手中找到自己的“一字之師”,以類真人秀方式塑造的“字典姐”“貓女”“全能小辯手”等“漢字英雄”形象深入人心。
在此之前,國內尚無人想到用演播室真人秀或類達人秀的方式呈現一檔文化節目。《漢字英雄》的創新之處在于,它使長久以來高高在上的“文化”有了符合時代特征的親民化表達,就像某互聯網媒體人士所說:“能夠將漢字用來做一檔綜藝節目,這樣的創意本身也是與時俱進的表現。”
2013年8月31日晚,隨著“字典姐”陳怡羲的奪冠,《漢字英雄》第一季落幕。同名手機APP總下載量高達146.8萬次,高分玩家直接參與決賽的環節設置,更成功開創多屏時代電視、網絡、移動端全新聯動模式。
今年1月份開播的第二季在節目理念和形式上進行了再創新。《漢字英雄》第二季以“用好漢字才是真英雄”為口號,將“考察”重點由第一季的“會不會寫”升級為“會不會用”。因為專注于“用”,第二季的大多數題目變成了開放式的,比如“用一個字表現面部表情或者手的動作、或者食物的口感,甚至讓兩個選手相互形容對方”。趣味升級的同時更加激活了現場,三位“漢字先生”不得不經常為選手的一個答案翻字典甚至“打嘴仗”。馬東表示:“嚴格來說這個節目并不需要一個漢字的權威,我們需要的是讓大家共同討論對漢字應用的一些興趣,而非提供答案。”
對于“漢字先生”也吃不準的答案,第二季設置了觀眾投票環節。觀眾投票有不科學的成分,但節目組有自己的理念。郭昕暉認為,任何漢字在傳承延續使用的過程中都會有演化、演進,這個演進可能學術上還沒有明確的說法,但是大家都明白它是什么意思,如果觀眾認為這個答案說得通、可以交流,你只能認可。“語言學不像數學,它的范疇有時候就是有過渡或者模糊的邊界,你得認可它,讓大家有爭論不是壞事。電視節目不一定扮演權威,讓大家有些思考也是好的。”賽制方面,第二季更注重選手的養成。10場初賽每場推出一個選手進入復賽,接下來的五場復賽和一場總決賽全都是在這10人中展開。馬東表示:“希望6場復賽讓大家能更加聚焦、更加全面地認識這些選手的水平。”針對第一季觀眾強烈呼吁的筆順問題,《漢字英雄》第二季通過廣告植入的方式進行了彌補。當選手的筆順寫錯時,主持人會提示大家通過步步高家教機查看筆順是否正確,節目會把正確的筆順演示一遍。第二季APP也增添了趣味性與便利性,創新增設了場景設置與人物設置,融合古代傳統科舉制度,用戶要以書生、秀才、舉人等角色扮演的形式,通過鄉試、會試、殿試等關卡。“文化類節目雖然是國家所倡導的,但是也要符合傳播規律。現在看誠意出品的文化類節目不是特別多,而且從題材、樣式來看,創新度還不是太高。我們會盡量能走多遠走多遠。”郭昕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