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水價是促進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杠桿。本文針對合肥市農業水價管理面臨的突出問題,對完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進行了淺顯的思考。
一、合肥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農業水價改革逐步深入,2007年以來,水利部啟動了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安徽省共有8個項目被列為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合肥市廬陽區三十崗鄉是其中之一。通過穩步推進試點工作,合肥市水價綜合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節水效益顯著,末級渠系水利用系數由項目實施前的0.59提高到實施后的0.75,試點項目區畝均用水量為390立方米,比實施前減少173立方米;二是提高了農業生產能力,灌溉保證率由原來的71.5%提高到86.9%,增加15.4個百分點,灌溉周期縮短了6天左右;三是增加了農民收入,項目實施后,農民畝均水費支出平均下降約9元,水費支出占畝均產值下降1.5個百分點,水費支出占畝均純收益下降2.2個百分點。
二、現行農業水價存在的問題
(一)水費難以補償成本。目前農業供水價格沒有達到“補償成本、合理盈利”的水平,不利于水利工程的良性運行和健康發展。據調查,合肥市灌區農業自流水執行水價為5.6分/m3、提水灌區執行水價為6.8分/m3;但農業自流水平均成本為15.3分/m3,執行水價占成本的37%,提水灌區平均成本為22.192分/m3,執行水價占成本為31%。如:肥東撮鎮灌區現執行肥東縣物價局核定的執行水價(不含提水電費)為:一級灌區為0.056元/m3,二級灌區為0.074元/m3,三級灌區為0.096元/m3。根據水利部水價調查原則,撮鎮灌區供水成本為0.335元/m3,執行水價僅為成本價的四分之一。
(二)農民水費負擔較高。盡管目前農業水價不能補償成本,但是,一些地區特別是提水灌區農民的水費負擔還比較重。據調查統計,2010—2012年合肥市農業灌溉用水總量分別為3.29億m3、5.77億m3和4.57億m3,灌溉面積分別為105萬畝、125萬畝和130萬畝,農民實際負擔的水費分別為905萬元、1472萬元和1381萬元,年均每畝水費分別為8.6元、8.4元和10.62元。
據市減負辦對肥東縣牌坊民族鄉和石塘鎮20戶農民收入監測點統計調查,2012年水稻生產成本約600元/畝左右,其中水費60元,約占整個水稻生產成本的10%。
(三)水費征收困難。農民水的商品意識淡薄,再加上在收費方式上各地普遍實行鄉、村二級代收代繳,中間環節多,手續繁瑣,造成了農民對繳納水費有抵觸情緒。按照農業用水收費標準和農戶當年實際用水量,2010—2012年合肥市應征收水費分別為2904.29萬元、3730.63萬元和3341.41萬元,而農民實際繳納水費總額分別為905.27萬元、1472.68萬元和1381.48萬元,繳納水費占應征水費的比率分別只有31%、39%和41%。
(四)水費計費標準不合理,計量不到位。合肥市農業用水在按方定價的基礎上,實行按畝收費。各灌區在取水口計取用水量,平均折算單位灌溉面積用水量,乘以灌溉水價,按畝向用水戶收取水費。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普遍存在用水收費不計量的問題,絕大多數大中型灌區末級渠系無計量設施,有的雖然按照一些項目要求設置了量水設施,但并未真正作為水費計收的依據。大范圍內按面積收取水費,造成群眾節水意識薄弱,浪費水資源,也難以體現收費的公平性。
(五)水利工程配套不齊全,水資源利用率低。合肥市大型灌區工程配套率不足40%,灌區渠系水利用系數為0.46左右,“跑、冒、滲、漏”現象較為嚴重,水的有效利用率較低,在節水灌溉技術推廣上,如噴灌、滴灌、渠道防滲、管道灌溉等先進灌溉技術實施面積很小,造成水資源浪費較嚴重。
三、完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的建議
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的總體思路是:合理確定農業水費標準,完善水費計收機制,加強量水設施建設,推廣用水定額管理制度,建立政府對農業水費補貼機制,使水價既能反映水資源的成本,起到促進節約用水、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作用,同時又與廣大農民的經濟承受力相適應,有利于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一)推廣農業供水“兩部制水價”,實行分類水價。農業水價的管理既要有利于減輕農民負擔,也要考慮供水單位合理成本支出。 “基本水費”可以保障水利工程管理能夠長期處于良好狀況,“計量水費”有利于促進農民節約用水,有利于約束供水單位加強供水成本管理。對基本水費、計量水費價格管理方式,建議基本水費由政府統一定價,計量水費政府給予指導價,由供水管理單位在政府指導價內,根據受益用水戶承受能力與供水合理成本,提出符合供、用水雙方利益的水價方案。
(二)建立農業水價財政補貼機制,減輕農民負擔。從全球范圍來看,不管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對灌溉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都進行了高額的補貼。如:埃及每年用于灌溉的補貼在50億美元左右,農民不交水費,只負責水渠和田間灌溉系統的維護,法國普遍實行兩部制水價。用水高峰期加價,但50%左右的供水由政府補貼。
農民用水費用是合理的農業生產成本。在水資源日益緊缺的情況下,對于用水量大、用水效率低的農業灌溉用水,以水價作為價格杠桿來促進節約用水、協調供求矛盾仍是非常必要的。具體到我國,可考慮:一是逐步實行農業用水定額管理,在水價彌補供水成本的基礎上給予農民適當補貼或節水獎勵,兼顧節約用水和減輕農民負擔雙重效益的實現;二是農業灌溉電費是農業生產成本的組成部分,為減輕農民負擔,可建立農業灌溉電費財政補助機制,按實際發生用電費用,將灌溉電費由財政部門直接撥付給供電部門。
(三)加強量水設施建設,推進農業用水科學計量。量水設施是實現節水灌溉的基礎和前提,是灌溉管理行業經營必配的一個設施,是價格管理的基礎,建議市水利部門對合肥市測量水設施現狀進行分析和系統規劃,在一些渠系配套較為完整、土地流轉較為集中的地區進行計量設施配置先行試點,嘗試實行按方計費的水費計收制度,在先行試點的基礎上,逐步推開,明確計量設施建設目標任務和年度建設重點。
(四)加大灌區工程建設支持力度,提高灌溉用水利用系數。合肥市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城市,節約用水是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最有效的途徑,高效利用灌溉水是解決合肥市水資源匱乏的核心所在。要緊抓合肥市農田水利黃金發展期,從骨干工程和末級渠系兩方面完善農田灌溉基礎設施,明確水利工程建設思路,有計劃、有重點、分階段、分步驟實施,做好骨干水利工程、小型水利工程、微型水利工程建設任務,疏?!皠用}”,打通“毛細血管”,解決農田水利的“最后一公里”問題,提高灌溉用水利用效率,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收提供保障。同時也要加強宣傳, 提高農民的水資源憂患意識,增強計劃用水、節約用水的自覺性和水商品意識。
(五)規范供水工程的成本核算,降低農業供水成本?!端こ坦┧畠r格管理辦法》規定要補償合理成本,問題的關鍵在于什么是“合理成本”。供水單位為“供水經營者”,是參與市場活動的主體,這就要承擔市場風險,所以在強調水價要補償供水成本的同時,還要強調“合理”,要正確劃分供水成本范圍,合理分攤各種費用,強化財務管理,規范會計核算,嚴格控制人員編制,供水成本降下來,水資源高效利用和農業穩定發展才具有可持續性。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財政局)
責任編輯: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