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農村小型水利設施建得好、有人管、長受益,規范工程建后管護“以獎代補”資金使用,將建后管護工作落到實處,湖北省蔡甸區財政局、水務局結合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特點,因地制宜,因類施策,探索出農村小型水利設施建后管護的好方法。
一、完善管護機制。為了適應新時期水利工程管理需求,確保小型水利設施管理有主體、經費有來源、工程有效益,蔡甸區不斷建立完善項目管護新機制,財政每年經常性預算安排資金400萬元用于農村水利設施建后的管護。同時對農村小型水利設施管護工作提出“四個一”的要求,即: 一個管護主體、一份管護檔案、一套管護機制和一份管護協議,在制度上明確誰管護、管護誰、怎么管護以及管護工作中的權利與義務。
二、建立管護體系。一是對跨鄉鎮受益的大中型水利設施,由水利行政主管部門設立專門機構進行管理;二是跨村受益的公益性中小型水利設施,由各鄉鎮委托水利管理站、用水者協會管理;三是對于聯戶受益、企業受益的小型水利設施采取承包、租賃的形式進行合同式管理。形成了主體明確、分級管理、層層負責、責任到人的管理體系。
三、創新管護模式。各鄉鎮成立了以行政主要領導為組長的管護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實施項目管護。各鄉鎮用水者協會成立了管理養護工作專班,負責實施具體的管護工作。協會對有水利工程的行政村每村選聘一名村級水利專管員,明確工作職責,簽訂管護協議,頒發水利專管員聘書,主要負責日常維護和設施巡查。同時各協會組建了機動管護維修隊,配置三輪摩托車,哪里出現損毀,隨時帶料趕赴現場緊急處理,形成了多級聯動管護體系,確保管護到位。
(湖北省蔡甸區財政局供稿)
責任編輯:宗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