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是第一個提出終身教育概念的國家。其實,英國的開放大學、網絡平臺等都是終身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英國是一個學術傳統濃厚的國家,重學術、輕技術,重學位、輕職業資格的理念根深蒂固。然而,受到經濟低迷、失業率增高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現階段英國的聯合政府為了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在全球范圍內大張旗鼓地開展了職業教育學徒制的宣傳工作,還從教育體制和就業制度入手,積極推動各項工作。英國的職業教育由政府、機構、行業協會、企業、私人機構等多重主體構成,不僅包括通常意義上的學生、學院、教師和資金提供者,還包括雇主、行業協會以及負責職業教育的有關部門。
課程上,政府部門、行業協會、企業等用人單位以及學校根據社會的需求和社會發展需要,聯手進行頂層設計。同時,企業雇主參加職業技術教育的管理機構,參與制定國家專業證書標準,參與對職業技術學院的質量評估和開設專業課程的研究,接受學生到企業學習,并安排專門的教員,提供部分教學經費,推薦雇員和其他中小雇主參加職業教育學習。政府主管辦學方針,以及宏觀的政策協調、監督、評估辦學質量及撥款情況。其他諸如開設專業、課程設置、招生數量、教學方式都由學校根據企業雇主的要求和市場需要自主決定。學校實行的基本都是模塊教學,十分靈活,學生可以根據需要自由選擇,完成一定的模塊學習,經評估合格者就可獲得相應證書。
下面我談一下英國職業技術教育的證書體系。英國的職業技術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融合,貫穿個體發展始終,并以資格證書體系為基礎,逐漸發展成為終身教育體系的主體。資格證書體系以能力為本,兼顧個體知識更新和就業需求,不同級別的資格之間相互銜接,與普通教育之間溝通順暢。2011年10月,英國推出了最新的資格與學分框架,取代了原有的國家學分框架,成為英格蘭、北愛爾蘭、威爾士教育資格的國家學分轉換體系,新的資格與學分框架將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對接關系進行了進一步調整,以達到方便二者接軌和轉化,鼓勵終身學習的目的。新的框架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雙維度。過去的框架基本上都是單維度的,即只有難度的區別,而沒有更多的學習量的體現。新的框架納入了對學習量的考核,并且引入了學分的概念,以學生為最小的學習單位,每個學習單元都包含相應的學分和級別,學習者可以根據行業技能委員會的組合規則,積累學分,并獲得資格。
第二,全納。通過學習單元、學分、學習內容和等級,將英國所有的資格體系都納入這個框架,包括學徒制。過去,學徒制一直都是被放在大體系之外的,這是第一次把學徒制也納入其中。同時,新框架還延續了原國家資格證書框架內職業教育、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銜接和對應。
第三,資格類別更加豐富,每級資格都分為三種規格,即證明、證書和文憑,用于不同學分值的評估。
第四,首次引入了學員成果記錄。每個學員都會得到唯一的學員編號,相當于一個學分銀行的戶口,學生所取得的學分均記錄其中。
英國的第一個職業證書體系是國家職業資格證書(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NVQ),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共分為五個等級,涵蓋了11個職業領域,每一個職業領域中都包含不同的數量和專業方向。1992年,英國又推出了普通國家職業資格證書(General 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GNVQ),這是一種兼顧文化教育與職業教育的預科課程,分為三個等級。1997年,英國政府推出了五級國家資格證書框架,試圖實現英國職業證書與普通教育資格證書一體化。在之后的十多年里,英國政府又對其進行了若干次改革,最終形成了今天的學分框架。
英國資格與學分框架的不斷變化,表現出其對不斷變化的社會和勞動力市場的適應性,資格框架的建立與完善,是英國教育培訓事業的重要成就。中英之間的職業教育合作是雙方教育合作的重要內容,我們兩國也面臨著不少共同的挑戰,如社會對職業技術教育的偏見等。英國在證書體系的有益探索和取得的成果值得我們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