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1月1日晚,中國駐舊金山總領館發生縱火案,大門和標志牌等嚴重損壞。兩天后,縱火嫌疑犯被美國警方逮捕。1月7日上午,美國法院開庭審理該縱火案。總領館表示,中方注意到美方為處置此次縱火事件所作努力,要求美方依法嚴懲肇事者,并要求美方吸取教訓,切實采取有效措施維護中國外交、領事人員和機構的安全和尊嚴,確保類似事件不再發生。那么,外交代表機構的地位如何?它和外交人員享有什么權利?
答:中國駐美國舊金山總領館被燒引發廣泛關注。總領館是中國的外交代表機構,身份重要敏感,而且這已不是中國駐舊金山總領館第一次出事,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前,曾有“藏獨”分子襲擊該總領館。美國政府未能保護好中國駐美的外交代表機構,難辭其咎。
外交代表機構是指一個國家駐另一個國家的外交官組,包括大使館、公使館、領事館、外交聯絡處等。
大使館是一國在建交國首都派駐的常設外交代表機關,代表整個國家的利益,全面負責兩國關系,也可同時履行領事職能。大使由國家元首任命并作為國家元首的代表履行職責,其職責范圍遍及駐在國全國。
領事館是一國政府派駐對方國家某個地區的外交機構,它最主要的職責是領事工作,比如維護本國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向本國公民頒發或延期護照、向外國公民頒發簽證等。領事館只負責所轄地區。
根據國際公法,使領館院舍的法律地位等同于派遣國的國土領地。《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和《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提到,駐在國有責任采取一切適當措施保護使領館館舍免受侵入或損害,并防止一切擾亂使領館安寧或有損使領館尊嚴之情事,駐在國有義務保障和賠償使領館遭受的損失。此次縱火案發生后,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館發言人表示,按照國際公約,領事館的安全問題由當地警察局等執法部門負責,縱火事件造成了領事館財物損失,已向美政府要求賠償。
美國最近發生的外交風波還不止這一件。在縱火案發生的半個多月前,印度駐紐約副總領事柯布拉加德因涉嫌偽造女仆的簽證材料以及克扣其工資,在曼哈頓遭美執法人員逮捕,之后更遭到搜身檢查和拘押。印度舉國憤怒,視之為侮辱,而美國則拒絕道歉。雙方爭執的焦點主要集中在柯布拉加德的外交豁免權上。
外交人員的豁免權是指一國派駐外國的人員所享有的免除接受國法律條款管轄的待遇,這主要是為了確保外交人員能有效履行職責。外交人員通常是指在使館工作的全體外交官和在領事館工作的全體領事官員。此外,還包括國內外交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國際組織及其專門機構的常駐使團等。
外交官員和領事人員地位不同,所享有的豁免權也不相同。使館的外交人員可享有全部外交特權和豁免,即刑事豁免、民事豁免、行政豁免以及無作證之義務四項。而領事官員的豁免則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雖然外交人員,特別是外交官的豁免權是絕對的、沒有例外的,但這并不是說外交代表可以犯罪而不負法律責任,只是說外交代表如果犯罪不受接受國的管轄。接受國對于經查明犯了罪的外交官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一定的措施,包括在案情較嚴重的場合要求派遣國放棄豁免權以便加以審判,或宣布該外交官為不受歡迎的人。如果外交人員行為嚴重威脅接受國安全時,接受國對于犯罪的外交人員可予以驅逐出境。
在此次美印兩國的爭論中,美國辯稱柯布拉加德受控罪名不涉及其職務,因而不涉及豁免權問題。而在逮捕之后對她進行的搜身檢查,是依據美國國內的標準司法程序,所以很難說其違法。在柯布拉加德獲得保釋后,印度尋求將其轉為常駐聯合國代表團成員,意圖通過身份轉變,使她具有完全的外交豁免權,以免于繼續被美國起訴。美國人的說法看上去不無道理,但《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也規定:“接受國對于領事官員應表示適當尊重并應采取一切適當步驟以防其人身自由或尊嚴受任何侵犯。”在這次事件中,印度方面認為美國侵犯了其外交人員的尊嚴,也是有道理的。
1月9日,美國國務院同意給予柯布拉加德完全的外交豁免權,但同時保留對她的指控。柯布拉加德隨后乘飛機返回印度。(谷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