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寶寶:“你知道小雞為什么要過馬路嗎?”
派大星:“不知道。”
海綿寶寶:“因為小雞要到馬路對面去。”
聽聽,滿臉小孔、四四方方的海綿寶寶又一次爆笑登場啦!
平時,它和它那只會“喵喵”叫的寵物蝸牛一起住在比基尼海灘深海處的一顆菠蘿里。它喜歡捕捉水母,是蟹堡王的頭號廚師,總愛制造各種各樣的麻煩,令章魚哥很煩惱,蟹老板也無比郁悶……
怎么,你很喜歡海綿寶寶?那來瞧瞧它的真面目吧!
海綿非海綿
此海綿非彼海綿,海綿寶寶不是塊被人丟棄在海底的破海綿,而是一種海底生物哦。
海綿是最原始的多細胞動物,五億多年前就已經生活在海洋中,是元老級的動物。可是,由于它常呈分枝形,而且不會移動,從前還被人們錯誤地當作植物呢,害得它有苦難訴。
它附著在海底的礁石上,從流過身邊的海水中獲取食物。
超級大家族
海洋中到底有多少種海綿?沒有人能夠確定喲,因為新種類總是層出不窮地出現。但毫無疑問,這是一個超級龐大的家族。
在各地海洋里,我們都能發現它們的身影!從潮間帶到深海,從熱帶海洋到南極冰海都有分布。不僅可以生活在海洋中,它們還可以在河流與湖泊中生存,家族興旺可見一斑。
在海綿門中,體型大的有一人多高,小的如芝麻那么小!不過,無論它們體型是大是小,居住在什么地方,它們都是世界上結構最簡單的多細胞動物,身體柔軟似綿,沒有頭,沒有嘴巴,沒有四肢,沒有軀干,沒有神經,也沒有器官,布滿全身的小孔里長著許多鞭毛和一個篩子狀的環狀物。
不都是方方正正的
如果你以為所有的海綿都像海綿寶寶一樣,長得方方正正的,那可就大錯特錯啦!要知道,海綿一向以多變而聞名于海洋動物界。
它們的顏色多變,有灰黃、黑、大紅、鮮綠、褐黃、乳白、紫色等顏色,模樣更是奇怪,有的固定在珊瑚或甲殼上,長得也像珊瑚或甲殼;有的像一串串紅燈籠;有的像管子;有的像扇子;有的像花瓶、杯子。
海綿吃的食物也多種多樣,包括細菌、硅藻、原生動物或動植物碎屑。
有的很兇猛
不是所有的海綿都像海綿寶寶一樣可愛,它們中有一些家伙天性兇猛。
比如,生活在夏威夷海域里的火海綿,為了保護自己不被魚、海龜等動物吞食,進化出了一種大本領——能夠分泌毒液。誰要是不小心碰到了它,嘿,保準會疼上幾個小時。
在澳大利亞的深海中生活著一種食肉海綿,這家伙體長2米,有一個漏斗一樣的“嘴”,看上去像餅干上的菱格,一旦有魚或其他生物在它旁邊游過并觸動它時,它就會立即出動“大嘴”,捕獲獵物并把它們包圍起來,然后美美地大吃一頓……
呼朋喚友同相住
和海綿寶寶一樣,在現實生活中,海綿也喜歡熱鬧。它總是邀請成千上萬種生物和自己一起生活。
有的海綿喜歡和沙蟹在一起,它們附在沙蟹的腿或殼上,跟著沙蟹游遍海底世界。而沙蟹呢,也不吃虧,背著這些海綿就像穿上了厚鎧甲,敵人來了,英勇抵御,一點也不害怕。
此外,牡蠣和峨螺也很歡迎有些海綿在自己殼上安家落戶,因為海綿的分泌物能散發難聞的氣味,幫助它們嚇退敵人。還有些動物尤其喜愛海綿,喜愛到寧愿老死在海綿里面。
再生能力強
海綿號稱“再生之王”,它身體殘缺部分重新生長的能力驚人。
如果把海綿撕成碎塊投入海中,不久,每一塊都能長成一個完整的新個體。
有些淡水海綿遇到惡劣環境,比如水流量大大減少的時候,會萎縮到只剩下幾個細胞。然而,一旦環境變得適宜,它們又會重新長成一個新的海綿!
一起種海綿
古希臘人不但知道海綿擁有強大的再生能力,還加以利用。
他們常常把海綿分切成幾塊,當成種子放到海水中,等到它們各自長成了完整的海綿,再收獲,把它們做成清洗身體用的海綿——浴海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