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西省樟樹市大力整合財政專項資金,選準五個主攻方向,向貧窮之“根”發起圍攻。
第一路:立足產業優勢特色扶貧。根據市場需求,結合貧困地區的資源、自然條件以及群眾意愿,認真開展產業扶貧立項可行性研究,精心做好產業扶貧項目規劃。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思路,選準特色農業發展的主攻方向。
第二路:盯住貧困對象精準扶貧。切實瞄準貧困對象,做到產業扶貧項目重點實施在貧困村,扶貧資金落實到貧困戶。以開展“低保戶”和“扶貧戶”識別及有效銜接工作為契機,準確識別扶貧對象。充分發揮樟樹陽光農廉網和政府政務公開欄的平臺作用,加大對扶貧項目的公示力度,廣泛接受群眾和社會的監督,進一步提高扶貧精準度。
第三路:大力實施“雨露計劃”智能扶貧。按照“扶貧先扶智,富民先富腦”的策略,大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讓貧困村民每人至少掌握一門以上農業技術,逐步實現由“輸血式”幫扶向“造血式”扶貧轉變,增強農民的科技素質和自我發展能力。近三年來,全市共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24期,培訓農民1456人次。
第四路:積極開展市場服務營銷扶貧。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積極構建“公司+協會+基地+農民”的新型農產品營銷模式,實現公司、協會與農民抱團發展。目前,全市已建成各類種養行業協會、農民專業合作社及農產品營銷中介組織共360多個,培育了各類農產品經銷大戶和農產品經紀人上萬人。
第五路:管好資金搞好項目扶貧。制定了《樟樹市扶貧資金管理辦法》,完善了扶貧資金市級財政報賬制度。市財政局會同扶貧辦等相關部門全程介入對產業扶貧項目的跟蹤管理,認真把好項目立項、工程質量和項目驗收關,嚴格按市級財政報賬制的規定進行報賬撥款。同時,借助審計部門等力量,定期對扶貧項目資金進行專項審計,確保扶貧資金專款專用。
(江西省樟樹市財政局劉忠平供稿)
責任編輯: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