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幾年來,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Northridge,簡稱CSUN)鼓勵教師和學生不斷創新,與全球眾多公私立的教育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2012年6月,戴安·哈里森(Dianne F. Harrison)出任CSUN第五任校長。擔任校長以來,她矢志對學生負責,在學術上追求卓越,并確立了七項工作重點:一是永遠將學生的成功作為優先,二是關注教職員工的發展和成長,三是提升學校聲譽,四是減少對政府撥款的依賴,五是增加研究活動和項目,六是推動可持續發展,七是將體育運動作為日常活動。2013年9月,哈里森校長及先生約翰·吳杰克(John Wujack)在中國所所長蘇智欣博士的陪同下到中國進行了為期9天的訪問。本刊在哈里森校長一行訪華期間,對她進行了獨家專訪。訪談中,哈里森校長重點介紹了CSUN近年來與中國大學的合作交流情況,并表示此次中國之行對以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期待中美院校持續深化了解、密加多種合作,努力為中美共同的教育夢作貢獻。
一、CSUN致力于培養世界公民
《世界教育信息》:近年來,CSUN吸引了很多國際學生,首先,請您簡要介紹一下貴校的情況。您認為學校在吸引國際學生方面有何優勢?
戴安·哈里森:CSUN建于1958年,位于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地理位置優越,是一所集教學與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大學。學校以其優異的教學和研究成果著稱,擁有設備完善的計算機教室、高技術實驗室、休閑運動設施、保健中心等。學校約有3000名國際學生。其中,中國留學生人數最多,已超過600人,是整個加州州立大學系統中中國留學生人數最多的分校之一。
學校為國際學生提供專門的服務。比如,國際學生中心提供寫作、數學、語言等方面的輔導;保健中心提供心理咨詢服務,以緩解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壓力。為了讓國際學生更好地適應校園生活,很多工作人員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一起生活。比如,CSUN中國所所長蘇智欣就是國際學生大家庭中的一員,深受中國留學生和訪問學者喜歡。為了使學生更加了解中國,學校建立了專門研究中國的項目,提供中國哲學、歷史、地理、中文等課程,學生可以將其選作第二專業。這個項目目前很受學生歡迎,至少有300名學生參加,其中,普通話課程特別受青睞。
CSUN致力于將學生培養成為世界公民,鼓勵他們走出去,了解美國以外的世界,加強對不同文化的理解。我認為,學生如果能去不同的國家學習,即使是很短的時間,都將受益匪淺。自1999年以來,中國所每年都推薦和幫助CSUN學生獲取中國政府全額獎學金,去中國留學和研修。2013年,CSUN有7名全獎學金生在中國的清華大學、人民大學、北京電影學院、復旦大學、上海音樂學院、上海師范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學習。這些學生認為,在中國的學習經歷是改變他們人生的重大機會,而且有的學生已經在中國安家立業,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二、永遠將學生的成功作為工作重點
《世界教育信息》:您擔任校長一年以來,學校的重點工作是什么?
戴安·哈里森:在我擔任校長的第一個月,我認真傾聽并思考學生、教職員工的想法,隨后擬定了7項工作重點,并通過學校領導層的一致同意。
一是永遠將學生的成功作為重點。這是最重要的一項。2013年秋季,CSUN注冊學生的數目為38310,是學校成立以來最多的一年,而且國際學生數目也不斷增加。在科研和教學方面,我們將不斷努力以確保學生享有高質量的教育。
二是關注教職員工的發展和成長。CSUN努力為教職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競爭機制,以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教師應為學生取得的進步與成功感到驕傲。
三是提升大學的聲譽。大學聲譽是學校發展的需要和軟實力的體現,有助于吸引優秀的教師與學生,獲得充裕的科研經費。我希望,CSUN的教育能得到更多人的認可。
四是減少對政府撥款的依賴。由于州政府的資助逐年減少,學校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獲得經濟支持,以保證教學質量。科研資助與校友捐贈是重要的資金來源。
五是增加研究活動和項目。學校應注重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提升教師科研指導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研活動和項目,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
六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為實現人類與環境的健康和發展作貢獻。作為校長,我代表CSUN與美國大學校長氣候委員會簽約,學校有責任為人類的環境保護作出貢獻。
七是將體育運動作為日常活動。學校應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加強體育教育,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加各種體育項目。
三、持續推動中美教育合作交流
《世界教育信息》:近年來,CSUN與中國大學的合作交流取得了哪些進展?
戴安·哈里森:教育在建立中美新型大國關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兩國合作發展的橋梁。1982年,CSUN開始發展與中國高校的合作項目,多年來一直在中美教育交流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學校目前共與14所中國大學有長期和短期的合作項目,包括上海師范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廣州醫科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還與近50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學校每年接待20多個中國代表團和短期培訓團,還有幾十名教育、藝術、音樂、工程、科學和法律等領域的長期訪問學者。
我舉兩個例子。第一,CSUN與南京理工大學的合作已有近20年歷史。1996年,學校前校長布蘭達·威爾遜受邀訪問南京理工大學。兩校簽下合作諒解備忘錄,并于2009年更新了備忘錄的內容。多年以來,兩校的教師、學生和管理人員互訪頻繁。這次我到中國訪問的一個主要日程就是應邀參加南京理工大學的60周年校慶和國際大學校長論壇。第二,上海師范大學也是CSUN長期的合作姐妹學校之一。長期以來,雙方互派師生訪問、交流、留學和實習,兩校成功舉辦了多場專題學術講座。CSUN與上海師范大學藝術學院、工程學院、商學院等合作開展了2+2雙學位本科項目和聯合培養研究生項目,與音樂學院發展了3+1+1本碩連讀項目,與教育學院開啟了聯合培養研究生項目。這次訪問期間,我與張民選校長討論了兩校未來的合作情況,與部分學院領導對研究生和本科生海外實習、教師海外進修等方面合作進行了詳細的討論。
此次中國行,我訪問了5個城市的9所大學,回國之后,我將確定未來10年內學校與中國大學的合作計劃,合作交流將會有新的進展。另外,中國大學敬業的工作人員、優秀的學生、嚴謹的管理制度都讓我深受震撼。我認為,不管是中國學生到美國,還是美國學生到中國,都將擁有一次難忘的經歷。這些學生不僅可以參與學術項目與國際交流活動,還能體驗不同的文化,提高國際理解能力。
四、信息技術推動教育發展和科研進步
《世界教育信息》: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在線教育讓全球各國不同人群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成為可能,您是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的?
戴安·哈里森:2010 年,CSUN制定了校園數字發展總體規劃———《2015 年信息技術愿景》(IT Vision@2015),確立了今后5 年學校信息技術發展的方向。2015 年信息技術愿景旨在了解CSUN學生、教師和工作人員體驗和使用信息技術的方式,該愿景將促使相關技術和服務更具選擇性和自主性,同時也將減少應用新技術所需要的時間。
信息技術為教育帶來新的可能性,推動了教育發展和科研進步。學生和教師們不斷探索,使用新技術探求、分享新知識,進行學術的互動交流。高技術的學習空間、虛擬軟件圖書館和移動技術使得學習已經不再局限于實體教室。比如,CSUN的學生可以在虛擬實驗室協作進行模擬實驗,利用虛擬圖書館中的專用軟件完成作業。信息技術還為教師提供了更多新的教學方法,也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為多樣。我認為,信息技術是教師授課的媒介,更重要的是服務于學生。
在線教育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知識傳播模式和學習方式,將會引發全球高等教育的重大變革,會帶來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教學方式、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深刻變化。在線課程有助于教學,但學生必須自律并且具備自學能力。這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夠做得到的。因此,教師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特點應用適當的技術和方法進行教學。
五、在先進技術面前,更應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效
《世界教育信息》:我們了解到,CSUN與南京理工大學開展了“中美宇航科學教育合作項目”,請您簡要介紹下該項目。
戴安·哈里森:多年以來,CSUN與南京理工大學的合作密切。2012年11月,南京理工大學校長王曉鋒到CSUN訪問時,提出了“中美宇航科學教育合作項目”(U.S.-China Space Education Science Project)。該項目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的中美宇航科學項目。當時,中美科學教育工作者從中國中學生的科學實驗項目中選出優秀作品,推薦給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入選之后載入美國航天飛船進入太空。中美宇航科學項目啟動了中美科學教育的合作和交流。現在,中國宇航事業蒸蒸日上,我們在此時再次發起中美宇航科學教育項目,旨在繼續這一劃時代的合作,請中國的航天器將美國中學生設計的太空實驗載入太空。
2013年暑假,該項目在洛杉磯大學區共有146名中學生提交了項目科研建議書,包括太空種子和太空空氣調查等實驗方案。CSUN中國所科研團隊已經從中選出兩項作為中國未來太空飛行的考慮方案,并與南京理工大學合作,向中國政府相關部門提出申請以獲得支持。在南京理工大學60周年校慶慶典上,我把選中的美國中學生實驗方案正式轉交給王曉鋒校長。實驗是否可以載入中國航天器,中國國家航天局具有最終決定權。
該項目旨在激發學生對宇宙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鼓勵中學生進行科學創新,也進一步促進美中兩國學生相互學習,加深兩校友誼與合作。CSUN與南京理工大學共同推動此項目,由CSUN中國所科研團隊負責具體實施。這個項目是CSUN與南京理工大學多年合作的結晶,對于中美教育合作以至自然科學教育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世界教育信息》:作為CSUN的校長,您認為學校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么?
戴安·哈里森:CSUN旨在建設成為一所卓越的教育機構,聞名于加利福尼亞州,聞名于美國,聞名于全世界。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以及經濟的影響,學校主要面臨兩方面挑戰。一是資金短缺問題。加州政府對教育的資助逐漸減少,學校需要其他途徑來獲得資助,以保證正常運行。CSUN的學費相對較低,但仍有部分學生負擔不起,為了保證順利完成學業,有的學生要做2~3份兼職工作。開拓資金來源就是為這些學生獲取機會,讓他們專心學習,完成學業。
二是學校如何引領技術革命的世界。我們應該思考,如何應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水平,這與參照說明書的使用方法不同。學生可以在網絡上找到需要的知識,通過在線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但信息技術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如何進一步發揮特殊作用,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先進技術應用于教學對很多學生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但我們必須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比如學生是否獲得了真正需要的知識,是否能更好地理解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是否能得到全面發展。這就需要我們進行全面的調查研究。目前,包括CSUN在內的很多大學及教育機構都在對iPad等設備用于教學的效果進行調研。
六、首次中國之旅對我意義重大
《世界教育信息》:這是您第一次來到中國,請您談談這次旅程的感受?
戴安·哈里森:這次旅程讓我受益匪淺。我訪問了上海、南京、杭州、蘇州、武漢5個城市,與姐妹學校及合作院校商討未來合作事宜,參加了CSUN校友會聚會活動。
在訪問期間,我遇到的每個人都非常善良和熱情,還為我們提供了最大的幫助,這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此期間,我也了解了一些中國的歷史與文化。最讓我難忘的是在上海師范大學與40多名CSUN校友的聚會活動。每位校友都做了自我介紹,分享在校期間的學習經歷,談論回國后的職業發展與生活變化,由此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訪問學者項目的意義所在。在CSUN學習期間,訪問學者可以體驗美國的社會文化,借鑒優秀的教學方法,豐富個人學習經歷,開拓國際視野,為以后的職業生涯做準備。這是我第一次與中國校友見面,我感到很激動,也很開心。希望以后能經常參加這種聚會,聽聽校友們的故事,大家彼此記住,時常來往,建立長久和牢固的聯系網。
對我而言,這不是一次普通的旅行,而是一次難忘的教育經歷。訪問中國之前,我曾去過許多國家。我堅信,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即使僅用幾天的時間體驗某個地方的風土人情,都是非常有意義的。另外,通過這次旅行,我真正了解了蘇智欣博士及相關管理人員、研究人員在國際交流方面所做的工作,他們為學生、學校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我希望有機會能再次來到中國,為此我必須制訂計劃為中國行騰出時間。實際上,能合理安排所有的事情對每個人而言都具有很大的挑戰性,我會盡力做好。這次旅程讓我對中國文化與歷史,以及教育的變化有了深刻的認識,然而,最令我震撼的是,中國大學的校長、教師都很關注教育國際化,美國的學校在這方面做的不如中國好,所以說這次旅程對我今后的工作意義很大。我認為,對合作院校所在國家和城市的文化與教育發展有所了解,有助于合作領域的不斷擴大。不管是美國人還是中國人,學生還是教師,教育家還是藝術家,都對教育的未來有著共同的夢想。讓我們一起努力,為教育的未來作出貢獻。
編輯 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