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丁·薩巴希(下文稱薩巴希)正在面對一場似乎毫無勝算的戰爭。作為埃及總統選舉僅有的兩名候選人之一,他的對手是把埃及前總統穆爾西趕下臺、大權在握的埃及頭號人物塞西。埃及公共輿論研究中心的一份民調顯示,塞西的支持率高達72%,而薩巴希只有2%。面對幾乎一邊倒的劣勢,59歲的薩巴希幽默地說:“我們埃及人總能搞定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埃及政壇,薩巴希是一名“永遠的反對派”,他因為反對當權者被拘捕過17次。與埃及很多知名政治家出身名門不同,薩巴希出生于謝赫村省一個農民家庭,在家中11個兄弟姊妹中,他年齡最小。薩巴希出生前兩年,“現代埃及之父”納賽爾等人領導的埃及“七月革命”取勝,新土地政策讓這個家庭揚眉吐氣。薩巴希更是依靠納賽爾推行的免費教育政策一路考入開羅大學。在薩巴希心中,納賽爾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他至今仍說,如果沒有納賽爾,他就不可能成為今天的總統候選人。
進入開羅大學后,薩巴希主修大眾傳媒,很快在學校聲名鵲起。當時埃及學生運動極其活躍,不斷爆發反政府抗議活動。迫于形勢,時任總統薩達特決定接見學生代表,并進行一場電視辯論。年輕的薩巴希絲毫不給總統面子,犀利指責薩達特的經濟政策,批評政府偏向富人,而且公開反對薩達特與以色列交好的外交舉措。事后,薩巴希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他被禁止進入埃及國營新聞機構當記者,但這件事也令他成名。他成為反對派陣營中崛起的一顆新星。那之后,薩巴希不斷被拘捕。1981年,他成了當時被拘捕的最年輕的反政府者。2003年,他甚至成為埃及有史以來第一個在任時被捕的人民議會議員。這磨礪了他的意志,越發堅定了他的信念,僅在一年后,他就組建了一個草根同盟,旨在阻止穆巴拉克長期統治埃及,并阻止穆巴拉克的兒子“接班”當總統。
忙于政事之余,薩巴希也沒忘記自己大學時學的新聞專業。他曾創建旨在爭取新聞自由的記者聯盟。他會寫詩,與一些熱衷政治的劇作家、導演交好。在埃及文化界和媒體圈,他有廣泛的人脈,為日后競選總統打下基礎。穆巴拉克下臺后,薩巴希便決定參加總統競選。他打出親民牌:所有參選者都在競選海報上板著一副臉,唯有他以微笑示人。2012年,總統大選舉行首輪投票,薩巴希獲得第三高的得票率,但未能進入第二輪投票。不過,他溫和、友善的形象給很多選民留下了不錯的印象。
在今年的埃及大選中,薩巴希是第一個正式提出參與競選的候選人。從上世紀70年代作為學生運動領袖亮相政壇以來,薩巴希的政治理念和立場始終如一,他提倡社會平等,主張保障中下層民眾的權益,限制總統的權力,改善民生,推行民主。他雖參加過穆巴拉克時期的人民議會,但一直以反對派的姿態出現,也不曾與飽受爭議的穆兄會有染。因此,在很多人心目中,他是個堅持理想的政治家,而不是“墻頭草”政客。這也是目前薩巴希最大的優勢所在。
由于埃及局勢持續動蕩不安,人們更期待一個強有力的、能帶來安全感的鐵腕人物上臺。去年,塞西把穆爾西趕下臺時,他的聲望一度達到頂峰。反觀薩巴希,他既沒有強有力的政黨支持,也缺乏實質的執政經驗,當地媒體報道認為,他幾乎注定是當配角的命運。
不過,也有分析指出,在穆爾西下臺后,埃及局勢并沒有太大改善,塞西的民望不斷下降,最近鎮壓穆兄會的行動更激起了其支持和同情者的不滿,埃及各地游行示威不斷。受限于當前的安全局勢,塞西很難頻繁親自參加面向公眾的競選活動,薩巴希便利用這個機會,直接走上街頭面對大眾宣傳自己的理念。用他的話說,總統競選的結果“取決于很多因素”,在5月26日和27日的首輪投票舉行前,他仍然要為打贏這場“不可能的戰爭”而傾盡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