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新聞網2014年1月11日報道,日本文部科學省開始著手英語教育制度改革,并已經制定出了一系列改革計劃,包括在小學低年級開展英語教學,允許中學用英語授課,提高教師英語能力等,以培養出能在國際層面上發揮積極作用的高技術人才。
有教育專家表示,現行的日本英語教育系統側重閱讀理解和語法,無法使學生充分發展英語交流能力,這將會阻止學生適應全球化浪潮。一位公立學校的英語教師說:“如果考試形式不發生變化,我們教學的方式也很難改變。”下村博文表示:“學生上中學后應該能用英語進行交談,但在日本情況并非如此。我們正在把英語教學的目的從應試轉變為交流。”
文部科學省認為,入學考試的變革能推動英語課堂的變革,而改革遇到的最大挑戰是培養合格的教師,該改革計劃成功的關鍵就在于國家能培養多少有能力的英語教師。文部科學省計劃規定中小學英語教師需要通過一系列的能力測試,已有大量的教師為此開始參加輔導班。此外,學校將聘用更多母語為英語的助教。
英語教育專家伊藤檢索說,如果學生在小學時就把英語作為一門正式學科來學習,在中學有更多實用英語的課程,那么教學將會是非常有效的。但是有的學生在中學一開始學習語法就厭惡英語,如果小學只是教中學目前在教的東西,只會讓學生更早產生“英語過敏癥”,因此培養合格的教師、采用適合于不同年齡的教學方法非常重要。
(華東師范大學楚明珠、陶媛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