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東方國家,還是在西方國家,都有“頭大聰明”的說法。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也會用“瞧,這孩子腦袋這么大,肯定很聰明”之類的話來夸贊孩子,大家似乎普遍存在著這樣一種認識:腦袋大的人會比較聰明。
1995年上映的動畫片《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伴隨了一代人的成長,更有觀眾把它比作“中國動畫片的里程碑”。2014年9月26日,動畫電影《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之秘密計劃》在全國上映,再一次在少年兒童中掀起了一陣“大頭熱”。在《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中,頭大的兒子確實很聰明,但是頭小的爸爸同樣也很聰明。那么,腦袋的大小和聰明不聰明,究竟有沒有聯系呢?一個天生的大頭娃娃,是否真的意味著他會比其他寶寶更聰明呢?
“頭大聰明”從何說起
我們在平時生活中說一個人很聰明的時候,通常是指這個人的智商比較高,能力比較強。人的能力是多種多樣的,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指在不同種類的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如觀察力、記憶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創造力等,其中抽象概括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我們平常說的智力,是針對一般能力來說的。
厘清這個概念之后,我們今天的問題就可以間接轉化為腦袋大小與智商的關系了。那么腦袋的大小與智商到底存在著怎樣的關系呢?

對于腦袋大小與智商的關系的研究始于19世紀30年代,那個時候的德國解剖學家弗雷德里克·泰德曼就曾寫道:“毫無疑問,一個人頭腦的大小與他所能擁有的精神能量大小之間有一定關系。”之后,科學家們又進行了大量研究來證實泰德曼的主張是否真的正確。大多數的研究都是針對腦袋大小與智商高低之間的關聯進行的。
研究人員通過核磁共振成像掃描的方法研究了這一課題,并分析了20項有關此課題的研究結果,其中囊括了1530個研究樣本。研究結果顯示,一般來說,腦容量大的人會比較聰明。研究結果還發現,針對這一種現象,男人和女人相比,女人表現得更明顯,而成年人與小孩相比,成年人表現得更明顯。研究人員們至今也未弄清為什么這一現象在成年人和女人身上會比較明顯。一般狀況下,女人的大腦都比男人的小,可是在智商測驗中的分數卻和男人差不多。所以,研究人員們堅持認為腦袋大智商就高的說法并不適用于所有人。
與智力有密切關系的并非腦容量
美國科學家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人類進化歷史上“智力大躍進”的年代,并非伴隨著腦容量的增大而出現。 美國華盛頓大學神經生物學教授威廉·卡爾文說,根據考古資料研究發現,人類祖先在進化歷史上有兩段時間是腦容量不斷增大的,這兩段時間各有100萬年左右,但是人類進化中最重要的能力——制造工具的能力,卻沒有出現在這兩段時間內。卡爾文說,距今20萬年至5萬年前這段時間,生活在非洲的智人的腦容量就已和現代人相差無幾,而工具的出現卻是距今7.5萬年至5萬年前的事。此后,人類的智力突飛猛進,但腦容量沒有發生顯著的變化。
研究人員根據現代神經生物學分析這一現象認為,腦容量增大對智力的增進,只體現在某些較“低級”的領域。比如,更大的腦容量讓原始人的感覺動作更靈敏,投擲更準確,狩獵時就可以有更多收獲;也可以讓原始人記住更多的單詞或短句,在群落中的交流就更好。距今約5萬年前,非洲的原始人似乎“突然”開始制造項鏈、手鏈等飾物,雕像、巖畫也隨后出現。到距今3.5萬年前,歐洲的原始人已經開始在巖洞中用透視畫法繪制彩色巖畫了,同時原始人的語言中出現了語法,這使得他們能說復雜的長句。卡爾文曾在華盛頓舉行的美國科學促進協會年會上發表論文說,這一時期人類創造力的“大爆發”意味著大腦各部分的通信聯系和協調運作增強了,而這對人類智力的“高級”領域至關重要。這時候人類的腦容量盡管沒有增大,大腦卻已經完成了質變,判斷事物結構和問題一致性的能力顯著增強,好比“舊瓶裝新酒”。卡爾文在其題為《人類心智的進化:冰川時期出現的高級智力功能》的論文中認為,是人類大腦中各部分的通信聯系和協調運作使得智力有明顯進步,而不是腦容量。
大腦發育很重要
美國科學家的另一項研究表明,智商高低的決定因素是大腦發育的時間和過程,而非腦容積的大小。大腦皮質在兒童時期會逐漸變厚,達到一個頂峰后,在青少年時期又逐漸變薄。此前的研究表明,大腦前額皮質的厚度與智力的諸多方面都關系重大。美國國家精神健康研究所的科學家對307名志愿者進行了跟蹤調查,在他們6~20歲之間時,每隔兩年對他們的大腦進行一次掃描,并根據智商測試將這些志愿者分為一般智商、高智商和智商超群,共3組??茖W家發現,智商超群的孩子11歲之前大腦前額皮質迅速增厚,11歲之后,大腦前額皮質逐漸變薄。智商一般的孩子大腦皮質發育也符合這個規律,但其大腦皮質增厚的速度遠沒有那么明顯。而這3組孩子的智商與其父母的工作和受教育水平關系密切。科學家因此斷定,智商高低與先天遺傳和后天培養都是分不開的。至于大腦皮質增厚和變薄的形式為何與智商有直接關系,目前還不得而知。科學家認為,要解釋這一問題,還需要對皮質分子的發育和變化進行研究。
諸多研究結果顯示,智力與腦袋的大小的確沒有十分直接的聯系。對于民間普遍流傳的“大頭娃娃更聰明”的說法,或許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智力高的人普遍擁有一個比較大的腦袋,也就是腦容量比較大,為其智力進行更多的開發提供了基礎與可能性;而腦袋大的人未必聰明的原因是他沒有好好地開發他的“大腦袋”。比如“愛因斯坦”這樣的特例,即使腦袋小,人家也勤奮地開發著,最終成為“天才”。人的大腦有很大的潛力,遵循達爾文生物進化論中的用進廢退原理,勤用腦、多思考,智力就能得以很好的開發,人就會聰明些,就像普通老百姓常說的:腦子越用越靈。否則,聰明的腦袋懶于思考就會變成愚笨的腦袋。所以聰明與否,既取決于社會環境條件,也取決于個人努力,唯獨不取決于腦袋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