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班級學習環境”活動開始啦,每個人都摩拳擦掌,想為班級“添色”一筆。
書法美術興趣小組主動承擔了黑板報和教室文化布置的任務,我們科學興趣小組也不甘落后,決定栽培花卉植物,為課堂增添一份綠意,美化環境,凈化空氣。
說干就干,我們去花卉市場買了吊蘭、仙人球、蘆薈、杜鵑等盆栽,我還從老家移栽了一些美人蕉、馬蹄蓮。
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照料,吊蘭、仙人球等長勢喜人,成了班上一道亮麗的風景。可是馬蹄蓮卻令我大失所望,它們不但沒有長成艷麗、翠綠的植株,反而一天不如一天,慢慢萎縮、枯黃,月余后竟然“夭折”了。
作為馬蹄蓮的“娘家人”,我十分傷心。對它,我真是一點沒怠慢,每天“喂”它喝水,陪它說話,偶爾還為它“抹澡”,把它伺候得可舒服了。最令我想不通的是,它和那些“兄弟姐妹”都待在同一個屋檐下,享受同樣的陽光、空氣。“兄弟姐妹”一個個生龍活虎,為何獨獨就它“英年早逝”呢?
為了讓馬蹄蓮在九泉之下能安息,我誓將“兇手”追緝歸案。
在科學老師的指點下,我決定先在網上查找馬蹄蓮的知識百科,了解其生長習性、繁殖栽培和主要病蟲害等,再對比馬蹄蓮的生存環境中的相關因素,分析得出死因。
通過對比,陽光和溫度是無辜的,而水分、土壤、病蟲害被列為主要嫌疑對象。
雖然我沒有向馬蹄蓮的葉面及地面灑水,但這還不足以令馬蹄蓮短期內死亡,缺水只是幫兇;而“殺害”馬蹄蓮的主謀則是馬蹄蓮的栽培土——紅黃壤。這種粘性偏重的土壤使得花盆里的土壤板結、不透氣,加快了蟲害繁殖,使馬蹄蓮患上了軟腐病和根腐病,所以說土壤才是馬蹄蓮死亡的罪魁禍首。
找到了事情的真相后,我自責不已,如果一開始我能摸清它的“喜好”,為它打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就不會有悲劇發生。
雖然,在這次活動中,我沒有做出貢獻,但在緝拿“兇犯”的過程中,我積累了經驗,學習了新知識。相信日后再也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指導老師 胡軼義 陳章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