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湖北省赤壁市財政局會同市人事局、教育局聯合對全市19所中學(初中)、77所小學進行實施績效工資情況調查。調查顯示,盡管績效工資制度在農村基層學校操作上比較復雜,效果也不盡人意,但“績效”概念卻已深入人心。
一、基本情況
赤壁市義務教育學校于2009年9月1日起實施績效工資。納入實施績效工資的學校共96所。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教育部《關于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指導意見》的通知,赤壁市出臺了《赤壁市義務教育學??冃ЧべY實施辦法》。2011年元月至12月,市財政共核撥96所學校獎勵性績效工資1768.92萬元,覆蓋教職工4033人。
據了解,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包括基礎性和獎勵性兩部分。其中,基礎性績效工資占績效工資總量的 70%,獎勵性績效工資占績效工資總量的 30%?;A性績效工資主要體現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物價水平、崗位職責等因素,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事、教育、財政部門確定標準,一般按月發放。獎勵性績效工資主要體現義務教育學校的公益目標完成情況以及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和實際貢獻等因素,由各學校結合教師、管理、工勤等崗位實際情況,在考核的基礎上,由學校確定分配的方式和辦法??冃ЧべY總額按學校工作人員上年度12月份基本工資額度(即原國家規定的年終一次性獎金)和規范后的津貼補貼水平核定。學校根據教師、管理、工勤技能等崗位的不同特點,實行分類考核。根據考核結果,在分配中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重點向一線教師、骨干教師和做出突出成績的其他工作人員傾斜。
從赤壁市的情況看,在獎勵性績效工資中,學校設立了校級領導崗位津貼、中層管理人員津貼、班主任補貼、邊遠鄉鎮教師補貼、教師質量效益獎等項目。這些項目由學校按照規定的程序制定相應的考核分配辦法,經市教育局批準后施行。
二、初步效果
(一)發揮了績效工資的激勵導向作用,廣大教職工教書育人和管理育人的熱情普遍提高。一是體現了干與不干不一樣,拉開了教師收入的差距。二是體現了優績優酬,獎勤罰懶,調動了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廣大教職工認為,只要努力績效工資都拿得到。在2011年元月~2012年12月的考核分配中,有的學校獎勵性績效工資最高為13290元,最低為2899元,獎勵性績效工資的激勵導向作用得到了有效發揮。
(二)完善了學校的內部管理機制,學校人事調配的手段和方法更加有效。實施績效工資制度以來,自愿擔任班主任、自愿申請到邊遠艱苦學校任教的老師增多,學校的內部管理機制得到健全和完善,教育教學資源得到有效整合,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有了良好的開端。
(三)提高了教師的地位,教師責任心更強,隊伍更穩定。實施績效工資制度以來,教師的工資收入普遍增加,不低于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教師的社會地位得到提高,教師責任心更強,隊伍更加穩定。
(四)營造了尊師重教的氛圍,教師職業更具吸引力。實施績效工資,依法建立了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工資總量和水平的確定機制,明確了按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的原則確定教師績效工資水平,同時建立了隨公務員規范后的津貼補貼同步、同幅度調整的長效機制,保證了教師的收入水平,提高了教師的社會地位和職業榮譽感,增強了教師職業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極大地推動了在全社會弘揚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風尚,使教師越來越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三、主要問題
一是廣大教職工對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制度認識普遍不高。部分教職工不清楚義務教育學校執行的崗位績效工資是由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津貼補貼四部分構成。這四個部分各自承擔不同的功能,績效工資是這四個部分中“活的部分”。有些教職工把實施績效工資簡單理解為“漲工資”,把績效考核理解為“用我的錢獎勵我”。相當部分教職工不清楚獎勵性績效工資是從績效工資總量中預先劃分出來用于學校搞活分配的部分,并不是從教師個人工資中扣除。
二是部分學校的績效工資考核方案不夠合理。沒有建立適合教師、管理、工勤等崗位特點的考核方案,后勤、音、體、美教師的考核滯后。 沒有處理好工作量和實際貢獻等權重關系,存在重工作量,輕教學效果;重管理崗位,輕一線教師的現象。
三是績效工資實施以來,教師對自己的“權利”要求較多,而對自己應盡的職責,則要靠學校督促。再加上教師績效考核較復雜,造成一些學校領導“權威缺失”,因此出現了“按勞付酬”、“無酬不勞”等責任意識變化現象。
四是教學“績效”無法“量化”。調查發現,教師工作業績本身缺乏相對客觀的評定標準,很難衡量。教育不同于其他工作,“績效”不能馬上體現出來,而且教育工作是集體勞動的結晶。所以評定績效,最終還是只能與學生考試分數、升學率掛鉤,而這又有違素質教育的方向。
五是教師對個人利益的維權意識不斷提高,而對學校集體利益的關注下降。例如:過去如果有科任教師缺課,班主任義不容辭地“頂上去”,或班主任不到場,只要一聲招呼,科任教師就會毫不猶豫地幫助管理班級。現在則需領導安排,甚至出現“討價還價”現象。從整體來看,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體,但這個矛盾在實施績效工資后表現得更加明顯。
四、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績效工資政策宣傳,營造義務教育學校貫徹落實績效工資政策的良好氛圍。要舉辦校長、單位人事、會計績效工資政策學習培訓班。學校主管部門應結合實際舉辦績效工資政策學習培訓班,組織學校管理人員、人事、會計及相關工作人員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關于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讓學校管理者和學校中層干部知曉政策、掌握法規,在直接操作和參與操作中遵循規程,把握方向,更好地貫徹落實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的政策法規。
同時,廣泛開展績效工資政策學習宣講活動。政府和學校主管部門應與人事、財政等相關部門人員組成績效工資政策法規宣講團,巡回全市義務教育學校,向廣大教職工宣講義務教育學校實施崗位績效工資制度的目的和意義,崗位績效工資的構成,以及各構成部分之間的關系等,切實宣傳政策、解讀法規,做好釋疑解惑工作。
(二)科學制定考核標準,不斷完善獎勵性績效工資考核分配方案。要規范考核分配方案的制定程序,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征求教職工的意見和建議,經學校領導班子集體研究后,召開學校職(教)代會表決通過,報學校主管部門批準后實施。要科學制定考核標準,嚴格績效分配程序,建立教師、管理、工勤技能等分類考核標準和辦法,在績效工資分配中堅持向一線教師、骨干教師和做出突出貢獻的教職工傾斜,向工作量較大、業績優秀的教師和班主任傾斜。要合理確定學校的管理崗位設置,縮小績效分配差距。學校主管部門應對學校的管理崗位設置做出具體規定。同時,妥善處理好學校各類人員的分配關系,解決好管理崗位重復分配的問題,縮小一線教師和學校中層管理人員的差距。 要堅持標準,嚴格考核,督促各義務教育學校在績效考核中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制止績效工資分配考核變相“大鍋飯”現象發生,切實發揮績效工資的激勵導向作用,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
(三)重民主,提高考核工作的能見度和透明度。要堅持全民參與,在制訂考核方案時必須聯系學校的實際,聯系教師的覺悟程度和接受能力,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績效工資制度和績效考核細則,做到通盤考慮,不留死角,確保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分配原則得到貫徹。同時,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漸拉開績效差距,讓方案具有群眾性,過程具有客觀性,結果具有權威性,發揮考核的激勵和導向功能,真正把政策落實好,以推動全市教育事業科學、和諧、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湖北省赤壁市財政局)
責任編輯: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