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杰是英國攝影師,想拍一部關于中國農民生活的紀錄片。于是,他來到中國農村,找到一位柿農,提出想買500個柿子,順便拍下柿子采摘、晾曬等過程,并愿意出價1000元。
遇到這么好的生意,老農滿口答應,還叫來鄰居幫忙。鄰居爬上樹,用綁有彎鉤的長桿,看準柿子用勁一擰,就摘下一個。這樣,柿子一個個掉下來,滾得到處都是。老農站在樹下,眼疾手快地把它們撿到竹筐里,同時還高聲大嗓地和鄰居拉著家常。柿子摘完了,整齊地放在屋檐下的蒲墊上晾著,等待貯存。
羅杰覺得這個過程很有趣,把它們都拍了下來,然后向老農付了錢,轉身要走。老農納悶了,趕忙拉住他問:“怎么不把柿子帶走?”羅杰笑著告訴老農,他買這些柿子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柿子就留給老農吃吧。老農看著駛遠的汽車,還是百思不得其解,自言自語道:“沒想到世界上還有這樣的傻瓜!”
在汽車里,羅杰對翻譯說:“一個柿子在市場上只能賣一次,但如果將柿子制成‘信息產品’,就可以賣無數次。老農采摘和貯存柿子的生活紀錄片,肯定能在英國賣個好價錢,這個題材太好了!”
事物的價值不能只從表面判斷。老農并不知道,在羅杰眼里他的柿子并不值錢,值錢的是與柿子相關的那種獨特有趣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