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自臺北藝術大學研發處,相當于大陸高校的科研處。剛才我看了一下參會名單,發現臺北藝術大學是參加此次論壇的唯一一所藝術大學。臺灣面積很小,但是擁有3所藝術大學。這并不是因為臺灣特別有錢,而是臺灣在藝術教育的思考方面比較傾向整合性。例如,臺北藝術大學有很多姊妹校,與上海音樂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等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今天,我想向大家詳細地介紹一下臺北藝術大學,讓大家對我校所做的事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臺北藝術大學沿山坡而建,校園內有很多藝術品,這是因為我校非常重視藝術環境氛圍的營造。綠草、碧蔭、蜿蜒的散步小徑,以及隨處可見的裝置藝術品。每一樣美好的事物,隨時都可以與所有人一起分享;關渡美術館、音樂廳、戲劇廳、舞蹈廳、電影院,全年更有各式展演活動不斷上演。俯看美麗的關渡平原,校園內除了有獨樹一格的建筑物外,在綠意盎然的森林、草原與步道上,不時見到點綴其中的裝置藝術。在臺北藝術大學的校園里,大家可以和美麗不期而遇!
臺北藝術大學雖然只有2800多名學生,但是擁有6個學院(美術學院、音樂學院、舞蹈學院、戲劇學院、電影與新媒體學院、通識教育學院、文化資源學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各占一半。
臺北藝術大學的定位非常清楚、明確。雖然臺北藝術大學走的是當代藝術路線,但是,學校也非常重視傳統文化和臺灣文化的發展。臺北藝術大學以培育專業藝術人才為目標,為精致藝術與專業展演教育樹立典范(見圖1)。
最近幾年,臺北藝術大學一直追求藝術卓越創新,力圖成為一流的藝術大學,培養藝術專才。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臺北藝術大學在人才培育方面非常注重跨領域培養和國際化實踐。藝術的東西本來也比較容易國際化。臺北藝術大學非常重視展演和創業,一方面,經常創造機會讓學生在國際舞臺上鍛煉、發展;另一方面,引領學生進行跨領域學習。例如,跨領域學習周促使各院系加強交流,音樂系的教師為美術系的學生開課,美術系的教師為戲劇學院的學生開課。此外,我們還有各種主題展覽和推廣教育,這有利于拉近大學和社區的距離。
其實,臺北藝術大學非常重視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學藝術的學生不能只關注創作,因為我們太強調創作的時候往往會忽略學生的人文素養。因此,我校大一、研一的學生入學后必須參加由臺灣各領域專家學者開設的必修課程,其目的是希望透過不同領域的學習,幫助學生做好人生定位。為配合該工作的順利開展,我校就如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創建優美的藝術環境、加強創新等進行了很多深入的思考。我們不僅希望學生接受到藝術的深化教育,更希望學生進行跨領域的學習。
編輯 李廣平