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消息傳出,輿論一片嘩然。中、韓、俄、泰、歐盟等官方和輿論予以強烈譴責,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接連表達“失望”,并取消了美日12月27日防長通話安排。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通過發言人強調,日本應對其他國家,特別是二戰受害者的感情表現出應有的尊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則表示:“安倍自己關閉了同中國領導人對話的大門,中國人民不歡迎他,中國領導人不可能同這樣的日本領導人對話。”那么,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為何會引起如此強烈反彈?
答:靖國神社位于日本首都東京都千代田區,占地十幾萬平方米,前身是建于1869年的東京招魂社,最初是為了紀念在1868—1869年的日本內戰戊辰戰爭中,為恢復明治天皇權力而戰死的武士。1879年,東京招魂社改名為靖國神社。“靖國”由明治天皇命名,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的“吾以靖國也”,意為使國家安定。
靖國神社目前供奉著戊辰戰爭以來的近250萬人,其中引起國際社會關注的是日本二戰戰犯,尤其是14名甲級戰犯。20世紀50年代,日本高層領導人曾就甲級戰犯在靖國神社合祭問題進行商議,得出“不妨”結論。后來經過密謀,靖國神社決定在1978年將日本二戰戰犯合祭。這一年,靖國神社先是將1000多名乙丙級戰犯靈位搬到神社,當年秋祭又將東條英機等14名甲級戰犯的名字列入合祭。從此,靖國神社的性質便發生了重大變化。另外,靖國神社內還有描繪讓中國人無比傷痛的中日甲午海戰的浮雕。
日本將二戰戰犯的牌位搬進靖國神社,給日本與周邊國家的矛盾插了一根導火線,日本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更是點燃導火線的火柴。1985年,中曾根康弘在8月15日以日本首相的身份參拜靖國神社,成為戰后第一個參拜靖國神社的日本首相,引起了許多國家的譴責;1996年,時任首相橋本龍太郎再次以首相身份參拜靖國神社,引起周邊國家強烈批評;小泉純一郎任首相期間則不斷參拜,使日本與中韓等國家的關系降到了最低點。
日本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不僅使日本與周邊國家的關系惡化,也嚴重傷害了周邊國家人民的感情。因此便有了中國人馮錦華不懼被羈在靖國神社門前的石雕上涂寫“該死”兩字,韓國男子切指抗議,東亞人民游行示威等行動。
日本國內也有不少反對靖國神社供奉甲級戰犯以及拜“鬼”的聲音。二戰后,日本昭和天皇也一度參拜靖國神社,但自1978年14名甲級戰犯被供奉在靖國神社之后就不再去參拜。據日本宮內廳前長官富田朝彥留下的筆記,昭和天皇對于靖國神社供奉甲級戰犯曾表達出強烈的不滿,“我此后再也不參拜靖國神社”。日本現任明仁天皇自1989年即位之后,一次也沒有參拜靖國神社。另外,日本各地不斷有向法院狀告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違反憲法的訴訟,1992年大阪高等法院做出了“有違憲嫌疑”的判決。2004年福岡地方法院、2005年大阪高等法院也先后認定小泉參拜靖國神社是一種職務行為,違反了憲法。(劉軍國 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