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轉與規模經營已成為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資金嚴重不足,抗風險能力不強。如何發揮金融保險業在支持農村土地流轉方面的作用,是當前亟需研究探討的一項重要課題。本文結合湖南省祁陽縣的實踐,就金融保險業支持農村土地有效流轉提出建議。
一、祁陽縣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來,祁陽縣金融保險業以服務創新為抓手,不斷改進服務手段和服務方式,積極應對農村土地流轉給農村金融保險服務帶來的新挑戰,逐步探索出一條適合“三農”發展的金融保險服務之路。截至目前,全縣土地流轉總面積近30萬畝,金融機構對土地流轉直接發放貸款近1億元,支持了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經濟發展。其主要做法有:
一是大力推廣傳統金融信貸品種。積極推廣小額農戶信貸,縣信用聯社開展了以“廣泛授信、擴大額度、提高效率、周轉使用”為主要內容的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產品,全縣農戶授信率達100%,在核定的信用額度內農戶可以隨到隨借、周轉使用,極大地方便了農戶辦理貸款。同時,全面普及惠農卡,目前全縣已發放惠農卡9萬張,發放面達到全縣農戶數的85%,近三年累計發放貸款1.5億元。
二是致力創新金融產品和方式。創新信貸品種,下發了《祁陽縣林權抵押貸款管理試行辦法》,林權正式作為抵押物可向縣內各金融機構申請貸款。創新信貸模式,探索推行“政府+金融機構+龍頭企業+農戶”信用聯合體的貸款模式,由縣信用社、農業銀行、郵政銀行等金融機構,對種養大戶發放小額擔保貸款,目前全縣累計發放小額擔保貸款余額6357萬元,財政累計貼息982萬元。綜合運用信貸品種,由多家銀行、多品種貸款滿足種養大戶的資金需求。
三是著力開展農業保險。目前在全縣范圍內開辦的農業保險險種主要有水稻、棉花、油菜、玉米、甘蔗、能繁母豬、育肥豬和森林保險。僅2013年,全縣農業保險承保金額就達3000多萬元,有效幫助了農民提高抗御風險的能力。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從祁陽縣的實踐看,目前金融保險業在支持農村土地有效流轉方面還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金融支持力度不夠。當前,由于國有商業銀行的集約化經營,農村經營網點大幅收縮,其資金大部分投向大中型企業,對農村和農業的信貸支持微乎其微,對土地流轉經營主體的支持嚴重不足,全縣真正能為土地流轉直接提供金融服務的僅有農村信用社。而農信社由于自己經營能力和風險防范的需要,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是有效金融供給不足。貸款額度偏小,規定用于購買基本農資的額度不高于5萬元。貸款期限太短,現有的小額農戶信用貸款、農戶聯保貸款等貸款品種均為一年內的短期貸款,無法滿足土地流轉后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長期資金需求。缺少有效抵押,農村土地承包權、集體土地使用權、宅基地等相關土地權益及其附著物不能抵押,致使金融機構以土地經營權質押的債權變現障礙難以逾越,堵塞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涉農企業用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的路子。
三是土地流轉信貸風險高。從農業自身看,按照現行法律規定,農村土地流轉后其用途仍為農業用地,而農業本身是弱勢產業,受資源條件、自然環境、生產周期、市場環境等客觀因素影響較大,規模化種植、養殖風險高。對金融機構而言,由于小額農戶信用貸款的不良占比遠高于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占比的平均值,導致金融機構對信用貸款失去信心。
四是農業保險體系不健全。祁陽縣盡管從2007年開始就開展了政策性農業保險,但農民的參保意識不強,對自然災害的危害認識不足。自然災害定損難,不同區域的農業損害程度不一,定損難度較大。農業保險開展的品種不多,保險部門對油茶、蔬菜大棚、花生等尚未開展保險業務。
三、促進金融保險業支持農村土地流轉的建議
一是建立形式多樣的農村金融體系。要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組建農村商業銀行的進程,使之成為農村金融服務的主力軍。要鼓勵國有商業銀行加快農村網點建設,積極投入到農村基本建設中去。要鼓勵村鎮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加大對農村土地流轉的資金支持力度。
二是支持土地流轉經營主體。金融機構要重點培育、支持農用土地股份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和種養大戶等規模經營主體,進行擴大再生產或幫助解決季節性、臨時性生產資金不足的問題。如對以村為單位成立農用土地股份合作社,且規范化運行,當年流轉農戶土地面積100畝以上、流轉期限3年以上的,給予2萬元以上無抵押信用貸款。
三是創新金融產品和方式。相關職能部門應研究出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納入可抵押范圍的政策措施,盡快解決土地流轉抵押物殘缺的障礙。金融機構應將金融風險控制與農村傳統信用資源對接起來,把農民專業合作社納入信用評定范圍,多方構建農民專業合作社自愿參加、政府監督指導、金融機構提供貸款的授信管理模式,將信用貸款和聯保貸款機制引入土地流轉信貸業務范圍。同時,適度擴大貸款額度,延長貸款期限,多方面滿足農村土地流轉的正常金融需求。
四是建立完善的農業保險體系。建立、完善以政策性保險為主的農業保險體系,將大規模種植業等納入強制性保險范疇,并對參加種養保險的農戶、專業合作社、涉農中小企業給予一定的保險補貼;對商業性保險公司提供的農業保險業務給予政策優惠,通過商業性保險公司來開展農險業務,降低農業生產的風險。同時,引導保險公司根據農業的特點和農戶保險要求,加大農村保險產品的開發力度,為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提供全程保險,提高農業的抗災和補償能力。
五是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一是建立健全組織協調機制。各級政府要協調金融保險部門與土地流轉相關職責部門,積極、穩妥地參與土地流轉的過程,定期研究存在的各種情況與問題。建立“一條龍”式辦事服務機構,專門負責金融保險部門與土地流轉相關單位、個人在土地流轉和抵押登記管理等環節的規范操作和重大事項的協調。二是建立健全流轉平臺機制。應制定土地流轉和抵押登記制度,發布土地流轉信息,建立統一的土地流轉平臺,讓土地依法有序流轉,切實保護土地流轉雙方的利益。探索建立政府、銀行、保險、流轉企業和大戶的聯動機制,在流轉企業、大戶出現經營困難時,政府可以快速介入,一方面幫助流轉企業、大戶及時解決困難,另一方面及時化解金融保險機構風險,保障金融保險企業資產安全。三是建立健全風險補償機制。為減少金融機構支持土地流轉的信貸風險,由縣財政整合相關資金,建立土地流轉信貸風險補償基金,對金融機構支持土地流轉的信用貸款出現的壞帳損失給予一定的補償,以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土地流轉的信貸投入。
(作者單位:湖南省祁陽縣人民政府)
責任編輯: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