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學生不用端端正正地坐在教室里,而是在充滿歡聲笑語的田間地頭上課的情景嗎?
在廣州市花都區獅嶺鎮,有這樣一位老師,不僅把課堂搬到了田間地頭,把飛鳥蟲魚變成了教材,還和學生們玩起了過家家,帶著他們一起捉蟲子。
他就是振興第一小學的科技教師黃俊彬,潛心于農村小學科技創新教育工作11年,培養了一批批熱愛科技的“小發明家”,指導300多名學生參加國家、省、市、區科技創新比賽并獲獎,50多件學生發明作品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他本人也多次被評為“廣東省優秀發明園丁”、“廣州市首批科技骨干教師”、“廣州市優秀科技輔導員”等。
“教材我來編”
你想不到吧,集這么多榮譽于一身的黃俊彬在成為科技教師前,跟發明創造一點關系都沒有,要知道他大學讀的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剛參加工作時教的是數學。
他跟發明創造結下不解之緣,純粹是偶然。
2003年,黃俊彬參加了區里科技教師培訓。在培訓課上,老師展示了不少車模、航模作品,這讓從小愛玩四驅車、航模等玩具的黃俊彬激動不已,內心的創造熱情重新被點燃。
回校后,他主動申請擔任科技教師,剛好學校也需要一名科技教師,于是他成功轉行。
當時學校在科技方面一片空白,不僅沒有專門的活動場地,教學器材嚴重不足,就連合適的科技教材都沒有。
面對這些難題,黃俊彬沒有退卻,而是迎難而上:“沒有條件,那就創造條件,沒有教材,那就自己編吧!”
他利用獅嶺鎮是“中國皮革皮具之都”的優勢,走訪了十余家皮革皮具加工廠,收集、整理皮革皮具的加工制作素材,再結合學生對皮革皮具的了解,編寫了一本校本教材——《走進皮革皮具之都》。
在編寫的過程中,黃俊彬歷盡了辛苦。因為還擔負著教學任務,他只能擠時間編教材——
每天下班后,他要么探訪皮革皮具廠,要么留在辦公室整理資料、編排章節,因為太專心,經常一不留神就工作到夜里十一二點。周末和節假日,黃俊彬更忙,有時為了編寫教材,連飯都顧不上吃,只能隨便弄點吃的充饑……
《走進皮革皮具之都》將科技創新與本土特色結合起來,一出版,就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成效不小喲。
學生們紛紛利用皮革碎料搞創新,陸凌偉和楊嘉怡同學還做起了研究,他們的《利用皮革碎料進行環保設計與制作》不僅獲得了“第十三屆廣州市中小學生殼牌美境行動”方案實施獎,還被選送到香港參加第十五屆“常識百搭”科學展覽大賽又獲嘉許獎。
帶著學生捉“蟲子”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一些煩人的問題,這些問題就像一只只令人討厭的“蟲子”。每當“蟲子”出沒,黃俊彬就會帶著學生們把它們捉出來。
今年2月份,他們又一起捉“蟲子”,研究起了蒼蠅,作品《“環保驅趕蒼蠅的必殺技”科技探究活動》還在第29屆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榮獲了科技輔導員創新項目二等獎。
那天,黃俊彬發現農村很多人都在家里掛了透明水袋,說是用來驅趕蒼蠅的。為什么透明水袋能趕蒼蠅呢?他特別好奇,便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帶著學生們做起了實驗。
他們在實驗室掛了一些裝有水的透明水袋,觀察陽光照射到水袋上后蒼蠅的飛行方向,一起查找資料、分析原因,最后得出結論:光線經過水袋折射后,會嚴重刺激蒼蠅的復眼,讓它們看到很多重影,從而不敢靠近水袋。
活動結束后,黃俊彬問學生:“咱們的方法和噴殺蟲水、蚊香驅蠅相比有什么好處?”
“我們的方法更環保。”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大家說得對,咱們的驅蠅方式是無味無污染的。其實在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小細節,大家要善于觀察,做個有心人。”黃俊彬說。
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學生中涌現出了一批捉“蟲子”的小能手:周雨菁的“飲水機防燙傷安全開關”在第13屆廣東省少兒發明大賽上獲二等獎;胡鐳的“減震門吸”獲得了第15屆廣州市殼牌美境設計大賽一等獎和優秀實施成果獎、第28屆廣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鄭鎮宏制作的“易拉膠凳”在2013年度花都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獲一等獎。
田間課堂趣味多
只在學校里、教室里做發明多沒趣,既然身在農村,何不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
黃俊彬便依托本土資源優勢,將科學課與課外探究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們多實地考察,多與大自然接觸。
學校旁的菜地成了他和學生們的“科學游樂園”;隨處可見的花草樹木、飛鳥蟲魚都是現成的科學素材;他還帶著學生去探究身上有三顆星、六顆星、七顆星的瓢蟲和許多不知名的小蟲子,并給它們取了有趣的名字……
在“土壤中有什么”探究課教學中,黃俊彬帶學生們到田間地頭考察,讓他們認識、感受身邊的各種土壤;在教學“各種各樣的巖石”一課時,他又帶領學生到校外的小山坡拾取各種各樣的小石頭,引導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泡一泡等方式了解石頭。
有時候,興致來了,他還童心大發,和學生們玩起了過家家,用菜葉當盤子和碗,瓜果、豆莢當食物,豆萁當筷子,玩得可開心了。
誰說農村小學科技創新教育工作不能做出成績?黃俊彬雖身處農村,但覺得農村自有農村的優勢,從不言農村科技創新教育工作苦,反而迎難而上,化苦為樂。
“農村科技創新教育工作一定要因地制宜,結合實際不斷探索,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他有自己的style,自編教材、帶著學生們不斷探究、在田間地頭跟他們打成一片,完全將生活與課堂融為一體,玩轉創新,玩得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