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2日收官的《非誠勿擾》意大利專場,創造了“史上最強爆燈潮”的盛況,高達60%的牽手成功率,追平了德國專場曾創下的海外專場最高牽手記錄。
《非誠勿擾》開播四年以來,堅持每周雙播,積累至今,已相當于八年的播出量。2013年,進入第四個年頭的《非誠勿擾》穩中求變,推出的“爆燈”環節優化了節目結構,贏得各方好評。在強檔季播節目攻勢如潮、傳統相親節目整體下滑的大環境下,《非誠勿擾》收視勢頭依然強勁。全年104期節目中,有103期節目的收視位居當天全國同時段第一。在71城收視中,《非誠勿擾》全年的平均收視率達到2.733%,其中有16期節目收視率破3%,獲得103周節目周冠軍,位列省級衛視常態欄目的第1位。2013年,《非誠勿擾》更是將節目模式成功輸出海外,非洲版《非誠勿擾》呼之欲出,節目的成功甚至一度吸引了美國哈佛大學的關注,將其引進哈佛商學院的課程。
2012年歲末,《非誠勿擾》隨著節目整體改版推出“爆燈”環節,這個環節本質上是男生選擇“心動女生”的女生版。新環節在策劃階段在內部引發了極大爭議,起初大家覺得新穎,但推敲之后,有人擔心女生是否有這個勇氣,還有表現形式、走位等一系列問題有待解決,改版方案一度停滯。作為節目創始人,制片人王剛認為,既然改版,變革應當是壓倒性的選擇,不能因為擔心就因噎廢食,堅決拍板實施了這個新想法。不久之后,爆燈環節果然恰如其名,驚爆了眼球,也一度成為網絡熱詞。
愛轉角也是2013年節目設計的一個新環節,王剛說很多女孩恨嫁,但屬于觀眾心態,只想默默地觀察和選擇,不想參與討論,甚至是面對面的碰撞。《非誠勿擾》在面試嘉賓時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希望導演給她們男嘉賓的聯系方式,但不愿意上臺,愛轉角給這些女孩表達愛的機會。增加24個愛轉角女生,對男嘉賓來說,就是增加了一倍的選擇對象和牽手成功的概率,可謂兩全其美。這兩個新環節的設置,提升了社會熱議度的同時,擴大了節目的服務功能和服務對象。
2011年增加的海外專場是《非誠勿擾》里程碑式的結點,也使《非誠勿擾》成為第一個走出國門的相親節目。2014年《非誠勿擾》的海外專場計劃還在商議中,王剛介紹,可能的海外專場包括西班牙、英國、新加坡、俄羅斯等。此外,2014年“群眾路線”專場將回歸,針對國內的特定人群進行專場服務,以前曾有過教師專場、外來務工人員專場,目前仍在商議的有離異專場等。
時隔四年,《非誠勿擾》還能守住陣地,這讓王剛很欣慰,但遺憾也有——比如點評老師臨時換將,從節目一播出就坐在點評席上的樂嘉退出,后來的幾位點評老師代班周期較短,未能和節目達到最佳磨合狀態,直到寧財神出現,一切磨合到位,也得到觀眾的認可,但此時半年時間已過。
此外,2013年4月份,《非誠勿擾》為《星跳水立方》的開播讓出時段,導致短期內節目收視下滑劇烈,這一舉措拉低了《非誠勿擾》的年平均收視率。但王剛認為,“遺憾并不是不可逆的病變,充其量是碰上了流感,關鍵是我們優勢還在,陣地還在,平臺還在,積極變被動為主動,用節目硬效果又把觀眾拉回了電視機前。”
王剛現在同時兼顧《非誠勿擾》和《最強大腦》兩檔節目,《最強大腦》是一顆新發射的“衛星”,剛到預定軌道,《非誠勿擾》的穩定運行,讓他放心地把更多精力專注在“大腦”上。2013年是“非誠”團隊的整合期,團隊的幾位骨干加入《最強大腦》團隊,兩個節目共用一部分資源和人力,實現了人力效能的最大化,同時也鍛煉了團隊的多陣地作戰能力。2014年,“非誠”團隊的變化延續2013年的大團隊整合經驗,一支隊伍奮戰在兩個陣地,甚至是三個陣地上,“常態季播兼顧,實現內部微循環。”王剛說。
2014年,《非誠勿擾》開播五周年,節目也將在這一年迎來第500期,王剛透露,新的環節都將圍繞這兩個節點展開,但目前尚未有定論。男女嘉賓的評選標準在總的綱領上不會發生變化。“相親不是造星,不是營銷,所以演藝界不用,釘子戶棄用,企業界慎用。”開播至今,《非誠勿擾》不斷完善身份審查、職業審查、親友走訪、接受舉報等機制,對數十人進行了不予錄用或果斷清退等處理。新一年,節目組將繼續在平常人中挖掘有故事、有觀點、有新意、有表現力的單身男女。
王剛希望,成長到第五年的《非誠勿擾》可以像一棵亞熱帶常綠闊葉樹,“莖干不變,變的是高度;根基不變,變的是深度;樹葉有凋零,但新葉不斷吐露;年輪有增加,但新意不斷豐富,”在激烈的競爭中繼續穩中求變。
在相親節目土壤的營養被嚴重稀釋的大環境下,《非誠勿擾》依靠現有高度在穩定中老年觀眾群體的同時,采用了更多符合年輕人口味的元素,運用新包裝、新音樂、新面孔、新語言、新技術適應變化。王剛透露,2014年《非誠勿擾》將爭取更多優秀的男女嘉賓、更好的合作機構和更多的宣傳資源,將年輕人從電腦屏幕前拉回到電視屏幕前。團隊內部也將不斷吸收新鮮血液,解構固定思維,“必要的時候,就要大刀闊斧地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