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肉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我們一家人的最愛。每個月,都會有幾條魚被媽媽大刀伺候、大火烹制,最后填進我們的肚子。
吃魚容易做魚難。每次買魚回來,媽媽都要為去除魚鱗而煩惱,市場上沒有專業的去鱗工具,只能用菜刀一片片刮去,不僅有些部位刮不干凈,而且很費勁。看著媽媽愁眉苦臉的樣子,我真想發明一種工具,幫助媽媽方便快捷地把魚鱗去除干凈。
第一次設計時,我將一根筷子削尖,媽媽試用后,覺得筷子太細了,不方便拿捏,而且接觸面積太小,去除魚鱗的速度很慢。
第二次,我在此基礎上加以改進,把5根削尖的筷子捆綁在一起。媽媽拿著加強版的“筷子連”試用了一次,認為大小剛合適,方便使力。但是,筷子間留有空隙,每刮一次,總有幾片魚鱗能逃過一劫,效果不佳。
看來,筷子們是擔不起去魚鱗的重任了,我只能另尋他路。
一天晚飯時,爸爸拿出一瓶啤酒助興,可開酒瓶時不小心被瓶蓋割傷了手,爸爸感嘆了一句:“哇,好鋒利的蓋子啊!”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我靈機一動,既然瓶蓋這么鋒利,用來刮魚鱗應該很不錯吧。于是,我決定選用啤酒蓋制作一個魚鱗去除器。
我找來一根較粗的木棒、兩個啤酒蓋和幾枚釘子。然后在爸爸的幫助下,把兩個啤酒蓋釘在了木棒上。
媽媽試用后,覺得效果不錯,但是她提議在木棒上多釘上幾個,這樣刮起魚鱗來速度更快。于是,我又在木棒上多安裝了幾個啤酒蓋。
第二天,媽媽買回一條大魚,我的新發明馬上就派上了用場,只見媽媽三下五除二,沒費什么功夫就把魚鱗刮得干干凈凈。她不禁贊嘆:“沒想到這小東西還挺好用的,既輕便又鋒利!”
我發明的魚鱗去除器輕便、實用、零成本,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肯定。不過仍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去除器使用時間過長,啤酒蓋變鈍了之后如何更換呢?這是我要繼續思考的問題。
指導老師譚月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