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0年,當帕特里夏·康薇爾(下文稱康薇爾)的處女作《首席女法醫》出版時,她還在美國弗吉尼亞州里士滿市的法醫辦公室當分析員。就在首次簽售的當天,她還利用午休時間待在太平間里,為寫作積累素材。興許,正是因為這種“敬業”,才使得康薇爾的作品充滿了其它推理小說無法取代的真實性,很快銷售一空。這位裝著一腦子推理素材的作者之后開始創作“首席女法醫”系列,時至今日已出版了19部。2014年6月,這個系列的第十七部《致命基因》中文版在國內推出。
《致命基因》從一起命案講起。26歲姑娘托尼·達里恩被害,法醫判定的死亡時間為周二。但警方經過多方調查,卻發現有很多她在周三晚上仍然活著的證據。一樁樁更離奇的案件圍繞她的死亡時間展開。書中的求索過程,無論是尸體解剖,還是案件偵破,都非常專業與嚴密,這與作者特殊的職業經歷密不可分。
1979年,康薇爾從戴維森學院英文專業畢業,進入《夏洛特觀察家》報當記者,專門負責采訪警務新聞。她不愿錯過任何一個案件,甚至還會主動排查案件的各種線索,采訪警方以獲得搜查結果……這些關于犯罪的報道吸引了廣泛關注。
有朋友勸康薇爾說,你不如去寫偵探小說吧。康薇爾很快就轉行了,但她的第二份職業并不是作家,而是法醫記錄員和法醫辦公室的資料分析員。主要工作內容就是每天泡在太平間里,記錄法醫的每一個解剖步驟、推斷和發現,以及管理這些資料。與此同時,她還作為里士滿市警察局的義務警員,接受了FBI的專業培訓。這份工作康薇爾干了整整6年。
等到真正開始寫作時,康薇爾決定讓“法醫”這個幕后角色走到臺前,她塑造出了一個另類女偵探——法醫斯卡佩塔。這名冷靜到極點的女法醫,和那些總是從犯罪心理角度入手去破案的偵探沒有一點關系,她只講科學,只擺事實。康薇爾信奉伏爾泰的一句話:“對生者我們欠的是尊重,但對死者我們只欠事實。”這句話也成為貫穿整個“首席女法醫”系列的靈魂。
康薇爾的“粉絲”中不乏大腕。日本著名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公開稱康薇爾是他最推崇的作家,英國首相卡梅倫曾向人推薦:“康薇爾的小說,既能讓人徹底放松,又能令人極為清醒。”《紐約時報》曾評價:“但凡涉及法醫科學,無人能及康薇爾。”
因為成功塑造了女法醫斯卡佩塔這一形象,康薇爾被譽為“DNA時代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她是第一個摘得英國金匕首獎的美國作家,還獲得過銀河圖書獎等近10種國際文學獎項。2011年,她又被授予了“法蘭西藝術文學騎士勛章”。
康薇爾說:“我關心活著的人,才會傾盡全力去研究死者。”除了小說家的身份,她還曾協助成立弗吉尼亞州法醫研究所,并擔任董事會主席,為法醫事業奔走呼告。
在如今所有的推理作家中,康薇爾應該是與真實案件接觸最深、與尸體打交道最頻繁的作家。創作源自于生活,用這句話來說明“首席女法醫”系列小說的成功真是再好不過了。因為,康薇爾本人,就活在女法醫的世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