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瓦塔隆才真正是處在目前泰國政局刀尖上的人物。”5月7日,看守內閣總理英拉被憲法法院終止職務后,副總理兼商務部長尼瓦塔隆接受任命,成為看守內閣新總理,很快有媒體作出這樣的評論。
反對派的目的不僅僅是讓英拉下臺,而是要整個看守內閣辭職。所以,“英拉辭職了,但內閣未垮,英拉領導的執政黨依然掌管著內閣。”分析人士認為,這或將觸發泰國政壇新一輪混戰,處在風口浪尖上的正是尼瓦塔隆。
從IBM高管到iTV主席
5月15日,在泰國首都曼谷郊區空軍總部大院內,一場和談會議正在舉行。當天,尼瓦塔隆與泰國選舉委員會的官員舉行會晤,商議原本計劃在7月20日舉行的泰國國會選舉事宜。
“選舉必須如期舉行!”尼瓦塔隆說。
“那不可能,必須延后。”選舉委員會秘書長普宋反駁。
正當雙方爭執不下時,數百名反對派示威者突然從一個側門涌入會議現場,他們高舉反政府標語,大罵尼瓦塔隆是“他信的走狗”。在場的路透社記者事后形容說:“現場一片混亂,尼瓦塔隆及數名與會部長不得不匆忙離開。”
反對派對尼瓦塔隆的指責是怎么回事呢?今年66歲的尼瓦塔隆,是土生土長的泰國人。他擁有國立詩納卡寧威大學教育學學士學位和朱拉隆功大學計算機碩士學位,曾在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泰國分公司工作。因表現出色,上世紀80年代,他就坐上了該公司首席執行官的職位。
泰國坊間普遍猜測,正是在這段時間,尼瓦塔隆與同是成功商人的他信成了好朋友。他信創建計算機公司后,尼瓦塔隆便辭去在IBM的職務,幫他信打理新公司。此后,他信家族成立新集團,尼瓦塔隆成為新集團執行委員會的成員,負責集團的媒體和廣告業務。1995年,他信建立泰國民營電視臺“iTV”,任命尼瓦塔隆為“iTV”主席。他信任泰國總理期間,“iTV”起到了重要的宣傳作用。“iTV”總是報道對他信有利的新聞,為他信的行為唱贊歌。尼瓦塔隆因此被泰國一些媒體稱為“他信的政治化妝師”。
英拉的“公關大師”
2011年,尼瓦塔隆棄商從政,為英拉在總理大選中出謀劃策。當時曾有泰國媒體報道,英拉并非天生的政治領袖,她缺乏政治人物必備的特質——能言善辯、風趣幽默。但是英拉擁有一個實力雄厚的智囊團,其中擔任媒體顧問的正是尼瓦塔隆。尼瓦塔隆主要負責媒體關系以及與競選聯盟的聯系工作,在商海中沉浮多年的他深諳形象塑造之道,被英拉陣營稱為“公關大師”。
英拉登上總理寶座后,尼瓦塔隆出任總理辦公室負責人,是她最為信任和倚重的得力助手之一。2012年,英拉在泰國北部和中部推行“大米補貼計劃”,即政府以高于市場價格收購農民的大米。結果造成泰國國家大米委員會嚴重虧損,大米庫存量激增。反對派指責稱,這些地區是英拉的核心選區,“大米補貼計劃”有“用國家的錢為自己拉選票”之嫌。為平息鬧得沸沸揚揚的“大米案”,尼瓦塔隆臨危受命接任泰國商務部長。他一邊承諾全部支付米農的欠款,一邊向外界表示對“大米補貼計劃”充滿信心。面對外界懷疑他可能是英拉政府拋出來的“替罪羊”,尼瓦塔隆則表示,作為國家副總理和商務部長,他的職責是解危救難。
事實上,尼瓦塔隆的工作確實起了作用。2014年2月10日,30名農民代表與時任商務部長的尼瓦塔隆談判。面對農民的憤怒,尼瓦塔隆告訴農民代表,過去兩周,政府曾試圖向銀行貸款,但遭到拒絕。“我們正在盡一切努力,但沒人出錢,有團體恐嚇銀行,讓銀行對我們的困境袖手旁觀。”尼瓦塔隆的一番話成功緩解了米農的情緒,不少人開始相信是反對派擾亂政局,才使政府無法正常運作進而欠款。擁有5萬成員的北方農民網主席齊堤薩克當時就表示:“我們希望他們能擺脫目前的困境。”
有媒體認為,尼瓦塔隆的信心在某種程度上源自中國的大米采購計劃。2013年10月,尼瓦塔隆曾透露,中國方面將在5年內分期分批向泰國購買500萬噸大米。“如果此計劃得以實現,那么消化泰國的大米庫存將不成問題。”
事實上,除了在大米問題上希望與中國密切合作外,尼瓦塔隆還希望中泰兩國在其他方面也能“親密無間,優勢互補”。他曾對媒體表示,中泰建交近40年來高層互訪頻繁,希望這種勢頭能延續下去,兩國領導人能像“走親戚”一樣繼續往來。他本人曾訪華,兩國近年的合作卓有成效,中國已成為泰國第二大貿易伙伴,泰國也成為中國在東盟國家中的第三大貿易伙伴。雙方相互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并已確立到2015年實現雙邊貿易額1000億美元的新目標。
堅持“履行總理職責”
有分析人士認為,由于泰國經濟發展正處于不平衡時期,泰國商務部長接替英拉的總理職務,是代表工商企業界人士的聲音推選的結果。有專家指出,他信派系將很可能再度上臺成為總理。因為英拉被拉下臺并不表示他信家族對泰國的政治影響力被削弱。
他信的勢力和影響依然根深蒂固,難以撼動,特別是在為泰黨大本營的東北部和北部地區,仍獲得強大的支持。目前的內閣仍有多名他信的親信,包括尼瓦塔隆。
目前的情況是,看守政府和反對派都不反對選舉,只是對選舉的時機僵持不下。今年5月12日,尼瓦塔隆表示,大選才是解決泰國當前所有問題的唯一途徑,而改革必須由選舉所產生的新政府來推行。反對派則堅持要先改革,成立臨時政府,再舉行大選。
近日,泰國國會上議院與各方召開會議,商討解決政治僵局的行動路線圖,計劃成立臨時政府。反對派則要求上議院盡快推選一名臨時總理,以替代尼瓦塔隆。反對派的提議雖然得到一些議員支持,但卻遭到更多人的反對。
泰國一名政治分析人士告訴記者,上議院推出的行動路線圖,即推選臨時總理的做法也恐難實現,因為該議案的前提是看守政府辭職,顯然為泰黨不會答應。“未來的泰國政局將面臨三種可能:一是反對派示威者繼續占領政府機關,動員社會力量,宣布成立臨時政府;二是支持英拉的紅衫軍進入曼谷市區,對立雙方發生暴力沖突,軍方不得不出面,實施軍事管制;三是雙方力量重新整合,政治僵局持續下去。”
盡管上議院一些議員和反對派示威者咄咄逼人,尼瓦塔隆也可能隨時被趕下臺,但他“依然帶領內閣成員努力讓政府正常運轉”。尼瓦塔隆說:“目前這個內閣將繼續依法履行職責,直到大選選出新政府為止。”
就在本刊即將付印的5月20日,泰國陸軍司令巴育突然宣布在全國實施戒嚴。盡管軍方說戒嚴“不是政變”,民眾可正常生活,無須驚慌,但這一舉動還是引發各方猜測:泰國形勢真的非常嚴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