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世界大學新聞網2014年1月10報道,世界教育服務研究中心負責人拉胡爾·周大涵博士稱,2014年,高等教育在證明其自身價值方面將面臨更大的壓力,這種壓力不僅來自于大學經費的削減,也來自基于技術的“慕課”的興起。
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高等教育的價值在于就業(yè)前景,而并非其帶來的長期發(fā)展及無形收益。這種觀念現今在發(fā)達國家尤為盛行,經濟的持續(xù)頹靡和就業(yè)前景的黯淡更加重了人們對高等教育價值的懷疑。周大涵博士認為,高等教育的未來發(fā)展有三大趨勢。
第一,有效利用經費。盡管英美等國的經濟環(huán)境趨于改善,但是大學的公共經費仍不斷減少。雖然大學希望通過提高學費以達到自給自足,但隨著大學入學率的下降,這點越來越難實現。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有40%的公立學校的學費并未與通貨膨脹同步增長,而私立學校也面臨成本增加、學生減少的情況。歐洲各國則采取績效投資、大學合并、成本透明等方式。英國政府現已削減大學撥款,由本國及歐盟學生家庭來補償。2013-2014年度,英格蘭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下撥的經費將減少8.91億英鎊,而在英國就讀大學的家庭所需支付的學費上漲了14億英鎊。
第二,技術輔助式的學習創(chuàng)新。學生更具有成本意識,并尋求按自己的步調靈活學習,技術輔助式的學習方式已成為潮流,如“慕課”。在2013年,“慕課”的最大供應商Coursera新增了300萬名學生,并已開始與美國國務院合作建立全球網絡。由于“慕課”的興起,大學開始面臨來自創(chuàng)新學習模式的競爭,甚至連英國的開放大學也不得不發(fā)起“慕課”。
第三,質量認證和教學。盡管對“慕課”的認證面臨一定困難,但人們對其未來依舊看好,比如佐治亞理工學院開設了能夠授予學位的“慕課”課程,而歐洲學分互換系統(tǒng)的建立,也增強了人們對“慕課”認證的信心。
(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系鄧莉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